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南风窗与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调研中国·2024年十强路演赛暨颁奖典礼」于深圳大学圆满落幕。
时代面前,个人总显渺小。但在岁月长河中,总有一部分青年满怀热忱,用足迹丈量、用笔触记录社会最本真的面貌,推动有温度的改变。
从发现问题到聚焦群体,再到寻求解法——在这里,“青年力量”不再是空洞的号召,而是落到实处的展现与证明:青年们在切身关怀与思考下,在实际行动中发现社会问题,力求将光撒向需要被照亮的地方。
在这里,青年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迈向田野中,与时代同频共振,连接最真实的世界。
来源 | 新新报NewTimes
文字 | 张梦原 夏依琳 梁梓煜 严芷珊
姚 熙 袁欣雨 苏罗杰
新媒体编辑 | 陈悦琳 刘子凡
指导老师 | 陈显玲
图源 | 南风窗
「调研中国·青年领导力公益计划」由南风窗于2005年创办,通过提供资金和专业培训,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旨在建立青年大学生接触、发现和思考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渠道,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培养青年领导力。
“连接真实世界”是本年度调研中国的活动主题。自诞生以来,19年间,调研中国号召了来自700多所高校的10000多支队伍,他们深入真实的中国土地,认知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参与到正在发生的历史中。
这是调研中国十强路演赛暨颁奖典礼第二年落地深圳大学。二十余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来到现场。复旦大学教授、知名新闻传播学者张志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政治经济学博士、知名教育博主徐涛,著名非虚构作家黄灯等特邀嘉宾担任路演赛评委,并在场共同见证荣誉的诞生。
在十强队伍路演及评审打分后,本年度调研中国十强决出一、二、三等奖,跨校组队的“361队”作品《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生职业发展挑战及策略研究——以广东省五市为例》夺得桂冠。
获奖团队
Winning Teams
2024调研中国年度十强 · 一等奖
【361队】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生职业发展挑战及策略研究
——以广东五市为例
2024调研中国年度十强 · 二等奖
【蜗牛宝宝队】
“康”坷之路:
深圳市儿童康复服务现状、原因及对策
【红双喜调研团】
“应势”背后:
基层产科发展及妇女生育保障现状研究
【“点亮涯乡”实践团】
点亮逆境:
基于我国东中西部23地的
乡村青少年学业韧性现状分析
2024调研中国年度十强 · 三等奖
【银发守护者调研团】
超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烟威地区为例
【灵魂破晓队】
上锁的灵魂——
云南省农村精神病患者生活现状调研
【陶野新生】
为生产完整的人:
后农业模式下景德镇陶瓷手工艺从业者研究
【司路同行】
“活基建”的消弭——
城乡公交司机生存状况调查
【云溪花笺客】
云花新彩:转型关键期的云南鲜切花产业
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
【红粉笔】
田野间的隐痛:
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叙事闭锁与生计风险研究
2024调研中国 · 优秀调研纪录奖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2024调研中国·优秀调研专题奖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赛事回顾
Event Review
在这里,遇见真实
从对超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妇女生育权益保障的探究,到对云南鲜花、景德镇陶瓷产业链的发掘;从对中职生职业发展挑战、青少年学业韧性的记录与考察,到对面临康复困境的特殊儿童、乡间慢性病“因病致贫”群体、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关怀……
青年们以澄澈的心灵感知世界,以细腻的眼光关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实践中一步步走向真实,书写自己与时代的共同故事。
361队
“用好的调研方法,发现有趣的新变化”
“每10个中职学生只有不到1个选择直接就业。”这种巨大的反差引起了361团队的深思,也由此开启了他们探寻中职教育定位与意义的道路。
“强烈的矛盾感体现在中职学生上,他们一方面想要提升学历,另一方面又渴望获得企业的帮助。”在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学生该如何抉择?361团队敏锐地关注到了“校企合作”这一模式,并以此为基础,选择深入探究“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生职业发展的挑战及策略”。
在路演现场的评委提问环节中,团队队长,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2022级本科生李彦妮将校企合作中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青少年发展动力不足、企业资金匮乏和联结校企之间的平台缺失,这一回答的背后饱含着团队成员在一场场调研中的切身体会。而团队成员陈子桐也以“扎实”一词来形容这段实践旅程——调研时间超6个月、足迹遍及5座城市、总计20万字的材料和超20场的访谈,他们用丰富的实地调研与素材支撑了多元成果产出。
在经历无数约采邮件与电话石沉大海等困境时,成员们有过压力,却不曾放弃。最终,他们在共研伙伴深圳市洲明公益基金会的帮助下,以滚雪球的方式联系到了多位采访对象,在一次次辗转中寻求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推动调研进程不断向前。
成员在调研手记中写道:“调研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亲身体验真实世界,更在于学习并更新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以解困思维和参与性观察作为调研方法,记录中职学生在融入社会之初的就业困境,剖析企业在合作中的动力缺失问题。361团队与社会同频共振,在调研中不断丰盈内心,更新对社会更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用好的调研方法,发现有趣的‘新变化’。”361团队这样概括他们的调研历程。他们将探照灯关注在升学与就业徘徊的中职生上,将目光汇聚在为中职教育努力的观察者、实践者和研究者们上,为他们记录与发声,提出解困方案,向未来投射远光。
蜗牛宝宝队
“无数个0.1相加,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今年夏天,蜗牛宝宝队以“如何完善特殊儿童康复服务”为调研焦点,带着好奇与关心走进机构中心,踏入特殊家庭,探究特殊儿童的成长困境,用切身的感受与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这一条康“坷”之路。
“搭建儿童社交阶梯”的广告标语引领他们走进了这个特别的群体。在为期2个月的调研中,6名团队成员对特殊儿童、特教老师、机构工作人员等26人进行了平均时长45分钟的访谈。然而,调研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议题本身的隐私性与种种现实问题增加了他们调查的难度。特殊儿童的家长已读不回、拒绝拉黑,本答应访谈的机构百般推脱,公立医院的医生临时告知采访不可录制……阻滞的因素向青年们倾泻,但他们依然步履不止。
来自各地的团队成员乘坐火车集结深圳,实地走访机构中心,直接对话家长与老师。他们拨开现实的雾霾,剖析特殊儿童康复服务困境的多重原因,其中包括特教行业建设不完善、康复知识不足、市场环境有缺陷等等。随后,团队成员以充分的调研内容为基础,提出了强化人才培训、提升家长认知、加强市场监管的针对性措施,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寻求优化道路。
“希望自己能做得更深入一点,哪怕只能帮助0.1,那0.1+0.1,无数个0.1加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团队队长温泓烨说。
导师演讲
Tutor Speech
在这里,衔接未来
在致辞中,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杨洸提到:“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传媒人才。我们深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教育的重要一环,而「调研中国」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针对今年赛制,调研中国邀请相应领域学者专家成立调研中国明星导师团,他们是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佼佼者,通过自己的研究经验与方法帮助团队深化对各个议题与现象的理解,提供了更为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在今天,十强团队的现场路演也带来了惊喜,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当代青年人看待真实世界的多元视角。
刘明锋
“我们的使命是影响更多人去成长”
刘明锋是深圳市洲明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同时也是本次赛事冠军队伍“361队”的共研伙伴。在他看来,调研中国在19年间能坚持为青年的实践调研提供平台,并不断扩大影响力的行为实属珍贵与不易。
在路演现场,调研团队们讲述自己的实践故事,这其中所展现出的充满利他、关怀的视角给刘明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提出了更为深刻的指引:回归人本身,关注底层问题。“要看到你的议题背后究竟关注的到底是谁?他们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找到一个真问题,比你们去找100个解决方案会更好。”
同时,刘明锋表达了自身对于教育议题的关注:“我们的使命是影响更多人去成长。”他讲到自己在支教经历中所见证的乡村孩子的升学困境,也谈到了本次调研内容里中职生所面对的困难,“基金会支持的公益项目关注县域教育和职业教育,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创造一条更好的发展路径。”
刘明锋鼓励学生们在未来进一步深入社会调研,多参与实践,以拓宽人生发展的可能性。“你们已经在自己未来的人生经历中植入了一点社会视角的DNA,这一点对一个人未来长远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
黄灯
“在实地抵达中丈量世界”
“因为年轻人很不一样,他们有着天然的精神成长需求。年轻人天然都是诗人,年轻人天然地热爱音乐,热爱文学,追求公平正义,这也是我觉得整个社会最重要的动力。”著名非虚构作家黄灯真诚的表达赢得台下一阵阵掌声。
作为一名老师,她关注到了年轻人在当今时代遇到的问题与矛盾,并坦言自己常常为学生的未来感到忧虑,“可能由于我没有在特别好的大学里面任教,我有时会过于悲观,好像没有办法解决。”但是在调研中国这个年轻人聚在一起的场合,她感到欣慰:“我觉得这群孩子特别温柔,内心很温暖,他们能看到人。”在黄灯看来,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年轻人是怎么样的,“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更好的空间,提供给青年,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黄灯很高兴在调研中国中看到当代年轻人并没有困在狭隘里。本次调研中国十强团队的选题都关注到了边缘人群,而从这些选题中,她看到了年轻人所拥有的远视角,认为这是这个社会最宝贵的东西。“南风窗对他们的支持其实激活了他们内心深处,在这个精神荒芜的时代,最朴素的人文情怀。”
她希望在这个社会生态已经完全改变的时代,大家能够继续心平气和地探讨社会议题,哪怕各方需要有所妥协。“因为我们最终希望是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我们每个群体是相互支持的,而不是只有竞争关系。”
徐涛
“调研是贯穿人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今年是徐涛担任调研中国专项导师的第三年。作为一名政治一线教师与教育博主,他向在场的学生针对调研方法及意义进行了三点阐发。
在调研的思维方式上,他建议大家通过调查研究扭转主观主义的错误,而不将价值提倡等同于客观世界。例如在关注弱势群体之外,年轻人也可以思考社会对弱势群体产生歧视的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度的分析和了解,才能对它有所改造,有所改变。”
而在调研过程中,大家则应该构建一种把两个问题分开看的思路,认识到系统化、结构化思考的重要性,最终形成足矣贯穿一生的方法,“这是我在调研中国这个活动中所找到的价值。”
徐涛认为,老师除了在口头传授之外,更要言传身教,通过自身对调查研究的关注带给学生更大的影响。作为拥有全网千万粉丝的博主,他也愿意为调研中国与调研这项工作进行宣传。因为在他看来,“调查研究不仅是做学术研究的方法,更是贯穿我们人生当中的一种思维方式。”
张志安
“问题聚焦,解困路径与传播价值”
这是复旦大学新闻传播教授张志安第二次来到调研中国十强决赛的现场。自称调研中国“老熟人”的他,表示“想一直和青年站在一起”。在观看完十强路演赛后,张志安为在场同学分享了自己眼中的调研。
调研首先是要有强烈的问题聚焦意识。张志安表示,新闻敏感性是区分普通记者与优秀记者的关键能力,大学生的调研要关注中国社会的宏观问题,更要聚焦宏观问题小的微小切口。“再重要的问题,也需要进入情境的小切口,在困难、困惑、困境的多重关照中找到问题意识。”
同时,调研不止于问题的发现,还需要积极探索解困的路径。“解困”的关键是考虑在资源和成本有限的条件下,有何短期或中长期的解决之道,而非中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当在调研中找到少数个案中的特殊变量,考虑资源有限情况下的解困‘切口’,往往更具操作性,也更有价值。”
他还提到了数字新闻业态中新闻价值的新要素,如“分享性”和“互动性”。“与新闻报道相异,调研报告的呈现形态和传播策略,要服务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认知深化、情感触发和行动可能。”调研的最终目的不是呈现,而是让利益相关者在认知上有所深化,在情感上有所触发,在行动上有所可能,推动问题的实际解决。
刘海健
“在调研中连接真实世界”
活动落幕前,调研中国主办方南风窗副社长刘海健在典礼致辞。
刘海健总结了本年度调研中国开展的具体情况,同时亦表达了对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感谢。他提到,今年是南风窗创刊第39年,也是调研中国的第19年。2024年,调研中国共得到了252所高校、623支大学生团队的响应,团队跨越南北、横贯东西;北至黑河,南抵三亚,西及喀什,东达鸡西,成员们透过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看见社会在困顿与颠簸中前行,也看到了大江大河,生生不息。在这里,他们踏浪前行,意气风发,展现出了当代青年的力量,彰显着独属于青春的闪耀。
“什么是真实世界?这或许是我们能在调研中国学到的最重要一课。” 在刘海健眼中,真实的世界是不完美的,也是复杂的。但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同学们以“连接真实世界”为初衷的实地调研显得更为弥足珍贵。“人人都在谈论‘自我’,但‘自我’的意义不仅仅在自身,而在于打开一扇窗,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进而让真实的世界发生变化。南风窗愿意与大家一同打开这扇窗,成为你们的同路人。”,刘海健说。
来源 | 新新报NewTimes
系列统筹 | 张梦原 苏罗杰
新新报融媒体总监 | 李彦妮
新新报主编 | 张梦原
初审 | 陈显玲
二审 | 彭华新
终审 | 周小茜
获取更多关于【调研中国】的活动资讯
请点击下方关注【南风窗调研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