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上海市长,2003年官至副总理,却在去世8年后骨灰被迁出八宝山公墓!

文摘   2024-12-19 06:02   辽宁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没有加“星标★”的订阅号,收到的推送仅有标题和小图或者十天半个月都无法收到知青老照片的最新推送!!!


本文源自古今中外的真实历史、近代史事件,资料均已证实。

资料参考来源:中国西藏网《刘云耕:回忆我的老领导黄菊同志》、抖音百科《黄菊》

部分图片仅供配图使用,请知悉!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领导者以其卓越的贡献和崇高的精神,成为国家和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黄菊同志,这位曾担任上海市长、国务院副总理的国家领导人,便是其中之一。2003年,黄菊同志官至副总理,继续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但命运多舛,他在2007年因病去世,享年69岁。去世后他的骨灰被葬在了八宝山,但却在八年后,被迁出北京八宝山公墓,到底是为什么呢?

01

黄菊1938年在上上海出生。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从此踏上了求知与探索的道路。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从基层做起,成为上海人造板机器厂的一名技术员。在工作中,他谦卑虚心,技术过硬,很快便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与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菊的才华与努力得到了上级的认可。1977年,他被升任为副厂长、工程师等要职,肩负起了更重的责任。他勤勉尽责,精益求精,为工厂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段基层工作的历练,为他未来担任领导职务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02

到了八十年代,黄菊被任命为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副局长。他凭借专业的机械工业技术,推动了上海一带的企业改革与发展,使当地的各大企业生产状态、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1983年担任上海工业工作党委书记。

1991-2002年他陆续担任了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等职。

在上海担任市长和市委书记期间,也正是上海改革开放、大发 展、大变化的时期,他呕心沥血,带领上海干部和群众,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2003年,已经65岁的黄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可由于长期过度劳累,他的身体健康状况逐渐恶化。黄菊同志生病期间,十分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2007年6月,他因病去世,享年仅69岁。面对他的离世,他的夫人余慧文悲痛欲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家属遵照黄菊同志遗愿在协和医院的病理解剖志愿书上签了字,遗体无条件地奉献给医学科学事 业,以尽自己最后一份力量。

他的离世让无数人为之痛惜和哀悼。黄菊去世后,组织为他举行了隆重且庄重的追悼会,并将其骨灰安葬在八宝山公墓。

03

但却在去世8年后,根据夫人余慧文同志的请求,经中央有关部门的批准,将 黄菊同志灵盒从北京八宝山迁往上海青浦福寿园公墓安葬,圆了亲人们的梦,入土为安。

于是在2015年11月,他的灵盒随着北京飞往上海的航班回沪,下航班后,黄菊的晚辈双手敬捧遗像和灵盒,亲属们紧随其后,上车后,直奔福寿园进行落葬。

黄菊同志的一生,是奋斗不息、奉献不止的一生。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的学子,到上海人造板机器厂的技术员,再到上海市长、国务院副总理,他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勤勉尽责,无私奉献。

他的离世,是国家和人民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八宝山公墓曾是他安息的地方,但根据家属的意愿,他的骨灰最终回归故里,安葬在上海青浦福寿园公墓,这不仅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也是对其一生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

黄菊同志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成为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强大动力。让我们以黄菊同志为榜样,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知青老照片
关注我,投稿老照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