“五四”时候的毛泽东想明白了什么?(带注释精华典藏版)

文化   2024-11-13 10:19   北京  

文 | 栩然

发布 | 栩然说(ID:xuranshuo)

本文是《被误解的毛泽东》系列的第二篇付费文章,每两周更新一篇。

价格不贵,买瓶最便宜的矿泉水而已。

为什么设置成付费,之前也和大家讲过很多次了。

主要原因还是减少被删文的风险,因为这些文章写的比较深,有些引用的资料比较冷僻,总保不齐会有人使坏。

设置成付费,可以提高一点门槛。

另外一点,是所有付费文章,我都是请了知名大学的1名博士、2名硕士帮助进行了详细的审校,添加了注释,工作量不小,也需要补助一下。

最后说两点:

1. 所有这些付费文,会在我们的社群“观海·毛选讲学堂”内免费更新,大家可以通过以下二维码加入社群后阅读。

2. 本号预计在10天后进行迁移,为防失联,请大家务必先关注我们迁移后的

号:“栩然聊毛选那些事儿”。迁移完成后,我们将在那里发放重磅福利。(ps:迁移后,付费文章还在,不用担心。)

下面是《被误解的毛泽东》系列文章初步目录(都是带注释的精华版)。

目     录

自序

年轻人为什么读毛泽东?

觉醒                                              

1.1906年,13岁的毛泽东觉醒了什么?(带注释付费精华版)

2.“五四”时候的毛泽东想明白了什么?

3.什么成了毛泽东一生的力量源泉?

初心                                               

4.青年毛泽东对世界的认识从何而来?

5.建党前的毛泽东立下了什么样的宏愿?

6.三十多岁的毛泽东凭什么让人跟他一起干革命?

7.毛泽东怎么成了真正的女权鼻祖?

认知                                                

8.为什么年轻时的毛泽东思想深度就开始高于常人?

9.毛泽东打仗为什么厉害?

10.毛泽东是怎么发现了革命胜利的关键?

成长                                                

11.“北漂“毛泽东是如何从低谷中崛起?

12. 毛泽东的眼光为什么能看那么远?

13.“输在起跑线”上的毛泽东,是如何赢在终点的?

14.1934年,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改变了历史?

读书                                                

15.毛泽东是如何让红军从十面埋伏中成功突围的?

16.毛泽东的一生到底读了多少书?

17.是什么功课,让毛泽东居然学了一辈子?

18.毛泽东的诗都是怎么写出来的?

实践                                                

19.放长假的青年毛泽东,都在干什么?

20.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有几重境界?

21.毛泽东如何练就把难情办成的惊人能力?

自律                                                

22.重重杀机中,一个细节如何暴露了毛泽东的自律?

23.为什么面对3次发大财的机会,毛泽东依旧选择了白菜豆腐加补丁衣服?

24.年轻时候的毛泽东如何克服焦虑?

担当                                                
25.1950年,毛泽东为何会做出如此艰难的决策?

26.毛泽东是怎么做到威慑平衡的?

情感                                                

27.毛泽东一生也抹不去的伤痛在哪里?

后记

被误解的毛泽东

1
1918年11月11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战胜而结束。

中国虽然参战,但其实只派出了一些劳工,却因此而成了战胜国,令人听起来颇有些“人在家里坐,喜从天上来”的意外感。 

从11月14日起,当时的教育部特令各校放假庆祝,由半天而延长到数天。

北洋政府更是自我加戏,不仅决定11月28日在总统府举行胜利庆典,还将举行阅兵式。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北大对当时参加庆祝活动的规定很值得玩味:凡参与阅兵式和庆祝大会的学生, 缺课均“不记旷课”,而不参与的人, 则相反“以旷课论”。

这类稍显反常的规定, 与一再停课的举措,既体现出师生们对战胜的兴奋和热情,也显露出因好消息来的突然而有些不知所措。

当然,清醒的人不是没有。李大钊曾经反思:这种庆典,有“拿人家的欢笑当自己的欢笑, 把人家的光荣当自己的光荣”的意思。
而陈独秀则明言不准备参加活动,因为他觉得“此次协约战胜德国,我中国毫未尽力, 不便厚着脸来参与这庆祝盛典。”

后来的南陈北李,真的是人间清醒啊。

一直到巴黎和会召开前,大部分人都还是一副“战胜国”心态,学生们更是天真地认为这次和会召开,中国就可以“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就能“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1919年4月29日。巴黎和会召开英美法三国会议,讨论关于中国山东问题。

奇怪的是,这个决定中国命运的会议,没有让中国参加,却让日本列席。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一天后,谜底揭晓:和会决议明确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力让予日本。

这意味着,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不仅分享不了任何胜利果实,甚至连自身的权益都无法维护。

其实,从巴黎和会一开始,中国就没有得到过任何作为战胜国之一应得到的尊重。

中国政府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王正廷说:“我们只被给予了三等国家的待遇。战胜国中,英、美、法、意、日,每个国家都被授予五个席位,而中国是唯一一个只被分配到两个席位的国家。”

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包括废弃势力范围在内的七项提案和废除二十一条的提案,均遭到拒绝。

最后,中国人对巴黎和会寄予的唯一希望就是能够废除二十一条,收回被德国侵占的山东主权。

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个天经地义的正当诉求,竟然也遭到大会的断然拒绝,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日本将继承德国在山东攫取的各项权利,竟然在和约中明确规定下来。

一战胜利后,知识界、舆论界一片欢欣鼓舞,曾经最流行的一句话便是“公理战胜了强权”。到了巴黎和会,大家才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强权即公理,弱国无外交。

多年以后,毛泽东将这种屡受屈辱的原因总结成了最精辟的六个字——

栩然说
在这里看到别处看不到的文字。无深度,不栩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