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建交内幕:一场秘密谈判和一次特殊通报

文摘   2024-11-23 18:12   河北  


导读

1992年8月17日,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60岁生日之际,一批记者送了他一个很特别的生日礼物:一个特制的硕大地球仪。地球仪上用绿色标注着卢泰愚就任总统以来与韩国建交的39个国家,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领土上涂的是浅绿色。嗅觉敏锐的记者们已经听到风声:两国即将建交。


01

鸡犬之声相闻,不能老死不相往来
1985年,邓小平在谈到中韩关系时说,中韩发展关系,对我们还是有需要的。第一,可以做生意,在经济上有好处;第二,可以使韩国割断和台湾的关系。后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几次谈起中韩关系。同时他也提到,做这项工作要十分慎重,处理起来要很谨慎,要取得朝鲜的谅解。
1988年2月,卢泰愚就任韩国总统,在上任之初就提出“北方政策”,即在他的任期内与中国、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其中,与中国建交是重中之重。但长时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是政经分离的方针。
1991年11月,钱其琛首次来到汉城,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这是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新成员第一次出席该会议。中国外长出现在汉城,这是破天荒的事情。代表团被各国媒体包围,大家最关心的不是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问题,而是中韩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
卢泰愚在青瓦台集体会见了各成员部长,之后,单独留下了钱其琛。
钱其琛回忆,卢泰愚在中韩建交问题上的态度相当坚决。这时,他的任期只剩下一年多了,因此他比较着急。卢泰愚单刀直入地说,韩国的西海岸与中国的山东半岛之间鸡犬之声相闻,几十年的相互隔绝是令人遗憾和不自然的。韩国真诚地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并早日实现建交。
钱其琛没有直接回应这个问题,只是说,中韩既然是近邻,鸡犬之声相闻,就不能老死不相往来,希望双方共同努力,使中韩关系更好地发展下去。同时他含蓄地提出,希望美国和日本与朝鲜改善关系。
尽管没有直接回应韩方,但中方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钱其琛在1992年3月的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首次表示“我们与韩国建交没有时间表。”其潜台词其实是说,已经提上日程了。

02

不到两个月,三次秘密会谈
时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张庭延回忆,钱其琛从汉城回来后,亚洲司内部开始深入研究与韩国的关系问题。他们感到,与韩国谈判建交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正当中方在寻找一个与韩国接触的合适时机和方式时,一个良好的契机不期而至。
1992年4月,亚太经社理事会第48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时任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率团出席。钱其琛在钓鱼台单独会见李相玉,与他讨论了中韩关系问题。钱其琛建议,中韩正式谈判建交的时机还不成熟,但可以先建立联系渠道,先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可能性进行探讨。李相玉欣然同意。双方商定,任命一位副部级首席代表和一位大使级副代表,由副代表率领工作班子,尽早在北京和汉城开始会谈。
中方任命的首席代表是副外长徐敦信,副代表是张瑞杰大使。由张瑞杰率领的工作班子中还有来自外交部亚洲司、条法司等部门的6人,其中担任翻译的邢海明是现任中国驻韩国大使。韩方首席代表是外务部次官卢昌熹,副代表是外务部亚洲局局长权丙铉。
在汉城,台湾“大使馆”人员对中韩接触异常敏感,到处刺探动静。因此,保密是第一要务。因为汉城耳目众多,韩方建议第一轮会谈先在北京举行。工作班子连家人都没有告诉,七个人兵分三路,汇集北京。
5月13日中午,张瑞杰在首都机场迎接第一次来北京的权丙铉。权丙铉一直在警惕地观察四周,怕被在北京的韩国记者发现。双方代表团都住进钓鱼台国宾馆东南角偏僻的14号楼,为保密,韩方代表入住之后就很少出过楼门。
次日,中韩开始会谈。中方想先进行一般性商谈,摸一下韩方想法。张瑞杰主要谈形势、谈原则,着重强调了台湾问题不容商量,表示愿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但未提“建交”字眼,也没提关系正常化。出乎意料,权丙铉当即回应:中方谈的内容同韩国政府立场一致,他们完全赞成;韩方希望尽快消除两国关系的不正常状态,尽快建立外交关系。
这样,以建立秘密渠道为名的会谈,实际上变成了建交谈判。
双方在建立外交关系上没有其他障碍,主要还是台湾问题。第一轮会谈,双方没有正式就这个问题进行谈判,只在私下里进行了沟通。权丙铉有时会约张瑞杰在楼栋四周散步聊天,以“韩台关系特殊”为由,试探中方在台湾问题上能否放宽条件,允许韩台之间存在政治往来。张瑞杰则反复向他强调,韩台之间只能有民间交往和贸易往来。第一轮会谈就这样无果而终。
半月后,双方在钓鱼台进行了第二轮会谈。韩方人员这次选择了夜班飞机,到后被中方人员摸黑接上汽车,又摸黑住进了钓鱼台。中方重申了要求韩国与台湾“断交、废约、撤馆”的建交三原则,这次韩方有所退让,但强调韩台关系建立已久,要求中方同意其在中韩建交后与台湾保持“某种特殊关系”。中方判断,这是韩方的最后一张牌,只要坚持既定方针,谈判就有可能突破。
因为这两轮谈判均在北京举行,中方建议,第三轮谈判在汉城举行,得到韩方赞同。
6月19日,张瑞杰等七人乘飞机赴汉城,下飞机后不见人来接,走进机场大厅仍未见人影。正疑惑时,走过来一个年轻人,问明是从北京来的,悄声说跟他走。办完手续后,年轻人领着他们从旁门出来,在拐角处才看到权丙铉等人从汽车上下来,还没来得及握手就被一把拉上了汽车。权丙铉在车上解释,说这样安排很无奈,因为汉城记者太多,担心暴露。汽车开进喜来登华克山庄酒店后,又拐进了一条僻静的小路,在一座别墅前停下。
谈判于6月20日至21日举行,主要内容是逐项落实建交公报文本。韩方仍想在台湾问题上争取中方作出松动,强烈要求中方放宽条件,中方表示不能接受。会谈一度僵持。最后,韩方还是做出了妥协。
外交部内部曾评估,韩国不会轻易把台湾丢掉,谈判至少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结果,只进行了三次会谈,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达成了协议。

03

当面向金日成通报
谈判工作结束后,中方还面临着一个紧迫问题。
80年代中韩关系松动以来,凡是有较大行动,中方都主动向朝鲜通报,这次中韩谈判建交更不会例外。
1992年4月,在中韩正式开始谈判之前,适逢杨尚昆前往平壤参加金日成80寿辰庆祝活动。受中央委托,他向金日成做了通报,告知中方正在考虑与韩国建交问题,同时强调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朝鲜的统一事业。
金日成听后表示,现在朝鲜半岛处于微妙时期,希望中国能协调中韩关系和朝美关系,适当推迟中韩建交时间。但中共中央方针已定,因而并未做出任何承诺。
现在建交在即,如何向朝鲜通报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中央经过反复权衡,认为事关重大,为了最大限度体现对朝方的尊重,决定派钱其琛前往平壤,面见金日成。
时间紧迫,在征得朝方同意后,三天之后的7月15日,钱其琛与副外长徐敦信、张庭延等一行六七人前往平壤。钱其琛回忆,在专机上他心里一直不太踏实,不知道朝方会作何反应。
金日成在位于延丰湖畔的度假别墅里会见了他们。钱其琛首先转达,江总书记代表邓小平同志和中共中央的同志,向金主席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接下来他分析了朝鲜半岛局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强调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与韩国发展双边关系已不可避免,进行建交谈判的时机已经成熟。他说,中国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发展中朝两国在长期斗争中结成的传统友谊,支持朝鲜社会主义建设与自主和平统一,推动半岛局势进一步缓和,推动朝美、朝日关系改善和发展。
张庭延回忆,通报结束后,屋内很静,大家都全神贯注地等待着金日成开口。金日成沉思片刻后,有礼貌地表示了感谢,然后说,关于中国与“南朝鲜”关系问题,中国既然已经决定,那就那样办吧,我们将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什么问题,我们自己去克服。金日成请钱其琛回国后转达他对邓小平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问候,就送客告别了。在大家的印象中,这是金日成历次会见中国代表团中时间最短的。

从“近而远”的国家到真正的近邻
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交。上午9时整,中韩两国外长钱其琛和李相玉并肩走向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大厅中央铺着墨绿色绒布的长台,落座签署建交文件。
张庭延1992年赴汉城履新时,两国之间尚未开通航线,去汉城只能绕道香港或东京,他选择了香港这条稍近一点的路线,1200公里的距离走了整整一天,而现在,如果事急甚至可以当天往返。他说,韩国人以前总说中国对他们来说是“近而远”的国家,现在,两国已成为真正的近邻。
2021年,中韩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是建交当年的72倍。中国已连续18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韩贸易接近韩与美、日、欧贸易额的总和。
宋春丹/文


抱陽書院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