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学校美育教育的号召,展示传统文化与艺术体验的融合,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由校团委、外国语学院团委主办,外语协会承办的第二课堂美育示范课程“经典华章”第六讲——“国宝寻根 青春守护:跨越百年时空的赤诚期望”于6月6日晚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西南交通大学校团委书记武俊担任主讲人,为大家讲述中华文物瑰宝流落海外的尘封往事,旨在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感悟中华文化历史,浓厚爱国情怀。
活动伊始,同学们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共同观看热门短剧《逃离大英博物馆》。这部去年爆火的短剧讲述了一盏馆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后出逃、与同伴张永安踏上回国之路的感人故事。通过短剧主演们的精妙演绎和动人剧情,同学们对中华瑰宝在海外流离失所的情况有了初步认识与了解。随后,武俊书记从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所体现的文化视角出发,讲述了以《女史箴图》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瑰宝历经战争屈辱、被侵略者偷盗至伦敦的历史故事。“文物是展示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形成演变、发展的重要物证。一段文物的流落史就是一部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武俊书记进一步由近代中华文物被掠夺流落、如今回国任重道远出发,指出弱小的国家无法拥有自身文化的主权,只能任人宰割,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须以史为鉴、知史奋进,用满腔爱国情感不断推进文化传承、弘扬与保护,实现“国宝回家”的夙愿。武俊书记的讲述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现场许多同学热泪盈眶。
通过武俊书记的讲述,同学们认识到,各国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沟通不应通过暴力与战争,中华民族历来是向往和平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计其数与邻国友好往来的传奇故事。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本科2023级同学们演绎的英语话剧《丝路繁花》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隧道,沉浸式地回顾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经历,领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感悟中华文化传播典范人物——张骞的报国之心。话剧以独特的视角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展现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共生。通过观看话剧,同学们感受到了张骞等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对文化传播的坚定信念。随后,由吴佳朔同学带来歌曲《等待黎明》。深情的演唱扣人心弦,伴随着歌声,同学们回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历史,为我们民族的璀璨文化而倍感自豪。
在知识问答环节,现场同学积极互动、踊跃抢答。有趣的问题传递了文物保护和历史传承的重要信息,也加深了同学们对文物历史的理解,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物承载了中华文明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能生动述说过去,也深刻影响当下和未来。通过参加本次活动,同学们深入感受和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将带着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饱满的热情,继续探索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以青春之我,守护国宝之根!
未来,学生社团将继续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开展方向正确、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美、了解美、欣赏美,助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