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家”年年有,这两年尤其多。
什么“农民对粮食生产没贡献”“谁家没有50万存款”“年轻人抓紧时间生娃,困难只是暂时的”……
这些言论一个比一个离谱,听得人忍不住怀疑:这话真的有人认真想过再说吗?
先来看看某位经济学家王小鲁的“神论”:年轻人别老想着体制内的稳定工作,要多出去闯,经历磨难。
这话听着大义凛然,仿佛年轻人只要不安于现状,未来就是一片光明。
可他有没有看过如今的招聘市场?
应届生数年创新高,岗位却越来越少,“内卷”成了时代标签,多少人投几十份简历都等不到一场面试。
年轻人追求稳定,是因为生活已经很不稳定了,谁不想有底气去闯荡?
但前提是社会得给机会,得有路让他们闯。
再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某专家的建议:年轻夫妇别纠结,抓紧生娃,过了这个年龄后悔就晚了。
他的逻辑是,困难只是暂时的,生娃才是大事。
问题是,这些“暂时的困难”真是靠“借亲友之力”就能解决的吗?
房价、教育、医疗,哪一项不压得人喘不过气?
动辄上万的月薪,在一线城市连孩子的奶粉和托育费用都捉襟见肘。
有人调侃说,既然专家把生育看得比天大,那专家们是不是也该带头“亲友帮忙”,主动资助年轻人解决实际问题?
最离谱的,当属某位原北大教授王福重的一番话:“农民对粮食生产几乎没有贡献”。
他说,粮食生长是大自然的功劳,农民不过是简单耕作。
听完这话,网友直接炸锅:“没有农民,你喝西北风长大的吗?”
农民不仅是土地的守护者,更是粮食生产的中坚力量,种子、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
哪一样不需要经验和辛劳?
这样的言论简直是对农民劳动的巨大否定和无视。
类似的“砖家言论”层出不穷。
什么“大家闲置的房子可以租出去”“私家车接单就能增加收入”,还有“提高油价十倍,普通人加不起油就能减少污染”……听得人哭笑不得。
这些话的共通点是什么?就是完全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甚至让人怀疑这些专家根本没跟普通人打过交道。
作家余华曾说:“中国最没有公信力的就是专家。”
这话不无道理。
一些所谓的专家,发言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迎合某些利益集团,或者干脆就是为了博眼球、蹭热度。更让人反感的是,他们说这些话时,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姿态,缺乏基本的换位思考。
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傻子,也不会盲从。
互联网让他们的信息获取更加多元,对社会的观察也更加敏锐。
专家们的“高谈阔论”,只要稍微有点不靠谱,立刻会被网友怼回去。
什么“爹味太重”“站着说话不腰疼”,网友早已总结出一整套反击术。
一个真正有担当的专家,不该是高高在上地指点江山,而是要脚踏实地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不要用脱离实际的“神论”来搪塞大众,也不要把自己变成利益代言人。
如果真的关心年轻人,就去研究怎么改善他们的生活,而不是对着他们的痛点“指指点点”。
更不要忘了,你们的身份和平台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纳税人,应该为他们服务,而不是站着捞流量、赚名利。
奉劝那些胡说八道的“砖家”们:闭嘴吧。
年轻人不需要这种毫无意义的说教,社会也不需要这种浮夸的“专家光环”。
与其浪费时间制造噱头,不如想想怎么为老百姓真正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