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他十分看好所里的一位年轻律师Z,觉得在合作的过程中,B律虽然年纪不大,但踏实有悟性。想着年轻律师在起步阶段客户不多,便好意想通过一场饭局,介绍一位有常法需求的客户给他。但没曾想,Z律却婉拒了这次饭局。
内圈层:强信任关系转介客户
一方面,由于客户与律师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很多客户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很难直接找到适合的律师,如此情况下,让身边人帮忙推荐,是不少当事人自然而然的反应。
怎么委婉报价,既能让律师不被“白嫖”,又能让熟人客户欣然接受?什么样的案件该如何收费,预期价格是多少,心理底价又是多少……
他告诉我,在某次校友聚会上,抱着学习的态度,联系上了一位比他高6届的大师兄。初次介绍的过程中,他就着重提到了自己在文书写作方面的擅长和兴趣,并在后续的日常交流中,时常带着相关问题请教师兄。
几番交流过后,师兄也看到了他的能力,一些自己来不及消化的小案件,会转介或和他合作。当然,在师兄的助力下,找他合作的校友越来越多,慢慢的也就积累了一定的客户。
说个真实的例子。律师X是某品牌所的专职律师,刚开始独立执业时,因为业务不多,工作不忙,他每周会抽出一天时间前往律所与园区合作的“一站式法律服务中心”做志愿者,为园区的入驻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
久而久之,他的微信里也多了不少中小企业老板的联系方式,随着接触的时间多了,信任不断积累,他也成为了其中一些企业的常法顾问,甚至有些老板的家人朋友遇到法律问题,也都会来找他。
我认识一位律师D,十分喜欢自驾游,哪怕是周末,也会参加一些自驾活动,开车在成都周边区县转一转。
一次旅行途中,大家聊起了自己的工作,当同行车友知道了他的律师身份后,有好几位加了他的微信,还有一位在回到成都后找来了律所进行法律咨询。
也就是这样的契机,让D律意识到了以兴趣为支点的链客方法。之后,不论是在出游时,还是加入“车友群”“旅游群”时,他都会顺嘴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也意外收获了几次业务机会。
写在最后
来源: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