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365天,第356天
带上🎧 ,我们一起飞行🛫
🌻🌻🌻🌻🌻🌻🌻🌻🌻🌻🌻🌻🌻🌻
昨天晚上看到一篇小红书,博主的大致意思是:
考进体制内一段时间了,现在想辞职,虽然知道现在就业环境严峻,但是自己就是很想辞职,问问大家的意见。
我看到一些有意思的评论。
"在体制内十年,最后辞职了,有些后悔,后悔没有早点辞职。"
也有人劝不要辞职的,更有意思的是有一位考神,考了又辞,辞了又考,循环好几次。
突然我在想,所谓“上岸”究竟上的是什么岸?
人们把考研成功称为上岸,也把考公成功称为上岸。
上岸或许可以定义为:为你想要的东西付出一定努力之后,并且得到这个东西。简单来说,得偿所愿皆上岸。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一群人,考研的时候特别希望考上,当都考上的时候,又来了一句“读研,狗都不读!”至于考公也同样如此,很多人进入体制内之后,反而更见郁闷,整日想东想西。
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得偿所愿之后,并没有感到快乐,甚至感觉要窒息。
我想只有一个答案,那些你得到的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远方的那个岸也不是属于你心中的岸。
人云亦云,从始至终都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在不擅长的领域里找希望,在讨厌的人群中交朋友,又怎么会快乐。
那如何找到真正属于你的岸?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热爱和需求的问题。
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哪怕加班加点你也不会觉得心累。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从小上学到大学毕业,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大部分局限于书本课堂,对自己似乎也从未用心了解过。
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跟随大众潮流,谈不上热爱。
既然如此,无法谈热爱,我们就谈一些现实的东西——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七个层次的需求(1954年版为五个层次,七个是后分的),当我们处在不同处境中,会有不同的需求。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你没有考进体制内的时候,可能还在为生活所奔波,这时候"上岸"可以算作一种基本需求。
但当你考进体制内之后,解决了基本需求,又有了成长需求时,就会发现进体制内这个"上岸"不是岸,反而像束缚。这时候就会感到痛苦。
这样的局怎么破?
要么从一开始就不断尝试,去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然后为之奋斗一生。
要么跟随大流步伐,先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后降低自己的成长需求,或者在有限的条件内换个方向满足自己的成长需求。
我相信普通人会选择后者,包括我也是。先谋生存,再求发展,这样至少正常生活可以得到保障。
都说成年人从来不做选择,选择都要,但现实往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心中的岸,如此才能安定下来,而不是整日困于内耗之中。
|| || || || || || ||
END
我是悠悠
阅读写作‖学习成长‖所见所感
关注我,每天晚上,我们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