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档案工匠大赛专访 | 档案修复育工匠,礼乐名邦传文脉——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档案馆代表队参赛纪实

文摘   2024-09-04 09:01   上海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地处云南省中部,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成就了“通海城路”“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的美誉,自古被誉为“礼乐名邦”,明清两代有举人230余人、进士44人,选入翰林院4人。先后获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物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华诗词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诗礼之乡的兰台人,更是肩负保护一方文脉的重任,档案的修复与长期保管是通海档案馆经常性的业务,也锻造了一支档案修裱技艺成熟的队伍。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档案馆代表队在全国高手林立的2024年档案工匠技能(档案修复)大赛的预赛中,杀出重围进入决赛,在决赛期间参赛队员不畏强手,遇强则强,表现出扎实高超的技术功底。虽然由于第一次来到3000公里外的上海参加比赛,气候影响加上基层单位参赛经验少的原因,最后动作略有失误而未能名列前茅。就连评委组专家也表示惋惜。如果大赛设比赛风格奖,当然非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档案馆代表队莫属。

一、有备而来

从参赛准备到决赛,通海县档案局、档案馆对此次档案工匠技能(档案修复)大赛高度重视。预赛报名成功后,通海县档案局、馆主要领导积极谋划,在统筹现有资源情况下,多方协调资金,成立档案修复室,印发《关于成立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工匠技能(档案修复)大赛参赛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024〕—1),成立以中共通海县委办常务副主任、档案局长杨宇为组长,档案馆馆长张晓丹为副组长,档案馆各股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参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以馆长张晓丹为参赛代表队队长,队员储易霖、张扬阳参加比赛。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组织赛前演练和各项技术准备,三名参赛队员参赛积极性高涨,在备战阶段坚持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自觉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加班加点收集素材、编写文案、拍摄和剪辑初赛视频,克服各种困难,在68组预赛队伍中成功晋级,站到了决赛的舞台上,最终荣获优秀奖。

参赛队员与专家合影(左起:张晓丹、刘小敏、荆秀昆、储易霖、张扬阳)

参赛队员表示,在备赛阶段,得到了国家级档案专家领军人才刘小敏老师及通海县图书馆长、古籍修复专家史春伟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优秀奖颁奖现场(右二:通海档案馆代表队张晓丹)

通海县档案馆代表队荣获优秀奖后,第一时间得到了中共玉溪市委办(市档案局)、中共通海县委办(县档案局)领导的积极肯定及表扬。

二、参赛团队技术特长

参赛的通海县档案馆代表队队员们擅长档案修裱、传拓等传统技艺。

三、参赛团队人员名单及工作经历简介

张晓丹,副研究馆员,现任通海县档案馆馆长。2007年参加工作,在通海县图书馆工作15年,主要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及古籍保护相关工作。2018年至2022年任馆长期间,主持成立通海县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并修复馆藏清康熙刻本《通海县志》、清康熙刻本《南华经解》、明天启刻本《大明天启六年岁次丙寅大统历》、明崇祯刻本《大明崇祯十年岁次丁丑大统历》等珍贵古籍21册。2017年起,师从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云南传习所导师杨利群学习古籍档案修复、传拓、装裱等传统技艺。期间,参加了17期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等单位举办的相关业务培训班,并多次在培训班上担任杨利群导师的助理,协助开展培训教学工作。通过师带徒、以干代训的培训形式,系统学习并掌握了古籍修复、传拓、装裱等传统技艺。参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及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实施的“纳格拉洞藏经”“云南珍贵彝文古籍修复项目(楚雄州《查姆》等彝文古籍)”“西双版纳州傣文古籍”等重大古籍修复项目,累计修复藏文、傣文、彝文、汉文古籍300余页。

2022年10月起,任通海县档案馆馆长,主要从事档案管理、保护等工作。主持成立通海档案馆档案修复室,并根据《GB/T42468-2023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DA/T25-2022档案修裱技术规范》组织开展本馆的档案修复工作。积极与区域内文献存藏机构合作开办修复、托裱培训班4期,主持修复馆藏《康熙通海县志》等古籍10册,并在培训班上担任教师,精进技艺的同时,致力于培养本馆修复人才,通海档案馆现在职在编职工共计7人均基本掌握了修复技术。

储易霖,馆员,2011年8月参加工作,从事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2020年7月至今在通海县档案馆工作。主要负责档案征集等工作。2022年起,开始从事档案修复工作。先后参加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玉溪市图书馆、通海县图书馆等单位举办的修复类业务培训班4期,参与修复馆藏《康熙通海县志》等古籍10册,基本掌握了修复、托裱等技艺。

张扬阳,助理馆员,2020年11月参加工作,主要负责档案查阅利用及编研等工作。2022年起,开始从事档案修复工作。先后参加了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玉溪市图书馆、通海县图书馆等单位举办的修复类业务培训班4期,参与修复馆藏《康熙通海县志》等古籍10册,基本掌握了修复、托裱等技艺。

四、赛后感悟

作为基层档案馆,近年来,通海县档案馆在资金、人员、硬件设施都相对薄弱的局面下,积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整合区域内资源,在全省率先开办档案修裱培训班4期,创造性地开展了多项古籍和档案修复工作,大力挖掘、培养年轻档案修复人才,将修复技能纳入档案业务基本技能之一,使本馆人员基本掌握了该项业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领。

通过此次比赛,使馆内修复技能人才得到了锤炼,促进了档案修复技艺的提升。然而,受客观条件影响,修复技术掌握熟练度在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从而,在比赛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失误。这些失误,也即是队员们今后努力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这次比赛,参赛队员们获益良多。不仅提升了技能,还更新了理念,拓展了眼界。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档案修裱工作任重道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队员们将继续通过多种方式精进技艺,也期待着能有更多向先进同行、修裱大师工匠们学习的机会。

“良工需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充此任者,乃不负托。”这是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中对何谓“良工”的阐述,这既是对档案修裱人员的要求,也是参赛队员们努力的方向。




 “ 档案文化学堂” 稿约 
本公号档案要闻、档案学术、档案教室、档案追踪、档案精品、局馆风采、专业巡礼、档案达人、文史达人、档案新秀、文创逸品、档案荐书、新书速递、史地趣话、掌故逸闻等与您长期有约,欢迎赐稿!

邮箱:cacs0712@126.com

“档案三支人才队伍”专题全国征稿 

按照中国档案学会配合国家档案局开展对“三支人才队伍”、全国档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深入宣传的计划安排,“档案文化学堂”公众号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跟踪并宣传报道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以及“三支人才队伍”中“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奋力拼搏奉献”,积极服务党和国家事业中涌现出的可敬可赞可学的先进典型,突出先进典型中的模范引领作用,激励档案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荣誉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此吁请全国各级档案学会提供宣传线索。同时,我们向全国档案三支人才队伍同仁发出倡议,把你们的先进技术经验、优良工作作风和难能可贵的事业精神,进行系统的总结,通过本栏目与全国档案事业同行分享,以传承发扬这一宝贵的资源性财富。
邮箱:cacs0712@126.com




创作团队
撰稿周国富(通海县档案馆)

编辑:兰小妹

总编审:董焱

 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 
 “档案文化学堂”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档案文化学堂
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化专委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