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2月7日晚,人们的目光再次向“尔滨”聚焦——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盛大开幕。
手提晶莹灯笼的小女孩,点亮一个又一个哈尔滨地标;在吉祥物“滨滨”和“妮妮”的舞动中,各国代表团依次登场。
守着看开幕式的观众们感叹:“尔滨”你又红了!
第一个出场的阿富汗代表团
中国代表团旗手是谁?
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一出场,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欢呼。走在最前面的旗手,是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宁忠岩和女子滑雪运动员刘梦婷。
中国体育代表团
宁忠岩25岁,是中国速度滑冰领军人物之一,他在北京冬奥会上获得男子1000米第五名,2023-2024赛季获得速滑世界杯男子1000米和1500米年度总冠军,还夺得男子短距离全能世锦赛金牌。
刘梦婷20岁,今年1月,她在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奥地利克拉根福站中夺冠,这是她个人首个大跳台世界杯冠军。
冰雪同梦,亚洲同心
烟火腾空而起,欢呼声此起彼伏。
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的开幕式表演,以不断切换的冰雪盛景为开始,冰情雪趣,十分吸引人。随后,冰雪场地上,出现了运动健儿们的身影,激情拼搏,活力昂扬。
铿锵豪迈的采冰号子唱起来,80名演员展现了火热的采头冰场面。人们为“松花江头冰”披上红绸,赋予它勇争上游的美好寓意;
宁静的冰面上,身着白裙的舞者翩翩起舞。在优雅浪漫的气氛中,一对花滑运动员登场,与冰上举着灯的小女孩一起在冰面上滑行,滑冰是东北孩子的必修课,小冰灯是孩子们童年的“伙伴”,这段表演,代表着孩子们心中的冠军梦;
动感的“驰骋天地间”,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轮番展现亚冬会上的比赛项目,高山滑雪、冰壶、冰球……风格各异的比赛项目,各有不同的力与美;
镜头转向冰雪大世界,热闹的冰雪嘉年华登场了,人们在冰雪中分享着运动的快乐,也在冰雪中分享着生活的喜悦……
亚洲各地的地标出现在视线中,丁香花绽放在舞台上,亚洲各地的传统舞蹈体现着各国的文化之美,伴随着舞蹈,乐手们也加入进来,友谊传四海,万里共和鸣,表达着亚洲各地交流互鉴,携手同行的美好含义。
亚冬会的主火炬塔点燃了,现场美轮美奂,冰雪胜景如画。
“尔滨”的熟人们备感惊喜
近年哈尔滨成为全国的旅游热门城市,“尔滨”也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冰雪梦幻代名词。
7日晚的开幕式,不少去“尔滨”游玩过的游客表示,看开幕式、看到熟悉的“尔滨”,“激动的情绪又上来了。”
武汉市民刘小姐,去年冬季在“尔滨”畅玩了1周。她说,以前觉得北方冬天太冷,不敢去,没想到去了才知道,“尔滨”的热情直接“点燃”了她,“尤其是体验了滑雪,特别有意思。”她说,时隔一年看到亚冬会开幕式,让心中的激情再次“燃”了起来,“一看到这些熟悉的地标,就联想起很多美好的回忆。看到运动员们入场,自己当时去滑雪的感觉就一下子都回来了,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Tips
第九届亚冬会的“热知识”
你得抢先知道
2月7日晚,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开幕。
关于这场冰雪盛会,这些“热知识”赶紧分享给你。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的第九届亚冬会会徽冰建景观(新华社图)
【新高】
第九届亚冬会有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在参赛国家和地区及运动员数量方面均创下赛会历史之最。
【新意】
本届亚冬会6大项11分项64小项中,约31%的小项是首次进入亚冬会。其中,滑雪登山已确定为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季奥运会的新增项目。
【科技】
本届亚冬会的比赛用雪是人造雪。
1996年哈尔滨市举办第三届亚冬会,当时雪场降雪少,由群众人工背雪上山铺垫雪场的赛道,据新华社报道,人数最多时一天大约有2000人背雪上山。
29年后,哈尔滨再次举办亚运会,如今“科技与狠活”齐上阵,再也不用人工背雪了。因为本届比赛用雪都是人造雪,人造雪场保证了积雪性状单一且稳定,从而确保运动员们拥有稳定、公平的赛道条件。
第九届亚冬会U型场地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场地(新华社图)
【小学里的冰壶馆】
第九届亚冬会冰壶比赛在哈尔滨平房区冰壶馆开赛。这个冰壶馆是全国第一座小学校园里的冰球馆,按照亚冬会赛事要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升级。
这所小学名叫南城第一小学校,它的前身是新华小学,建于1956年。随着冰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新华小学在2002年成立了女子冰球队。2017年,全国第一座建在小学里的冰球馆正式落成。
这座场馆占地17111.5平方米,馆内设施达到举办国际赛事标准。2019年,学校更名为南城第一小学校。学校冰球队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佳绩,涌现出一批优秀运动员。
哈尔滨市平房区冰壶馆(新华社图)
【吉祥物是东北虎】
哈尔滨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原型是2023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两只小东北虎。“妮妮”取自“您”的读音,与“滨滨”加在一起后的两个名字寓意“哈尔滨欢迎您”。
“滨滨”和“妮妮”(新华社图)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陈凌燕)
编辑:罗婷 刘思宇
审核:谢礼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