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村民守护“贡米基地”

文摘   时事   2024-12-29 18:47   江西  




我生长在赣东北的万年县荷桥村。这里群山环抱、碧水长流,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一种古老的野生稻种——“芒谷”。该稻谷生长期长(180天左右),谷粒长有一寸多长的芒针。米质形似梭、白如玉,软而不粘,营养丰富。在明朝曾被选为“岁岁纳贡”的贡米,因此也就有了“贡谷”的称号,我们村也就成了“贡米基地”。


因为山谷中分布着的是“冷浆田”,村民自古以来只能种植这种“芒谷”,单产虽然不高(亩产300至400斤),但与同期其他水稻品种相当,并因此得以长期延续。后来随着各种优质高产水稻的大量引进推广,这种传统贡谷种植逐渐被“冷落”,甚至面临“绝种”的危险。面对这种状况,作为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2008年,我被村民们推选为村主任。也就是在那一年,县里开始联系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共同推进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1年,我村作为万年稻作文化系统的核心区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2013年又被原农业部列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和村委会干部一道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守护好“贡米基地”,关键是要提高生产效益。一是争取保护政策和补贴,县政府于2009年出台了对传统贡谷的保护措施,即每年以国家粮食保护价三倍的价格进行收购。二是做好组织宣传工作,提出了“唱响贡米原产地,打造特色米袋子”的发展思路,牵头组建了多个贡米专业合作社,变分散经营为集约化规模经营,探索“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三是减少生产过程的损失,在野猪等经常出没之地值班守夜,通过放爆竹、喇叭等方式进行驱赶。四是加强科技支撑,邀请万年县农业农村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专家作技术指导,做好贡谷的提纯复壮工作。


也因为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传统贡谷工作,我先后被上饶市和江西省有关部门授予“万年贡米文化传承人”。我深知,万年贡米的保护和传承之路还很长,但我有信心带领村民们一起将这份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作者:程道明,系江西万年贡米文化传承人)


来源:农民日报







万年县媒体中心出品

一审:张诗雨

二审:汪诗雨

三审:孙水远

签发:胡光华

新闻热线:0793-3833065

投稿邮箱:wntxsnews@126.com



万年之窗
讲述万年故事❤️传播万年声音❤️展示万年形象❤️沟通万年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