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晶大厦 - 番禺路586号风貌改造 / MUDO墨度建筑 + 帝奥设计集团

文化   2024-12-19 21:01   新加坡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坐落于番禺路与淮海路路口,原建筑建造于1993年,原为日本使领馆办公用房,原建筑图纸为红砖新古典主义风格。后于2005年左右经历一次改造,原有立面被整体拆除,并改为玻璃/铝板幕墙。但改造后银灰色建筑形态与周边大量文保建筑格格不入。此次设计为二次升级改造,旨在重修立面,并将内部空间从低价办公租赁升级为高端会所式办公,使其成为可以融于历史保护区的整体风貌,传承延续“摩登上海-哥伦比亚生活圈”的记忆,并符合现代生活空间体验的淮海路新地标。

淮海路沿街人视
历史原貌 - 档案馆图纸
改造前建筑状态(2005 年一次改造后立面形象)
番禺路鸟瞰

“哥伦比亚生活圈 Columbia Circle”:

1925年,上海美国侨民在西郊大西路以南,兴建占地广阔的美国乡村总会(Columbia Country Club)。同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也在其南侧与东侧,越界修筑安和寺路和哥伦比亚路 (今番禺路) 。1928年,美商普益地产公司在此投资兴建数十幢花园住宅(外国弄堂),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形成了早期哥伦比亚生活圈的雏形。随后该区域迅速成为当时上海侨民与中上层人士的追捧的置业热土,1931年,公董局会董,万国商团总司令樊克令(Cornell Sydney Franklin)也在此购地并新建其别墅(淮海西路338号,今解放军海军特色医院),将热潮推向顶峰。

随后几十年中,规划变迁,但该区域一直是上海核心生活圈,横跨“衡复风貌区”与“新华路风貌区“,成为”梧桐树下上海“的形象名片。2018年,美国乡村总会在改造更新后重新开放,并更名上生·新所,英文名则沿用了Columbia Circle,开启了该区域内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与风貌活化。

哥伦比亚生活圈历史地图(局部)
项目 1 公里内重要历史建筑风貌
建筑与周边环境总体关系

改造理念:

规划层面,项目位于风貌区新旧融合范围,有可查询历史原貌图纸,却并未达到历保或文保的标准。但如果以新建筑的思路放开改造的自由度,考虑到其哥伦比亚生活圈核心的落位,则从长远角度不利于片区整体风貌的一致与连贯性。由于该类建筑目前没有明确的规范性导则,其也在设计早期经历了多方较为激烈的讨论。在“对话历史风貌“的大前提下,风貌修复改造中现代与古典的主导比例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并演化为多达30稿的课题研究。

部分设计研究过程稿
设计研究过程稿 - 规划与专家研讨稿

经过与甲方,规划局,风貌专家的多方探索与研究后,设计最终提出了“追溯适应性改造“的改造理念。即追溯建筑历史最初原貌的建筑体系特征(古典多段式结构/红砖/圆拱),适应风貌区整体空间氛围(参考提取风貌区周边建筑的若干典型元素与特征,如拱心石,门头形态,窗台节点,叠券等),适应优质生活空间的使用需求。设计在不改变原始结构前提下最大程度调整窗墙比例,使每个房间都拥有大面积开窗,创造充足采光与沿街极致视野。同时为每个标准会客室设置了多轨道移门,大横窗可完全打开变为半开放空间,南套房也额外设置了转角罗密欧露台,强化室内外连接,塑造“梧桐树下的上海”的空间体验。

建筑主入口

桐树下的番禺路(夏天 & 冬天)
呼吸式开放立面(会客厅)
室内外环境关系(小会议室)
转角开放露台
转角开放露台

为与风貌区大量文保红砖建筑形成呼应,建筑外立面采用陶土劈开砖为主要材料,三种不同深浅的红砖以7:2:1的由老师傅根据图纸定位规则全手工铺贴,以模拟老红砖建筑在时间长河中,尽量风吹日晒洗礼后呈现的色差斑驳感。

红砖选样与胶缝测验

红砖立面节点
沿街红砖细节

灰色空间的升级:

设计在改造初期,对周边居民,未来潜在使用者,风貌区管理专家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走访,除了建筑形态以外,也对沿街公共场地,开放空间,绿色建筑等几个问题的需求进行了总结,用以指导后续设计。

番禺路街道关系

改造对建筑原有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了更新,将整栋统一运营的,每日按时开闭的中央空调改造为分户式空调,每层独立设置空调设备平台,以方便每个使用单元可以根据需求分时段单独使用,并单独设立电表管理。同时新的立面设计不再是封闭的幕墙系统,大比例的开启窗加大了自然通风和自然排烟的比例,以减少建筑运营总的碳排放量。中央空调系统拆除后也为屋面解放了大面积的开放空间,该区域被改造成了屋顶花园,包括休息露台和景观树池,结合地面原废弃配电站区改造的后花园,为该建筑补充了大面积的绿化空间。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远眺
改造前场地死角与外挂消防楼梯

共享后花园(改造后)

首层沿番禺路也在3.5m进深内创造了mini临街花园,1.9米的树池既可以保护室内的私密性,但也不会遮挡建筑在沿街面的形象,为一层用户创造了一个私密与公共之间的“过渡花园“。

沿街关系
迷你过渡花园

设计反思:

此次改造为上海大量该类建筑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的改造范本,在尊重城市肌理的同时,如何寻找现代与风貌的平衡点,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力。从时间长河来看,老建筑以高端会所办公空间焕发新生,也是对100年前该区域做为上海顶级生活区“哥伦比亚圈“的一种跨越历史的呼应。

淮海路夜景

改造后平面布局


项目名称:晶大厦(番禺路586号风貌改造)

项目类型:城市更新

项目地址:上海市-长宁区

建筑面积:4,200㎡

客户:上海仁信丽晶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年份:2022-2023

完工年份:2024

项目造价:5,000万元

设计公司:MUDO墨度建筑 + 帝奥设计集团

主持建筑师:孙树瓅

设计团队:孙树瓅,张翅,蔡昊天,杨婧,倪明

摄影版权:Dong建筑影像 + 赵亭

设计合作方:

施工图设计:上海申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浙江中南幕墙

室内设计:G&K桂睿诗建筑设计

泛光照明设计:上海光镜文化


END
公众号文章仅供内部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部分权属不清导致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对接建筑师、投稿微信:13012811198(注明来意)
或youtharch@163.com


公众号 | 视频号 | 小红书 | 抖音 | B站 
魏一鸣,Archlady,郑利江,雪亮
饭困,慧琪,Eric,鹿童,祥仔

青年建筑
建筑师设计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