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一代特殊的青年群体,如今50多年过去了,都还好吗?

文摘   2025-02-02 15:00   辽宁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没有加“星标★”的订阅号,收到的推送仅有标题和小图或者十天半个月都无法收到知青老照片的最新推送!!!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青年群体,被称为“老三届”。这个称谓是对1966年、1967年和1968年三届初中、高中毕业生群体的统称。他们与新中国同龄,共同经历了国家的风风雨雨。如今,50多年过去了,他们怎么样了?

“老三届”的同学,他们的青春岁月被深深地烙印在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对他们而言,人生的青春年华似乎总是在动荡与不安中度过。但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们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坚韧与毅力。

图片仅为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01

我,作为“老三届”中的一员,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1968年,我高中毕业,回到了家乡,成了一名回乡知识青年。在那个年代,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我无法像其他同学那样参军或招工,只能在家务农。但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我一直这样沉沦下去。1973年,我所在地区小学的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代表找到了我,让我去学校代课。虽然我性格内向,一开始拒绝了,但在石大叔的再三劝说下,我还是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

图片仅为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那段日子,我教的是初二的学生,由于课本内容有限,我便找来初中曾用过的课本,补充教学内容,全心全意地教授学生。我的努力得到了学生的好评,也让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两个月后,休假的老师陆续回来,校长赏识我的教学才能,便把我留了下来,让我教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并给我争取了在编代课教师的名额。从那一刻起,我真正踏上了教育的道路,一踏上就是几十年。

02

这十年,正是我们这些“老三届”撑起了农村文化教育的天空。我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农村的孩子们点亮了求知的明灯,也为他们的未来铺就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但对于“老三届”来说,真正改变命运的时刻,还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那一刻。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我和众多“老三届”毕业生一样,激动万分,准备应考。但由于政策的限制,我最初并未被录取。直到后来政策放宽,我才得以再次报名。

那次高考,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考验,更是一次命运的抉择。在报名的最后时刻,我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还是被同事的电话和主任的劝说所打动,决定再试一次。幸运的是,我考上了,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开始了新的生活。


图片仅为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03

大学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在那里,我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他们有的比我年长,有的比我年轻,但我们都因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走到了一起。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奋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段日子,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我们的精神世界却是充实的、快乐的。


如今,我已经步入老年,但回想起那段“老三届”的岁月,心中依然充满了自豪和感慨。我自豪,我是“老三届”,因为我们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经历了国家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图片仅为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我自豪,我是“老三届”,因为我们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高考,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自豪,我是“老三届”,因为我们结识了跨年龄、跨时代、跨阅历的好同学、好兄弟、好姐妹,他们陪伴我走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也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老三届”的同学们,如今你们还好吗?


或许你们已经退休,享受着晚年的宁静与安详;或许你们还在为事业和家庭忙碌着,但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那份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始终不会改变。


让我们共同珍惜那段特殊的经历,珍惜那份特殊的友谊,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知青老照片
关注我,投稿老照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