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 择一事终一生

政务   2025-01-06 11:04   北京  

宕泉河畔,三危山下,有一片莫高窟人的墓地。这里安葬着常书鸿、段文杰两位老院长,以及其他敦煌文物事业的先辈。


采访结束,我怀着敬畏之心来到这里。只见墓碑前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那是来到此处的游客留下的最朴素的祭奠。而从墓地前转身回望,便是风沙中静静矗立的莫高窟九层楼。先辈们生前守护莫高窟,逝后长眠地下,也永远守护着莫高窟。


与先辈们初到敦煌时相比,中国对历史文物的重视和保护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然而,守护莫高窟的使命,却如同敦煌的风沙,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樊锦诗身上,这份使命展现出更为深刻的内涵——她以择一事而终一生的信念,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樊锦诗都惦记着一件事——编写考古报告。但由于种种原因,直至1994年,时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樊锦诗才组织开展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的编写工作。2011年,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出版,这也是我国第一份正规的石窟寺考古报告。2024年,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出版。她深知,这是为了能够在敦煌研究的学术上为后人打下基础。


在工作之外,樊锦诗的使命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体现——她形容是“不拘小节”,我觉得,那更像是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精神富足的豁达与简朴,无论身处风雨飘摇,还是荣誉加身,她始终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她至今仍居住在敦煌研究院旁那间60平方米的小屋内,里面除了书,还是书。她的饮食简单,几块发糕、两碟小菜,便是一日三餐。15年前买的一件大衣,她穿到现在,还说“是呢子的,穿着很暖和”。她将个人所得奖金与积蓄凑了2000万元,一半捐给北京大学,一半捐给敦煌研究院。


初到敦煌时,樊锦诗曾好奇于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的坚守;而今,她也成为莫高窟的守护者,将这份精神薪火相传,激励后来者继续前行:一度因选择北大考古专业这个“冷门”专业而备受关注的钟芳蓉,曾收到樊锦诗的鼓励,希望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2024年,钟芳蓉追随着樊锦诗的脚步,成为敦煌研究院的一员。


一代代莫高窟人择一事终一生,以满腔赤诚、终身心血写就的“莫高精神”,启示着我们: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时间的积淀、寂寞的坚守,一切伟大成就的取得,属于始终坚守一项事业、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



记者:王亦凡

版面编辑:张园

新媒体编辑:王晶

审核:周佳佳

人民政协报
宣传统战政策,促进政协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