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为什么都穿清朝官服?

健康   2024-12-05 16:58   加拿大  

僵尸为什么总穿清朝官服?

这个问题听起来像个无解的脑筋急转弯,但仔细深挖,还真能理出头绪。

从僵尸的诞生到清朝官服的象征意义,再到影视文化的传播,这背后藏着一场跨越数百年的奇妙缘分。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白僵尸是怎么来的。

据说,僵尸并非天生,而是由尸体变化而来。

这种设定最早出现在清代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子不语》中,甚至将僵尸分成了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等类型。

说白了,这是一种由“初生”到“进阶”的过程:刚死不久的尸体先变成紫僵,埋葬数月后长出白毛成白僵,继续发展则成毛僵或更强大的飞僵。

而港片中那些跳来跳去、刀枪不入的僵尸,就是飞僵这种最难缠的存在。

如果从港片拍摄的时间点往前推,清朝正好是这些“飞僵”诞生的年代。

因此,电影里那些穿着清朝服饰的僵尸,其实是“时代限定款”。

但为什么非得是清朝的官服呢?

原因说起来也不复杂。要形成僵尸,首先尸体不能腐烂,而保存完好的尸体往往来自有权有势的家族。

清朝时,官服可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达官贵人的“高级寿衣”。

有钱有地位的人死后会被穿上官服,用上最好的防腐措施,再挑选风水宝地安葬,这才有可能在百年后化身为“飞僵”。

普通老百姓呢?

尸骨可能早被挖坟求雨的民俗破坏得七零八落了,哪里还有机会成为电影中的“主角”?

实际上,僵尸穿清朝官服的形象最早出现在1940年的电影《李阿毛与僵尸》中。

当时,清朝官服的暗沉配色和僵硬线条刚好符合僵尸阴森恐怖的气质。

到了80年代,香港电影迎来了僵尸片的黄金时期,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先生》系列掀起了一股热潮。

清朝官服成了僵尸的标配,不仅形象深入人心,还能让制片方节省服装成本,一举两得。

至于僵尸为何“不腐”,林正英饰演的九叔曾在电影里解释过,这是因为尸体中积聚了一股怨气。

这种说法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旱魃形象不谋而合。

《山海经》和《续子不语》里记载的旱魃,因怨气太重而使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湘西赶尸的传说进一步将这种“怨气说”推向大众视野——据说赶尸人用竹竿撑着尸体行走,看起来就像尸体自己跳着前进。

这些元素逐渐被搬上银幕,成为僵尸片的灵感来源。

再聊聊影视文化对僵尸形象的塑造。

国际上,僵尸的英文翻译是“zombie”或“vampire”,但这两种翻译其实都不贴切。

Zombie是丧尸,代表被病毒感染的活死人;vampire是吸血鬼,与中国僵尸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我们的本土僵尸,是通过传统文化和传说发展起来的独特产物。

如果让丧尸、吸血鬼和僵尸比拼一下战斗力,中国僵尸可能是三者中最难对付的一个。

它们皮厚抗打,动不动还能飞檐走壁,连阳光也奈何不了“飞僵”级别的大佬。

如果真遇上僵尸怎么办?

别急,这里有几招“自救秘籍”:

第一,憋住呼吸,因为僵尸靠听觉锁定目标;

第二,准备传统道具,比如红线、糯米、桃木剑这些常见驱邪神器;

最后,如果以上都没用,千万记得默念“九叔救我”。

不过,僵尸片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式。

随着观众审美的提升,这类影片逐渐陷入套路化的窠臼,即便是麦浚龙执导的《僵尸》也未能重燃观众对僵尸片的热情。

林正英、许冠英这些经典僵尸片演员相继离世后,香港电影也再难找到第二个“九叔”。

小时候看僵尸片,总觉得有九叔在,再大的恐怖也能迎刃而解。

而现在,僵尸片虽然退居幕后,但那些穿着清朝官服、跳跃而来的僵尸形象,仍然是几代人记忆里无法磨灭的一抹阴影。

也许,正是这些虚构的恐怖,才让人们感受到“驱魔”后的安心与痛快。

学识之道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