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叙村事·妥乐村| 千株银杏成风景 古韵悠悠人文厚

政务   2024-11-08 13:38   贵州  


六盘水市盘州市

石桥镇妥乐村


妥乐村,位于石桥镇人民政府驻地(原乐民小城镇)北部12公里处,东邻东冲村和鱼塘村,南与南冲村相接,西连鲁番村,北与丹霞镇核桃树村毗邻。原辖24个村民小组,调整为现今的14个网格,截至2023年底,总户数1349户,人口4503人。境内居住有汉族、彝族、回族、布依族等4个民族。


妥乐村面积6.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253亩,林地面积3830亩,水域面积215.4亩,森林覆盖率38%。其中,风景游赏用地占总用地的19.80%,林地占总用地面积的 32.27%,耕地占37.68%,居民社会用地占3.24%,游览设施用地只占0.04%。


妥乐村海拔在1053—1993米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区,全年降雨量1450—1530毫米,全年无霜期280天。地势由一条南北走向的峡谷地带构成,谷长约3公里,最窄处不到100米,最宽处超过500米。境内有石桥河、东冲河两条河流从谷地中穿过,属于南盘江水系小支流。


妥乐村历史悠久。唐时属云南南昭国,宋时属大理国,明朝隶属普安卫乐民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率兵南征,蒋、王、卜、顾、路五姓氏留戍普安州前所(今水塘)昌隆屯之妥乐。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贵州划为行省,妥乐村才随前所划归贵州管辖。


清朝,妥乐村划为南里(今水塘)昌隆甲。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实行“区、乡、保、甲”制,12月5日改亦资巡检署为分县,妥乐村隶属亦资分县水塘区昌隆乡管辖。民国十六年(1927年),盘县为13个区38乡、2镇,妥乐属水塘区昌隆乡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亦资分县撤销,实行联保制。区下设乡,联保下辖甲。妥乐村称妥乐保,妥乐保仍属水塘区昌隆乡管辖。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实行新县制,废联保,取消区公所。全县设 1 直辖区、3区署,2镇,28乡,307保,3320甲。妥乐保仍为保,以下辖区称甲,仍隶属水塘区昌隆乡管辖。至新中国成立前,撤区署设乡镇,各乡、镇直属县政府,妥乐保仍属水塘区昌隆乡管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妥乐村的基层组织仍然是按之前制定的“县、区、乡、保、甲”制存在,妥乐简称妥乐保。至1950年10月,行政区划划归归顺区普彝乡管辖,这一时期,全县废保甲制度成立农民协会,改称妥乐农协会;到1951年12月全县开始实行土改,至1952年9月,妥乐农协会隶属五区普彝区普彝乡管辖;1953年,行政区划变动,妥乐农协会划归五区威箐区,建立妥乐乡;至1958年10月10 日,行政区划变动,妥乐村划为威箐人民公社石桥管理区;至1960年,行政区划变动,威箐人民公社迁至乐民办公,改为乐民人民公社,妥乐村开始属乐民公社管辖;1961年,行政区划变动,撤大公社,全县划13个区,至1963年2月,乐民公社更名乐民区,妥乐划归乐民区石桥人民公社管辖;一直到1983 年,妥乐大队未变。至1984年1月,改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镇)人民政府,废大队、生产队体制,乡之下设行政村,称村民委员会,镇之下设居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组;至1985年12月,乐民区辖石桥乡,妥乐大队改为妥乐村,辖24个村民组;至1992年4月,盘县特区行政区划调整为20个镇、6个乡、11个民族乡,共 37 个乡镇,撤石桥乡、鲁番乡并为石桥镇,妥乐村隶属石桥镇;至2013年12月,妥乐村与西冲村合并为妥乐村;至2015年12月8日,盘县县委召开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撤乐民镇、石桥镇两个镇,并为石桥镇,镇政府驻地在原乐民小城镇辖1个居委会(乐民新街居委会),47个行政村,7万余人。妥乐村原24个村民小组改为24个网格,村民组长改称网格员。妥乐村改为妥乐居委会,隶属石桥镇管辖范围;至2017年4月,再次区划调整,妥乐居委会隶属关系未变。至2020年4月,妥乐村居委会优化调整为14个网格。


妥乐村的经济产业发展以农业为主,是著名的“世界古银杏之乡”。据统计,妥乐村年售卖银杏果(白果)百吨以上,经济收入达2000万元。


2013 年,妥乐村开始依托景区打造与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2016年,景区内游客接待中心、农家乐、酒店、民宿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2012年9月,妥乐村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2014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7月,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2017年11月,妥乐古银杏风景区成功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11月,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航拍村貌全景。


妥乐村。



千株银杏成风景


银杏,属于第四纪冰川期后孑遗植物,因其独特的生存能力在第四纪冰川期后幸存下来,被称作“活化石”。因其生长期长,结果慢,有“三十而生”和“公植而孙得食”之说,故又称“公孙树”。银杏树胸径一般在50—150厘米,最大220厘米。树龄一般在300年以上,树干高达几十米,树冠覆盖面积一般为72平方米左右。


妥乐村内古银杏树多为野生,品种分佛手(饭白果)和梅核(糯白果)两种。分布密集,树群占地不足3平方千米,拥有银杏1450余株,主要分布在小冲、妥乐、马桑凹等中心位置。据贵州农学院教师史继孔等人于 1985 年在妥乐考察,认定平均树龄在600年以上、树龄在400年以上的银杏树有1150株,其中具有千年历史的有100 多株,树龄最大的“树王”有1500多年历史。  


古银杏树。


银杏树可以遮阳避暑,叶可制茶提神,皮可入药补体,果可剥食充饥,银杏木质细密,是建筑和器材的上材,根雕入市木材是雕刻各种收藏品的优质材料,是当地人的“摇钱树”。妥乐村古银杏树的养护、管理、经营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过往产量,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一些产量高的大树,往往是几户共有。


妥乐的一些古银杏有它自己的名字,一个名字就是一个故事。“银杏树王”“夫妻树”“儿多母苦树”“瀑布树”“姊妹树”“银瀑问天”“美髯公”“浴火重生”……


银杏树王,树龄约1540年,古树等级1级,胸径189 厘米,高30米,根部圆周6米,占地面积2亩,年产果实0.5 吨。当地人有一种说法叫“食它一颗银杏果,阎王见着也要躲”。它结出的果实的药用价值及营养成分很高,对人体大有裨益。当地人都把它奉为神树,形成祭树的习俗,逢年过节都要去拜祭树王,挂几尺红布,许个愿,求树王保佑出入平安,一帆风顺,身体健康,多子多福。1997年,因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因素,树王寿终正寝。


妥乐村古银杏树群。


夫妻树,是一对雌雄二株连在一起的古银杏树,两个树干紧紧依偎在一起,像一对夫妻恩恩爱爱、紧紧相连、不离不弃、相依为伴,故而得名“夫妻树”。树龄约 600 年,古树等级1级,胸径211厘米。当今年轻人在夫妻树下绑上红绳,祈祷能得到月老的祝福,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儿多母苦树,树龄约260年,古树等级3级,胸径90厘米。这棵老树下半部分似乎要裂开了,上半部分生长出五根枝干,像一个贤良年迈的母亲抚育着四个孩子,不离不弃。儿多母苦,故名“儿多母苦树”,是人们为了表示对母爱的感激和称颂。因五根枝丫形似五支花朵,这棵树也叫“五朵金花”。


瀑布树,树龄约260年,古树等级3级,胸径 90 厘米。因其树根长出地面,形似瀑布而得名。


妥乐村有名字的古银杏还有很多,如“亭亭玉立”“情投意合”“五子登科”等。


古银杏在妥乐村“地位极高”,备受呵护。妥乐村自古以来就定下规矩,毁树者以不敬神灵祖宗论处,“轻则罚跪,重则棒捶”。逢年过节要杀猪宰羊,举行隆重的祭树活动,包括念祭文、唱山歌、跳板凳舞等。在村民的精心呵护下,银杏树自由生长。苍劲的古银杏树傲然矗立,有傲然之美。这些罕见的古树集成群落,又有了壮观之美。四季更替,古银杏姿态不同,颜色不同,也就有了四季不同的美。


妥乐村处处可见“人树相依,树与人承”的景象,也成就了这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银杏林。


20世纪90年代,妥乐村新种植了一批银杏树。新种银杏树已经成林,挂果,成为古银杏群落的补充,加大了妥乐银杏林的面积。


到了秋天,秋风吹过,金黄的银杏叶纷纷扬扬,犹如蝴蝶翩翩起舞,游客如痴如醉,整个妥乐古银杏风景区仿若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




古韵悠悠人文厚


妥乐村除了古树之外,还有古桥、古驿道、古寺、古井等等古迹,共同成为妥乐人天长日久的陪伴,它们,是妥乐深厚文化在岁月中的沉淀。


云雾中的妥乐村。


妥乐有两座古桥,沿妥河由南向北分布,为上马桥和下马桥。两座古桥已有近200年历史,是古代茶马古驿道的必经之处。行至桥前,不能直接骑着马就从桥上走过去,要下马牵着马过桥。“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不仅是古人对于出于安全的一种提醒,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诫人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避免急于求成或者疏忽大意而面临危险或导致失败。


上马桥,别称“小桥流水”,因紧邻伏龙树,又叫伏龙桥。坐落在妥乐景区石桥河中游地段,是妥乐旅游景点的核心区。该桥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南里营目陇涵春、里人吴进侯捐资建造。桥长10米,宽2.5米,高4米,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灰石结构。这座桥至今已有 170 多年历史,是目前境内保持完好的古代石拱桥之一。


下马桥,又叫福德桥,原名下石桥,相对上马桥来说,破损残缺要多一些。该桥位于妥乐景区入口石桥河下游,紧挨杏湖,同是南里营目陇涵春、里人吴进侯捐资建造,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桥长10 米,宽2.5米,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灰石结构。


妥乐境内的古驿道料石镶边、石板铺面,为明清时期开凿,曾经是滇、黔、桂交通要道,为明清时期贵州上云南、下两广的必经之路。


元朝时期,朝廷下令从普安路总管府起修了一条经高家屯、杨柳沟、美女山、板桥、赵官、水塘、妥乐、乐民直通云南罗平和广西邕州的小道,史称邕州古道,用作贩卖茶叶、食盐、马匹等的商路。到了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为了派傅友德为大将,率兵对云贵地区的驿道加以修缮,在原有小道的基础上,采用料石镶边、石板铺面的方法,扩建为石铺五尺道。


妥乐境内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驿道,长约1千米,分三段布局:第一段始于下马桥,止于村落中通往石桥镇的道路;第二段始于村落中通往石桥镇的道路往上延伸至树王处,横穿民居群,止于东侧与村落中通往石桥镇的道路交叉处;第三段位于上马桥处。古驿道与古银杏树的根系盘根交错,构成一道特有的景观。


妥乐村境内的古井有四口,包括上马桥井、大富井、下马桥井和马山凹的龙井湾古井。四口古井中,上马桥古井和下马桥古井已经干枯,大富井和龙井湾古井则保护较好,还在作为妥乐村生活水源进行使用。


大富井,位于妥乐村东部,是一口有600年历史的古井,为青石镶面铺盖建成的双口古井,采用石板铺面、料石镶边,长约1.4米,宽1.1米,高0.8米,占地面积20平方米,可容纳四人洗衣洗菜。井常年水质清凉,可供人畜饮用。对于大富井,人们的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村里有钱的大户人家岀钱开凿供村里人畜饮水;也有人说吃了这口井里的水的人就会大富大贵,因而叫大富井。


据当地村民说,大富井的水是从妥乐的古银杏树根下面流出来的,而古银杏中含有大量黄酮素,黄酮素能促进人的血液循环,饮用该井水气血畅通,新陈代谢功能强,消化好,延年益寿。


龙井湾古井,具体修建年限不可考证,位于杏湖西北,下马桥旁10米处,占地面积5平方米。为方便取水和洗涤,大富井和龙井湾古井均采用现代材料混凝土进行了改造维修。


西来寺,位于妥乐古银杏风景区中部,村前妥河东岸卜家小箐山上,坐东朝西,占地约 600 平方米。始建于 1632 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光绪三年(1877年)和民国十三年(1924年)先后三次重修。现存寺院为1983年在原有基础上修复。


西来寺曾经兼作佛寺与学堂,名为“五子登科”古银杏就位于寺庙前。




供稿:王鹏翔  卓美

供图:盘州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制作:六盘水日报社
新闻(民生)热线:0858-8261612
投稿邮箱:983426384@qq.com
总监制:彭绍良  赵芳
终审:宋建英
编审:周沁蕾
编辑:陈露





微凉都
发布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六盘水市本地新闻资讯,开展在线互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