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藏在古建群中
区位分析图 ©衡建筑
Moment服装店位于南京熙南里。这里曾是老城南最繁华的地区。以评事街及众多巷道为骨架的街区内分布着大量二层老式木房,不乏有清代民居。Moment所在建筑东南紧邻着有“九十九间半”之称的甘熙故居,这座建筑群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市古民居之一。以其为核心,整个区域被规划为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店铺所在的建筑在内,周边均为统一的仿古风格。然而,这种千篇一律的建筑设计对商铺的改造带来了诸多限制。
改造后立面 ©Howie
更为棘手的问题是,Moment承租的场地几乎完全位于建筑的二层。相较于底层商铺,其天然存在着客流上的劣势。如何在解决这一难题的同时,为店铺打造既融入古朴环境又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成为设计的核心出发点。
02.
“老屋”新生
一层展示过道 ©Howie
一层展示过道分析图 ©衡建筑
针对仿古建筑的商铺改造这一主题,需要为立面找寻到了一种既能保留老屋风貌,又能突出商铺品牌形象的介入方式。设计采用了一种类似欧洲古建筑修复与再利用的策略,通过现代化的窗框和开窗方式,为建筑带来新的生命与视野。窗构件材料选择了耐候钢,其表面的斑驳锈迹蕴含着一种时间感,与立面青砖的调性隐隐契合。同时,醒目的颜色和工业制品的平整度都与砖墙有所区分,能清晰地展现立面的新旧关系。二层正立面的窗洞维持在原有的位置,其尺寸被扩大成落地窗使室内更多地被看见。西南面山墙上的窗装饰有飞檐,通过钢板的织补将转角两侧的窗形成一个完整的、虚实相间的角窗。
在庭院内部,两侧建筑立面延续了街道一侧的设计语言,且由于不再受街道连续性限制,立面得以有了更大的改造自由度。因此,介入构件的尺度从窗扩大到立面,将原有的“古建筑”内部全部掏空,嵌合进一件金属雕塑。消防楼梯疏散口的外墙被整个移除,改作商店的主入口。与走廊相连,建筑底层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大跨度开口。橱窗穿插于正中将开口一分为二。
主入口 ©Howie
靠近入口一侧做了斜切偏转,使楼梯得以更多展示来引导顾客顺畅地前往二层,呈现出一种更加亲切、友好的商业姿态。在底层的大跨度洞口上方设置了一个水平延伸的长雨棚。除提供室外避雨功能外,它形成的阴影为体量之间的立面互动增添了一层朦胧而柔和的美感。两根角钢牵拉住雨棚的边缘,仿佛它们承担起主要的结构功能。耐候钢板带来的重力感与角钢的纤细形成了反直觉的对比,令雨棚似乎漂浮于空中,使整体显得既活泼又轻盈。
一层展示区 ©Howie
展示窗口分析图 ©衡建筑
03.
私域会客厅与游廊
买手店是与主理人个体属性紧密相连的商业模式,主理人的独特审美品味是吸引顾客的核心。店主与顾客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从传统的销售场景转变为基于信任与品味的互动交流。为核心社群打造一个专属的活动场域,一个能感受到归属感与独特体验的社交与文化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在空间中置入了一个“亭”的空间。
二层概况 ©Howie
空间置入木盒子 ©Howie
利用坡屋顶带来的高度优势,在平面转角位置盖起一座单坡面木亭,作为业主接待常客友人的休憩区。木亭内部布置如一间茶室,围绕长案设有卡座沙发和几张小椅。木亭正面与背面完全打开,保持了视觉上的通透感。木亭底部由四根矮方柱垫起,整体抬高75公分,由一段悬浮楼梯与地面相连。下方地面采用水洗石,与散落布置的石块共同营造出一个虚构的户外地形。木亭的漂浮细腻与地面的粗粝相对,仿佛它原本不在此处而是从远方流浪而来,只是小作停留。L形转角处放置了一个圆柱体来削弱阳角的尖锐感。其内部分为试衣间和美甲服务区。圆柱体延伸至木亭内部,支撑木亭的山体,与屋顶形成的圆弧交线柔化了空间。木亭与圆柱空间成为空间中最核心的“会客厅”场域,定期邀请核心顾客参与沙龙、分享会或新品试穿会,通过这些互动来增强顾客与品牌之间的黏性。
07-空间分析图 ©衡建筑
木盒子内部布景 ©Howie
服装陈列同样需要更沉浸的体验。尝试把销售空间转变为一个充满故事性、情感共鸣与体验价值的“展览”。通过引入传统园林中“廊”的概念,为顾客设计了一条流动且叙事感十足的参观动线。服装陈列围绕“会客厅”缓缓展开。与路径对应的天花微缓上翘,其下自然形成了“廊”的空间。天花舒展的弧线为空间带来当代美感,也同时与甘熙故居的屋脊曲线相呼应。天花实际上由吊锁固定在屋顶上,两侧端头各设置了一根纤细的、没有结构功能的立柱。它们在视觉上作为支点顶起板体,使整体仿佛漂浮起来更加轻盈。
通道的空间关系 ©Howie
与传统卖场将服装作为空间唯一主角不同,Moment注入了更多景观元素。沿着“游廊”,由不同形式的窗与镜子构建出一系列“洞口”,宛如相机的取景框,捕捉周围环境的影像将其作为景观引入室内。通过如电影长镜头般的视觉叙事,Moment创造出与人文环境融为一体的氛围。这些景观不仅成为顾客试穿服装时的背景,也赋予空间更多打卡拍照和社交传播的价值。
休息区 ©Howie
镜子中的景色 ©Howie
陈列架细节 ©Howie
入口处的巨大竖向窗面安装了冲孔网板,透过网孔筛入的树影朦胧斑驳。西南角两扇窗之间的墙面上布置了一面镜子,室内反射的影像与窗外景色接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有趣的视错觉。面向绒庄街一侧的两扇落地窗框入了甘熙故居屋顶的延绵景致。作为空间的结尾,出口楼梯处改造了一个户外阳台,水平长窗将外面的树影定格成一幅流动的长卷。游廊将这一系列影像片段串联成一个闭环,将服装店的闲逛体验转化为穿行园林的沉浸式感受。
平面图 ©衡建筑
剖面图 ©衡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