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简介
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4年第五届世界光子大会”将于2024年7月23-26日在北京举办。“2024年第五届世界光子大会”是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年会,包括“第13届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大会(AOPC 2024)”和“第十五届中国光电子产业博览会”等活动,预计会议规模近1500人。大会共设有19个专题分会,包括激光技术及应用、红外技术及应用、光电探测与成像技术及应用、光谱技术及应用、太赫兹技术及应用等。组委会力邀300余位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学术领军专家出席并做精彩报告。大会开幕式将举办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颁奖盛典!
会议同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光电子产业博览会”,参展商1000余家,博览会包括红外微光技术与应用、激光与智能制造、光通信&光传感及物联网、光学&精密光学制造、测控技术与仪器、创新科技及实验成果、微纳制造、北京半导体展览会等八大主题。
大会征文已开通,欢迎广大科研人员、研究生、博士生积极投稿参与会议交流!通过评审的稿件将在SPIE文集(EI检索)正式发表,优秀稿件将推荐到SCI期刊和EI期刊发表。诚挚欢迎广大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踊跃投稿并参会!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
美国工程院
德国工程院
俄罗斯工程院
瑞典皇家工程院
新加坡工程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德国夫琅禾费研究所
韩国光学学会 (OSK)
日本应用物理学会(JSAP)
新加坡光学学会 (OPSS)
联办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北大学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散射辐射全国重点实验室
微光夜视技术重点实验室
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大会主席
张广军院士,中国工程院
吕跃广院士,中国工程院
Jennifer Kehlet Barton,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USA
大会执行主席
孙洪波,清华大学
陆延青,南京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曹良才,清华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 钱,南京理工大学
陈卫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程 亚,华东师范大学
丁洪斌,大连理工大学
方 向,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蒋亚东,电子科技大学
李 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
刘德明,华中科技大学
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阮双琛,深圳技术大学
邵晓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沈 平,南方科技大学
王 璞,北京工业大学
王琼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魏志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薛随建,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朱亦鸣,上海理工大学
组织委员会(音序)
付跃刚,长春理工大学
胡 旻,电子科技大学
孔令豹,复旦大学
刘统玉,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
隋修宝,南京理工大学
王 哲,清华大学
王光全,中国联通研究院
王素娟,广东工业大学
吴国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张兰强,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赵泽宇,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周 朴,国防科技大学
左 超,南京理工大学
征文议题
Topic1
Las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激光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周 朴,国防科技大学
Akira Shirakawa,The University of Electro-Communications, Japan
程序委员会(音序):
林 迪,广东工业大学
罗智超,华南师范大学
沈 华,南京理工大学
许将明,国防科技大学
闫剑锋,清华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Qiang Fu,The Opto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re
矫岢蓉,南京理工大学
李 健,太原理工大学
刘 军,深圳大学
刘博文,天津大学
毛 东,西北工业大学
沈建平,南京邮电大学
舒学文,华中科技大学
许将明,国防科技大学
闫培光,深圳大学
叶 俊,国防科技大学
张伟利,电子科技大学
议题方向:
Advanced laser materials and laser technologies
Advanced laser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Laser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Laser field control and beam control
Topic2
Infrare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红外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李 雪,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唐 鑫,北京理工大学
Jong Soo Lee, Daegu Gyeongbuk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Korea
程序委员会(音序):
冯涛,北京富吉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永富,山东大学
徐云,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特邀报告(音序):
Chee Hing Tan,University of Sheffield, UK
Eric Tournie,Montpellier University, France
Jong Soo Lee,Daegu Gyeongbuk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Korea
Philippe Guyot-Sionnest,University of Chicago,USA
陈 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HgCdTe 线性雪崩探测器研究
冯晴亮,西北工业大学——二维材料基宽光谱光电探测器
冯 涛,北京富吉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透火焰红外成像测温技术
胡慧成,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Short-Wave Infrared Image Sensor with Integrated HgTe Colloidal Quantum Dot PIN Photodiodes
蓝新正,华中科技大学——HgTe量子点的掺杂研究
李 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李永富,山东大学——雪崩淬灭技术与InGaAs/InP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
李 渊,华中科技大学——二维半导体光电探测与成像器件
刘雁飞,中芯热成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胶体量子点产业化进程
王启胜,南昌大学——基于光热载流子效应的红外探测器研究
瓮康康,北京理工大学——有机光电传感器件
徐 云,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1550nm大面积高速高吸收效率探测器的设计
赵 俊,昆明物理研究所
赵益辉,北京理工大学——微纳结构硅基光电探测
周 易,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多维感知探测技术
议题方向:
Novel infrared and pho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Advances in shortwave, mid-wave and long-wave infrared detectors and FPAs
Novel infrared detectors and technologies
Controlling and integration of refrigerator
Infrared devices and microsystem
Infrared optical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Advanced infrared optical system
Infrared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Novel combination of active and passive optical sensing
Space remote sensing and spectral imaging
Novel imaging reconnaissance and early warning
Low-light-level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infrared imaging and detecting systems
Industrial, public security, mechanical and other applications
Machine vision and internet of thing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Machine vision and automatic driving and other applications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Topic3
Optical Sens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光电探测与成像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蒋亚东,电子科技大学
薛 彬,天津大学
专题共主席:
王 军,电子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魏兴战,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于晋龙,天津大学
张翠翠,天津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敖天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四研究所——铟镓砷雪崩焦平面探测技术及其应用
娄 正,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潘 锐,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石墨烯纳米薄膜集成光电探测器
秦书超,聊城大学——二维材料异质结光电探测器性能调控
王 军,电子科技大学——异质结增强窄带隙材料探测器性能研究
王长乐,武汉光谷互连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直接检测双酚A的光纤超灵敏感应传感器
魏兴战,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石墨烯红外探测器进展及展望
吴雪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四研究所——CD图像传感器技术研究进展
赵子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激光扫描仪校准技术研究
钟 凯,天津大学——浮空平台搭载的激光雷达中层大气探测技术
议题方向:
Ultra-violet, visible and infrared sensing and imaging
Millimeter, sub-millimeter, and far-infrared detectors and instrumentation
Novel lidar technology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 and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Ocean optics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Combination of active and passive optical sensing
Machine vision, automatic target detection, image processing & analysis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Topic4
Optical Spectroscopy and Applications
光谱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王 哲,清华大学
杨宗银,浙江大学
江 天,国防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崔 晗,北京理工大学
丁洪斌,大连理工大学
丁松园,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
罗泽伟,四川大学
任 斌,厦门大学
邵学广,南开大学
王岐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王少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杨原牧,清华大学
张春峰,南京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边丽蘅,北京理工大学——On-chip computational hyperspectral imaging with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蔡伟伟,上海交通大学——Computational imaging for combustion research
陈佰乐,上海科技大学——P-graded N-junction single pixel miniature spectrometer
陈雪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Computational Raman spectroscopy and imaging
高 英,成都理工大学
高智星,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pplication of Laser-Induced-Plasma spectroscopy in nuclear research and industry
谷洪刚,华中科技大学——Advanced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 for low-dimensional materials
海 然,大连理工大学——In-situ analysis of the deposited impurity on the plasma-facing materials of EAST Tokamak using LIBS
江 涛,同济大学——Nano-optics of quasiparticles in two-dimensional heterostructures
李 炜,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Dispersion-assisted high-dimensional photodetection
宋清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韦 可,国防科技大学——Highly-nonlinear plexcitons in 2D semiconductor-based nanocavities
岳蜀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Raman spectroscopy and imaging promote 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
张 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Plasma image assisted LIBS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its industrial online applications
议题方向: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Atomic spectroscopy and mass spectrometr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and TDLAS technology
Infrared and terahertz spectroscopy
Ultra-fast and transient spectroscop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dustrial measurement
Other relate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Topic5
THz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太赫兹技术及应用
专题主席:
曹俊诚,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王宏强,国防科技大学
朱亦鸣,上海理工大学
张 潮,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胡 旻,电子科技大学
彭 滟,上海理工大学
王 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杨 琪,国防科技大学
张翼飞,山东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侯 磊,西安理工大学
黎 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程洁嵘,南开大学
王化斌,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王新柯,首都师范大学
王 玥,西安理工大学
张彩虹,南京大学
议题方向:
Terahertz radiation technology
Terahertz detection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Terahertz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Terahertz regulation technology
Terahertz interaction with matter
Terahertz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ahertz imaging
Terahertz spectroscopy
Terahertz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Topic6
Opt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光学设计与制造
专题主席:
孔令豹,复旦大学
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
Xichun Luo,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UK
共主席:
冯泽心,北京理工大学
曹中臣,天津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李龙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刘海涛,四川至臻精密光学有限公司
王施相,复旦大学)
徐 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杨 高,深圳大学
张春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赵晨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特邀报告(音序):
陈恩果,福州大学——面向增强现实近眼显示的微型Micro-LED投影
董建文,中山大学——基于超透镜阵列的集成成像近眼显示
李龙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大口径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光学制造技术
刘 华,东北师范大学——石英玻璃增材制造-光聚合3D打印
孟庆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学系统降敏设计方法研究
王浩强,深圳大学——基于可微物理仿真的光学设计方法
王施相,复旦大学——在线测量误差预测与三维重构算法研究
吴仍茂,浙江大学——自由全息光学元件设计及制备
项华中,上海理工大学——渐进多焦点自由曲面镜片渐进通道优化设计研究
徐 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超精密抛光混联机器人设计与分析
杨 高,深圳大学——玻璃微透镜阵列热压印成形技术
张春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硬脆透明陶瓷光学表面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赵 星,南开大学——矢量像差分析中的像差场偏移量计算模型
朱 钧,清华大学
议题方向: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lens design
Novel optical system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Polymer optics and molded glass optics: design, fabrication, and materials
Optical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s
Reflection, scattering, and diffraction from surfaces
Laser Beam Shaping
Nonimaging optics: efficient design for illumination and solar concentration
Ultra-precision cutting technology
Abrasive machining process
Optical and laser machining technology
Assist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approaches
Measure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lex geometries
Measurement of surface integrity and defects
Inspection of subsurface damage and material property
Sensors and uncertainties
Ultra-precision system integration and equipment development
Frontiers in ultra-precision and gree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Topic7
Optoelectronics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光电测试与测量
专题主席:
韩 森,上海理工大学
刘啸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高 明,西安工业大学
孔令豹,复旦大学
苏 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特邀报告(音序):
David Brady, University of Arizona, USA
韩 森,上海理工大学
董晓浩,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乔 治,上海科技大学
李 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李中亮,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陈耀龙,西安交通大学
张未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议题方向: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and testing
Absolute testing for metrology
Surface and dimensional metrology and applications
Machine/robot vision methods architectures, and applications
Detection of gravitational waves
Ar/Vr optical testing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 large-scale scientific facility
Special optical systems for inspection and measurements
System calibration and error analysis
Online and process control measurements
Topic8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Integration
光电子器件与集成
专题主席:
周林杰,上海交通大学
郭 进,联合微电子中心
程序委员会(音序):
曹国威,联合微电子中心
陈岐岱,吉林大学
雷 霆,深圳大学
林宏焘,浙江大学
唐建新,苏州大学
杨原牧,清华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曹如平,Luceda
董建文,中山大学
雷雨昊,香港中文大学
李 瑜,联合微电子中心
林琳涵,清华大学
倪劲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欧清东,澳门科技大学
万雅婷,KAUST
王嘉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谢常青,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徐可米,北京理工大学
Can Yao,LIGENTEC
姚湛史,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议题方向:
Semiconductor lasers
Light detection and devices
Silicon photonics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
Hybrid integration
Novel materials for photonics
Chip fabrication technology and platform
Optical package and test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Topic9
Micro-Nano Photonics
微纳光学
专题主席:
仇 旻,西湖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曹耀宇,暨南大学
高 辉,华中科技大学
管迎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文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林琳涵,清华大学
吕俊鹏,东南大学
浦东林,苏州大学
唐建新,苏州大学
张 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张立军,吉林大学
钟海政,北京理工大学
周成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朱锦锋,厦门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Libo Ma,Leibniz IFW-Dresden, Germany
Xu Fang,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K
杜凯凯,慕德微纳
李孝峰,苏州大学
卢惠辉,暨南大学
牛 川,中国华录集团
乔 文,苏州大学
史晓华,苏州光舵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宋茂文,南京大学
谭 杨,山东大学
汪超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 磊,吉林大学
钟海政,北京理工大学
议题方向:
Nanostructures, nanomaterials, and their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Micro/nano manufacturing and metrology
Plasmonics and meta-materials
Applications of nano photonics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Topic10
Computing Imaging Technology
计算成像
专题主席:
曹良才, 清华大学
邵晓鹏,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雪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邸江磊, 广东工业大学
郝 翔, 浙江大学
李浩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梁浩文, 中山大学
穆廷魁, 西安交通大学
王 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左 超, 南京理工大学
专题秘书:
苏 萍,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吴佳琛,清华大学
张韶辉,北京理工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郭长亮,北京大学——微型化显微成像实现自由活动小鼠全皮层单细胞分辨率神经功能分析
韩 静,南京理工大学—— 快速高分辨非视域成像方法
胡浩丰,天津大学——基于深度学习和偏振成像的视觉增强技术
计 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单像素荧光成像
刘保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进化单像素成像及无透镜时间压缩边缘成像技术
彭祎帆,魏昊妤,香港大学—— 高效模拟深度光学成像应用的波传播
孙鸣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单像素与单光子成像工作进展
沈乐成,华东师范大学——光声显微成像中的自适应光学研究
田 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光声成像
吴周杰,四川大学——基于多尺度并行单像素的多类型混合场景动态三维重建
席特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极简条件下的计算成像探索
徐飞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光子计算激光雷达
徐 挺,南京大学——基于光学超构表面的多维光场成像技术
杨原牧,清华大学——用于快照式多维成像的单目超表面相机
张韶辉,北京理工大学——用于计算显微的灵活可编程LED阵列
赵唯淞,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荧光显微镜实现长期超分辨率成像
张 诚,华中科技大学——超构表面多功能成像与显示
议题方向:
Basic theory of computational imaging
Scattering imaging and Non-Line-of-Sight imaging
3D imaging
Polarimetry and polarization imaging
Holography and phase imaging
Multi-spectrum imaging and computational spectral imaging
Single-pixel imaging and single-photon imaging
Micro/nano optics and computational imaging
Biomedical and Computational Imag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ational Imaging
Frontier problems in computational imaging
Topic11
Quantum Optics
量子光学
专题主席:
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大伟,浙江大学
徐 平,国防科技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理想,厦门大学
邓东灵,清华大学
贺 煜,南方科技大学
荆杰泰,华东师范大学
刘永椿,清华大学
徐可米,北京理工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蔡晗,浙江大学——基于超辐射晶格的量子模拟
陈宇辉,北京理工大学——基于连续模束缚态的可集成量子存储器
Fang Fang, Harvard University——Quantum Simulation of Critical Phenomena with Neutral Atom Arrays
贺煜,南方科技大学——硅基原子掺杂体系的自旋量子比特调控
江天,国防科技大学——微腔耦合量子点光源及应力调控
荆杰泰,华东师范大学——基于原子系综的量子光源及其应用
李贵兰,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电磁场的量子测量
李霖,华中科技大学——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分布式量子计算
刘胜帅,华东师范大学——基于四波混频过程的全光量子信息协议
苏晓龙,山西大学——连续可变纠缠辅助的光纤量子通信
王琨,国防科技大学——基于量子存储器的量子态验证
徐可米,北京理工大学——世界不能没有光,哪怕是单个光子
徐平,国防科技大学——铌酸锂光量子芯片新进展
袁璐琦,上海交通大学——走向光量子模拟:合成维度和时间调制
Bichen Zhang, Princeton University——Neutral atom quantum computing with Ytterbium
张利剑,南京大学——基于弱测量的量子系统直接表征
钟满金,南方科技大学——稀土固体中的长寿命量子存储
周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实用化长距离量子密钥分发
周宗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波可集成量子存储
议题方向:
Practical and long-distanc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uantum memory and quantum repeaters
Quantum experiments in space, quantum photonics
Quantum computation with photons and atoms
Quantum metrology, quantum state engineering
Other related topics
Topic12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Effect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效应
专题主席:
李尔平,浙江大学
专题共主席:
吴 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吴 帆,北京邮电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李尔平,浙江大学
章秀银,华南理工大学
崔万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任华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
庄 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唐明春,重庆大学
赵华鹏,电子科技大学
刘 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张 岭,浙江大学
叶修竹,北京理工大学
谷胜明,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吴建飞,国防科技大学
议题方向:
Basic theory of EMC
EMC management
EMC measurements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High power electromagnetics
Spectrum engineering
Low frequency EMC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Signal and power integrity
Electromagnetic biological effects
EMC applications
EMC standards and rules
Electromagnetic safety
EMC+AI +Big data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Topic13
AI in Optics and Photonics
人工智能在光学与光子学中的应用
专题主席:
陈宏伟,清华大学
王兴军,北京大学
共主席:
Ya Sha Y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SA
程序委员会(音序)
董建绩, 华中科技大学
Tingyi Gu, University of Delaware
Chaoran Hua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林宏焘,浙江大学
项水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谢 鹏,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徐兴元,北京邮电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曹良才,清华大学——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全息显示
杜 源,南京大学——AI光计算中关键电芯片的设计与思考
冯 雪,清华大学——光学组合优化问题求解器
胡竞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基于机器学习的高分辨相位信息提取
胡伟达,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新一代智能红外探测器
胡小永,北京大学——光子晶体器件与芯片
雷 诚,武汉大学——基于智能光流控时域拉伸成像的高通量细胞分析
林 星,清华大学——衍射光子计算与神经网络
马 蔚,浙江大学——算法驱动微纳光学设计及应用
邱辞源,上海交通大学——基于硅基微环开关的可编程电光逻辑计算研究
石暖暖,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超高算力密度光学卷积智能处理器
王文亭,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相干并行集成光电信号处理加速器
于振明,北京邮电大学——深度学习驱动的多模光纤成像和高光谱成像
张力月,西南交通大学——多任务时空复用并行光储备池计算
周 强,电子科技大学——量子互联光量子器件研究进展
议题方向: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optical imaging, sensing, measurement, and display
Computational imaging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Deep learning enabled advanced bio-imaging and bio-photonics
Deep learning enabled quantum optics
Optical system design by machine learning
Deep learning based optical computing and signal processing
Photonic neuromorphic computing
Optical neural networks
Integrated photonics for artificial neural computing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eep learning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spects of training deep learning networks
Real-time operation of deep learning networks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Real-time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deep learning processing on embedded processors
Topic14
Display Technology
and Optical Storage
先进显示技术与光存储
专题主席:
李福山,福州大学
共主席:
柴 杨,香港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曾 超,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陈黎暄,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金 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李俊凯,浙江智菱科技有限公司
李艳青,华东师范大学
张宇宁,东南大学
阮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特邀报告(音序):
季 渊,上海大学——新型场堆叠数字驱动硅基OLED微显示器
李艳青,华东师范大学——高效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协同界面调控
梁静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Micro-LED器件研究及应用
唐兆兵,河南省科学院新型显示技术研究所——量子点色彩转换在MicroLED显示中应用
王亚坤,苏州大学——基于长程有序量子点结构的高效、稳定电致发光器件
赵金阳,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电泳沉积法制备量子点薄膜及其显示应用
周宗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量子存储与量子网络
田朋飞,复旦大学
文静,上海理工大学
柴 扬,香港理工大学
陈 煜,苏州大学
罗 丹,南方科技大学
张志宽,深圳扑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议题方向:
Laser display
TFT-LCD
OLED
Mini LED
Micro-LED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
3D displays
Optical memories for big data storage
Holographic storage
Optical components
Image process
Imaging technologies and devices
Image quality and human vision
Emerging techniques
VR/AR/MR input devices
Touch and interactive display
Tracking and sensing
Near-eye displays
Vehicle display
VR/AR/MR computer graphics
Distributed VR/AR/MR
Topic15
Biomedical Optics
生物医学光子学
专题主席:
费 鹏,华中科技大学
张晓东,天津大学
程序委员会(音序):
陈雪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刘丽炜,深圳大学
任大海,清华大学
赵祥伟,东南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陈 刚,重庆大学
李 锐,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崔 靖,复享光学
杜 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何 化,中国石油大学
马冬林,华中科技大学
聂立铭,广东省人民医院
牛海晶,北京师范大学
屈军乐,深圳大学
杨 江,中山大学
杨西斌,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
叶 坚,上海交通大学
周仁杰,香港中文大学
议题方向:
Biomedical optics components, products, instru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s
Molecular imaging
Therapeutic lasers
Nano/biophotonics
Biosensors
Spectroscopic/microscopic imaging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Topic16
Atmospheric and
Environmental Optics
大气与环境光学
专题主席:
桂华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罗 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Alexander KONOSHONKIN, V.E. Zuev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Optics of Siberian Branch RAS, Russia
程序委员会(音序):
董 磊,山西大学
Natalia KUSTOVA, 俄罗斯科学院大气光学研究所
王珍珠,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张斗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 红,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赵培涛,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特邀报告(音序):
Alexander KONOSHONKIN,V. E. Zuev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Optics SB RAS, Russia (Keynote)
崔生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Recent progres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astal model for key atmospheric optical parameters
董 磊,山西大学——Laser-based pollutant monitoring platform via drones
郭友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Progress on deep-phase-retrieval Shack-Hartmann wavefront sensors for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宋腾飞,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 profiles at Wuming Mountain Site
王珊珊,复旦大学——Application of MAX-DOAS and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to stereo remote sensing of ozone and its precursors
王珍珠,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The Global insight of cirrus clouds characterized by hollow ice crystals from space‐borne lidar
吴德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Iron resonance fluorescence lidar based on a Nd:YAG laser for full-time measurements of temperature and wind
张斗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Label-free optical microscopy for single nanoparticles analysis
张 红,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Study on vert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ozon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Jianghuai River Basin of Anhui Province
张亮亮,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TBD
赵海涛,西北工业大学——Micro/nano sensors for biomarker detection
议题方向:
Atmospheric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Atmospheric optical remote sensing
Target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the atmosphere
High-resolution imaging technology in turbulent atmosphere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and correction technology of laser emission
Laser beam quality control and coherent synthesis technology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Topic17
Marine and Polar Opt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海洋与极地光学探测技术
专题主席:
CHU Xinzhao,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郑荣儿,中国海洋大学
吴国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崔廷伟,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郭金家,中国海洋大学
廖 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邵理阳,南方科技大学
唐军武,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陶邦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田兆硕,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章军,齐鲁工业大学
徐 敬,浙江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陈亮光,香港中文大学,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Blue Economics
CHU Xinzhao,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Lidar Exploration of Earth's Atmosphere, Space and Beyond
崔廷伟,中山大学——Transparency Remote Sensing: A New Model Applicable to Both Clear Oceanic and Extremely Turbid Coastal Waters
何贤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李海兵,崂山实验室——Marine Gravity and Magnetic Measurement and Underwater Navigation Applications
廖 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In-situ classification of marine particles using polarized light scattering
卢 渊,中国海洋大学——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LIBS systems for ocean applications
商少凌,厦门大学——Remote sensing of algal blooms: progress and challanges
宋庆君,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ong-term Ocean and Atmosphere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Net
孙德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Optical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hytoplankton and Remote Sensing Estimation in Coastal Waters
孙文波,东海实验室——Detecting super-thin clouds over oceans with polarized sunlight
陶邦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aquatic particles volume scattering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in coastal waters of China
田兆硕,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Underwater Target Opt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Status and Outlook
王章军,齐鲁工业大学——Observations of Wind Profile Using a Coherent Doppler Lidar at Zhongshan Station, Antarctica
吴国俊,中科院西安光机所——Principle and Progress of Fluorescence Detection Technology
徐 敬,浙江大学,Underwater Wireless Optical Communications:Prototype Development and Sea Trial
张 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in situ Raman probes for the deep-sea extreme environments
议题方向:
Study of optical properties of water bodies
Marine optical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Underwater opt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Marine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nderwater navigation technology
Polar opt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Topic18
Astronomical Technologies
and Instrumentation
天文技术和仪器
专题主席:
葛 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薛随建,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Quentin Parker,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程序委员会(音序):
常 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窦江培,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段 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何晋平,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季杭馨,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李 婧,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詹 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Sivarani Thirupathi, 印度天体物理研究所
王 吉,俄亥俄州立大学
边福彦,欧洲南方天文台
张 臣,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张永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院
饶长辉,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张紫阳,西湖大学
特邀报告:(音序)
Quentin Parker, 香港大学
Sivarani Thirupathi, 印度天体物理研究所
边福彦,欧洲南方天文台
陈明堂,中研院天文所
陈异凡,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窦江培,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段 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葛 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郝 蕾,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季杭馨,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李 婧,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李 婷,多伦多大学
林 隽,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饶长辉,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苏良碧,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王 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杨彦佶,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袁祥岩,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詹 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张 凯,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张学军,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张永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院
张紫阳,西湖大学
议题方向:
Optical and Near IR telescopes and instrumentation
UV, X-ray and Gamma ray telescopes and instrumentation
Radio, Millimeter, submillimeter and far-infrared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ation
AO systems and techniques
Multi-messenger instrumentation and techniques
Observatory operations: software and data pipeline system
Topic19
Optical Communication
光通信
专题主席:
迟楠,复旦大学
汪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
程序委员会(音序):
常呈武,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
贺志学,鹏城实验室
李 凡,中山大学
李 岩,北京邮电大学
王 健,华中科技大学
王明军,西安理工大学
杨 雷,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
特邀报告(音序):
艾 勇,武汉大学
敖 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邓 磊,华中科技大学
李朝晖,中山大学
李佳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光机所
裴 丽,北京交通大学
唐 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伍 剑,北京邮电大学
徐潇审,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
闫付龙,北京邮电大学
幺周石,浙江大学
张 帆,北京大学
张立中,长春理工大学
张 靓,北京遥感技术研究所
朱逸萧,上海交通大学
议题方向: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protocol
Ultrahigh-speed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Underwater optical communication
Atmospheric/cross-media/underwater channel analysis and compensation
Large-Scale optical switch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chips, devices, and modules
Visible light Communiation
Near-infrared/ mid-infrared/far-infrared communication
Optical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发表须知
投稿要求
会议稿件由SPIE正式出版,EI核心收录。作者请先登陆会议网站提交英文版稿件摘要,大会学术委员会审查后,通过邮件给作者发送录用通知,作者收到录用通知后再去SPIE网站提交英文版稿件全文。评审为优秀的稿件,组委会可以协助推荐至指定SCI期刊、EI期刊、或核心期刊发表。
摘要投稿网址
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aopc2024.html
摘要截稿日期
2024年6月20日(第三轮)
支持期刊
PhotoniX (SCI)
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 (SCI)
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 (SCI)
Optical Engineering (SCI)
Journal of Micro/Nanolithography, MEMS, and MOEMS (SCI)
Photonic Sensors (SCI)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SCI)
Opto-Electronic Advances (SCI)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SCI)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 (SCI)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EI)
Acta Photonica Sinica (EI)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Study o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erahertz Science &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IE Proceedings (EI)
Astronomical Research & Technology
会议日程
7月23日,会议注册、展会注册、科普讲座、产业交流会等;
7月24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和大会主旨报告;
7月24日下午-7月25日全天,专题报告、口头报告、海报交流、产业交流会等;
7月24-26日,第十五届中国光电子产业博览会。
会议注册
扫码注册
会议费
同期活动
一、
产业应用交流会
2024中国(北京)高精度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交流会
2024太阳能电池与光电器件技术及应用交流会
国际激光技术及创新应用市场发展交流会
协同创新——促进车规激光雷达向精密集成化发展交流会
面向能源领域的红外热成像应用交流会
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应用论坛暨创新展品推介会
二、
采购对接、项目路演、培训
高质量检测仪器装备需求发布会
高校实验室需求对接会
高端装备项目需求采购对接会
光电子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投融资路演与融资辅导
产业园区、孵化器推介会
新技术,新产品专场发布会
光学薄膜设计软件培训
三、
科普讲座
四、
期刊读者见面会等
学会其他推荐活动
加入学会会员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邀您成为会员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是中国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一级学会。会员涉及光学和光学工程领域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教授、学者,以及商界精英。学会秉承“创新、协同、求真、务实”的精神,将通过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搭建一个产学研大平台,推动光学工程的技术创新、注重光学科技的成果转化、面向应用促进光学前沿的工程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推荐年轻的领军专家作为学会核心力量,培养一批国内外新领军人物。
想要了解更多大会资讯,欢迎进入活动官网↓↓↓
欢迎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