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建设
杭州市将筹办“钱塘大学”,与西湖大学同为市属高校
据浙江媒体潮新闻消息,12 月 27 日,杭州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内容显示,2025 年杭州要重点推进 11 个方面任务。在提到“第三个方面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部分,报道明确提出,杭州将推动筹办“钱塘大学”,力争全年新引育顶尖人才 15 名以上、各级领军人才 500 名、35 岁以下大学生 35 万名以上。
澎湃新闻称,目前杭州方面并未公布筹办“钱塘大学”的细节。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官网,目前杭州市市属高校共有 7 所,分别是:杭州师范大学、浙大城市学院、西湖大学、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澎湃新闻,潮新闻)
· 人工智能
OpenAI 宣布结构重组,马斯克或成其营利转型最大阻碍
当地时间 12 月 26 日,美国科技公司 OpenAI 发文称,公司计划将现有的营利性组织转变为特拉华州公益企业(PBC),PBC 这一形式要求公司在决策中平衡股东利益、利益相关者和公共层面的利益。OpenAI 希望这一形式能够帮助公司获得更多投资。同时,他们也表示非营利部门将继续存在,作为新结构的一部分,非营利部门将持有重组后公益企业的股份。
根据声明,若重组完成,公益企业将负责 OpenAI 的运营和业务,而该非营利部门将聘请领导团队和员工,在医疗保健、教育和科学等领域开展慈善性项目——建立一个由营利公司成功支持的更强大的非营利组织。有媒体评论指出,由于做 AI 十分烧钱且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盈利,OpenAI 后续预计还有继续融资的需求,而原本 OpenAI 的架构对于公司继续融资不是特别有利。原本 OpenAI 非营利母公司主体下有一个限制性营利实体,设计有利润上限,非营利组织董事会有权控制和治理营利性子公司。
长期以来,马斯克一直是 OpenAI 最大的批评者之一,2024 年 12 月,马斯克要求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地方法院阻止 OpenAI 转变为营利性。他还希望法院取消 OpenAI 对微软提供的独家许可。目前双方的法律诉讼仍在进行中,这可能会拖慢 OpenAI 的转型步调。(Ars Technica,第一财经)
国产开源大模型 DeepSeek-V3 发布:性能超越 Llama-3.1,消耗算力仅为后者 1/11
12 月 26 日,国产开源大模型 DeepSeek-V3 发布。开发该模型的 AI 公司深度求索称,拥有 671B 参数的 DeepSeek-V3 多项评测成绩超越了 Qwen2.5-72B 和 Llama-3.1-405B 等其他开源模型,并在性能上和世界顶尖的闭源模型 GPT-4o 以及 Claude-3.5-Sonnet 不相上下。
值得关注的是,深度求索使用英伟达 H800 GPU 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训练出了 DeepSeek-V3,仅花费了约 558 万美元。其训练费用相比 GPT-4 等大模型要少得多,据外媒估计,Meta 的大模型 Llama-3.1 的训练投资超过了 5 亿美元。公开信息显示,深度求索成立于 2023 年 7 月 17 日,由知名量化资管巨头幻方量化创立。该公司 2024 年 5 月发布的 DeepSeek V2 模型就因在中文综合能力评测中的出色表现,且以极低的推理成本引发行业关注,被称为“AI 界的拼多多”。(每日经济新闻)
· 量子物理
葡萄或有助于制造更高效的量子传感器
将葡萄放进微波炉会产生等离子体(有火灾风险,请勿模仿)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科学家就注意到了葡萄的等离子体诱发效应:将被切成两半连着薄皮的葡萄放入微波炉,会产生火花与等离子体羽流。2019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葡萄独特的折射率与尺寸使其能 “捕获” 微波,形成电磁 “热点”,进而产生等离子体,且此现象在醋栗、大黑莓等物体上也有体现。
来源:论文
近期,一项新研究发现,葡萄的这一特性在改进量子传感器应用方面潜力巨大。研究人员将特制纳米金刚石置于两颗葡萄之间的玻璃纤维上并照射激光后发现,有葡萄存在时周围磁场强度显著增强,约为无葡萄时的两倍。纳米金刚石因部分碳原子被替换形成微小缺陷中心,类似微小磁铁。这种葡萄带来的磁场增强效果得益于葡萄富含水分,其传导微波能量的性能优于传统材料蓝宝石。然而,目前葡萄作为微波谐振器存在稳定性差且能量损耗大的问题。除此之外,实验对葡萄的尺寸要求也很高,其长度需要在 27 毫米左右,让量子传感器得到特定波段的微波输入。后续研究将聚焦于寻找更稳定可靠的材料来实现类似效果,有望推动量子传感技术在卫星通信、轴子探测、量子计算等诸多领域的革新发展。相关论文发表于《应用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 Applied)。
· 月球探测
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疑似非月海岩屑
月壤来自月球表面,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月球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遥感探测研究推测嫦娥五号着陆区的外来岩屑比例可达 10%~20%,但带回的月壤样品主要由本地月海玄武岩组成,极少有非月海的外来物质。
近日,中国科学家对一份约 2 克的嫦娥五号月壤进行了三维扫描和识别,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首次在月壤中发现一颗约 0.9×1.2 mm² 的罕见碱性岩屑,其岩相特征与月海中的玄武岩存在显著差异,疑似来自月球高地的非月海物质。经鉴定,该岩屑年龄为 39.13 亿年,比此前阿波罗任务中碱性岩屑的结晶年龄(约 43 亿年)年轻许多,而嫦娥五号月壤主体、月海玄武岩的年龄约为 20 亿年。研究人员对岩屑的年龄给出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结晶年龄,代表月球在 39 亿年前可能仍有活跃的岩浆活动。二是该岩屑的年龄代表了冲击事件的发生时期,与月球雨海盆地的形成时间一致。目前还很难区分这颗岩屑属于哪种形成模式。分析显示,这颗碱性岩屑在月球上经历过强烈的冲击变质,经历了 10~53 吉帕的峰值压力和约 1800 开尔文摄氏度峰值温度的冲击事件。据此,研究人员还原了该岩屑可能的移动过程:月海玄武岩形成后,另一次较年轻的撞击事件把这颗高地岩屑从原始位置搬运到嫦娥五号的月壤采样点,并被其带回地球。这颗非月海岩屑为研究月壳侵入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新的样本,对揭示月球地质演化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论文 12 月 21 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太阳系研究杂志》(Icarus)。(中国科学报)
· 气候与环境
全球气候危机升级:2024 年高温天数增加 41 天,极端天气肆虐
美联社(AP News)消息,当地时间 12 月 27 日,世界天气归因(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组织和气候中心(Climate Central)组织联合发布了 2024 年度气候报告《当风险成为现实:2024 年度的极端天气》。报告显示,由于人类引发的气候变化,2024 年全球人类平均经历了 41 天的危险高温天数,这一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极端天气已造成至少 3700 人死亡,并且全球大部分破坏性天气事件都因气候变化而加剧。
研究人员将 2024 年每日气温与假设无气候变化时的气温进行对比,发现 2024 年的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高 1.5°C,这一数字接近《巴黎协定》设定的升温上限。极端高温天气在部分地区持续 150 天以上,尤其在地球上最贫困国家更为严重。此外,毁灭性洪水在全球肆虐,在研究的 16 起洪水中,有 15 起是由气候变化导致的降雨所引起的。严重的干旱和野火导致亚马逊雨林和潘塔纳尔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大量丧失。炎热的海水和温暖的空气助长了飓风和台风的强度和降雨量,使其破坏力更大,在所分析的 38 场飓风中,有 30 场的风速比没有气候变暖时高出一个等级(按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计算)。在研究的 2024 年 26 起天气事件中,气候变化导致至少 3700 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而这些还只是 219 起事件中的一小部分。报告建议,2025 年全球应致力于加快摆脱化石燃料、改进天气预警系统、实时报告高温死亡人数,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美联社)
· 植物生理
榴莲开花之谜:15 天干旱触发“水果之王”开花
来源:东京都立大学
近日,日本东京都立大学(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研究团队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期刊发表了关于榴莲开花触发机制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榴莲开花受气候条件影响,约 15 天的干旱期是榴莲开花的关键触发因素。
研究团队观察了一百多棵 2022 到 2023 年间在马来西亚科技大学果园种植的种子栽培与嫁接种榴莲的开花现象。他们发现,两种栽培方式的榴莲开花周期无显著差异,表明遗传背景对开花表型的影响有限。另外,团队通过分析 15 天移动平均降水量(15-day moving average of rainfall)与榴莲开花的关系,发现榴莲的首次开花通常发生在降水量低于 1 毫米的 15 天干旱期后的约 50 天。然而,研究未发现最低温度与首次开花日期之间的显著关联。该发现表明,榴莲开花比先前认为的更加耐旱,且可能比之前的研究提出的更为温和的干旱条件就能促使开花。研究团队强调,不同的品种和气候条件可能导致先前研究结果的差异,未来还需要在多个地点和不同品种中进行长期监测,以进一步验证和探讨这些差异。此项研究为榴莲的栽培和收获提供了新的农业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编写:马凤娟、杨梦、王泽凡、字鑫楠、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来源:Pixabay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