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到:辅导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从事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里,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通过和领导请教、同事交谈,大量的实践告诉我,只有跨进寝室的门,才能走进学生的心。不得不承认大学寝室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同学们由陌生变得熟悉,由拘谨变得从容。
寝室,无论是作为学子们最初对家眷念的延续,亦或是生活中同龄人喜怒哀乐的载体,它都是大家生活中诸般心绪的汇集地。他们在寝室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个性,他们也可能暴露最柔弱、最敏感的伤口和问题。
每一间寝室,都承载了青春的梦想和期待;每一扇门都记录了一个个成长的故事。所以走进宿舍的辅导员,最有可能藉此得到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珍贵钥匙。身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辅导员难道不应当总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刻出现、站在距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吗?只有跨进门,我们才能知道门后形形色色的故事。
当然,我们只要抬起脚就可以跨进门,可是走进心却没有那么容易。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我们要跨进门,更要走进心。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三颗心。
第一颗心是爱心。爱心是感情的基础。前两天感恩节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个学生的QQ消息,消息里他是这样说的:“老师,今天是感恩节,借此机会感谢您在我刚入校时对我的帮助,感谢您在我迷茫的时候开导我,在我多次旷课的时候没有放弃我。今天就借此机会来表达我的感谢。”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很感动,同时我的脑海里又浮现了一年前我跑到宿舍把他从床上拉起来,在宿舍和他促膝长谈、听他诉苦的画面。我没有想到,曾经的促膝长谈给他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产生了这么深刻的影响。也许,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总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我想只有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护与支持。
第二颗心是细心。细心是感情的传递。我依稀记得去年刚转岗到辅导员岗位时,曾经有一次值班的晚上到宿舍和同学们聊天。我发现宿舍的3名同学都在一起谈笑风生,可唯独另一名同学去时而躺在床上发呆,时而坐在床边一言不发。之后我就对这个同学进行了解,原来这名学生是从农村过来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成绩又不太理想,所以自卑心理比较严重。
后来经过我和班干长期的陪伴与鼓励,这个学生已经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如果当初我没有跨进那扇门或者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现在这个孩子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结果不得而知。我想,辅导员只有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细微的洞察力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防微杜渐。
第三颗心是耐心。耐心是感情的升华。有人说,辅导员更像是学生的保姆。是啊,做好这数百名同学的“保姆”还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我带了8个班级296名学生,除了不参与他们的文化课教学,我基本上已经参与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每天我都会接到学生很多的电话,收到很多消息。有时候办公到很晚,也会跑到学生公寓去看看大家的晚就寝情况,和大家聊聊天,了解一下大家的生活需要,不厌其烦地替大家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我想,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只有良好的耐心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这条道路上,辅导员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做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更要做的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要做的还有有很多……愿我们都能捧一颗真心,带一份真情,携满满的真爱,走进学生的心!
海院解忧杂货店
○
成长路上-那些书信
把惦念融进笔尖文字
一封有温度的信笺
待尔亲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