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感悟】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

文摘   教育   2024-08-13 17:16   江苏  


有人曾用“六千万”来形容高校辅导员这份工作:


“工作对象千家万户,工作内容千头万绪,工作状态千辛万苦,工作方式千变万化,工作特色千红万紫,工作效果千恩万谢。”的确,在大学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离学生最近的一群人,他们亲切、有爱、耐心、诚恳,事无巨细而又责任重大,小到学生闹矛盾、请假、盖章,大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领,都构成了他们的工作内容。


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白+黑”“5+2”“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都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贴切写照。然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份职业呢?


关于此,我在狄金森的一首诗当中得到了答案:


“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忧伤,我就没有虚度此生。假如我能使痛苦的生命有所慰藉,在酸辛中获得温情,或是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因此,于我而言,选择辅导员这一岗位,正是因为热爱、真爱、挚爱和被爱,所以才会有坚持、坚守、奋斗和执着。


2014年,是我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第一年。刚开始走上这一岗位,被接踵而至的繁杂事务打的措手不及,除了磕磕绊绊、四处奔波,沦陷在无穷无尽的事务中,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助。所幸有领导指点迷津,有同事热心关怀,有同学们理解配合。


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真心,赋予了辅导员这份工作独一无二的意义,也正是因为这份独一无二的意义,让我不断看见点点星火,汇聚成炬。


慢慢的,我适应了辅导员的工作节奏,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变得亦师亦友。从生活经验到哲学道理,从饮食起居到未来理想,在寝室、办公室或是教室、食堂,每当遇到学生,总能停下来和他们聊许久。朝夕相处的岁月,点点滴滴的陪伴,让我对学生工作有了进一步思考,也更加坚定的秉持一个信念:学生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


2018年时,有一名来自西藏昌都的藏族新生叫罗布,初入学校时,从高原来到南京,总有醉氧、乏力的情况,个人学业和语言交流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注意到了这一情况,我叮嘱他要循序渐进的调整,起初把他的早锻炼调整成晚自习的夜跑,引导他加强运动,改善睡眠质量、增强体质。同时,请班长、学习委员在课堂和晚自习坐在他身旁,答疑解惑。


大三时,考虑到英语基础薄弱的他转本成功的概率较小,于是我鼓励他两手准备,就业的同时,参加专接本或自考助学升本,毕业后可以返回乡参加西藏地区的事业单位考试或振兴乡村计划。


如今,他已经是昌都地区沙贡乡村委会的一名干事。在他离开江苏返回家乡的时候,他曾电话告诉我被单位录取的消息,他感恩遇到老师,在他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给予了他莫大的鼓励。这一句真诚的回应,在那一刻,让我深刻感悟到,爱,是双向流动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教育风格可以各有千秋,但爱却是永恒主题。”


正是因为这一份深沉的爱,让我们慢慢成为了学生心中 “无所不能”“无时不在”“无处不往”的青春领路人。


每当学生收获荣誉和表彰,第一时间将喜悦分享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我们的尊重和信任,我们也真心为他们点赞和喝彩;每当学生遇到疑难困惑向我们寻求解决办法的时,我们会用专业的思考和清晰的条理细心、耐心地为他们指点迷津;每当学生因学习压力或生活挫折而深陷泥淖,我们会及时给予他们劝解和鼓励,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当学生将压抑很久心里话和不幸的家庭遭遇,向我们倾诉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这一角色的重要意义。


因此,作为学生在学校里的大家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指引未来前进的方向,努力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一面旗帜、一支标杆,时刻警醒自己“育人先育己,正己后正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我们唯有做到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持续不间断的学习和修为,对教育永葆敬畏之心,对“立德树人”矢志不渝的坚持,我们才能源源不断的发光发热,满怀热忱的输出爱与奉献!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时代新征程上,辅导员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要有更长远的目光和更坚定的站位,心无旁骛、志坚情满,用爱与榜样,照亮学生,温暖学生,驱散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阴霾,一心一意做好学生的守护者和引路人,书写无愧于时代的育人篇章!


供稿:李慧蕾
编辑:张涵文

海院解忧杂货店

成长路上-那些书信

把惦念融进笔尖文字

一封有温度的信笺

待尔亲启

海院解忧杂货店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让我为你解答你心中的忧虑,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