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味”作文汇总9篇,记录节日生活和春节文化,感受浓情年味(收藏学习)

教育   2025-02-04 09:28   上海  

“春节”话题的作文汇总9篇

01  压岁钱里的温暖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新春佳节,压岁钱是长辈给予晚辈的美好祝福,承载着温暖与殷切期望,历经岁月沉淀,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在我家,压岁钱有着别样意义,它不仅是金钱赠予,更是亲情延续与家族文化传承的独特方式。

      小时候,除夕夜里,我总会怀揣着紧张与期待,等待长辈给压岁钱。当长辈们微笑着将红包递到我手中,轻声说着“新年快乐,健康成长”,那一刻,满心欢喜与感动。我会小心翼翼地把红包放在枕头下,仿佛那里藏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那时候,压岁钱对我而言,是能买糖果、玩具的神奇魔法,更是长辈对我的疼爱证明。

      随着年龄增长,我对压岁钱的理解悄然改变。去年春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饭后,爷爷像往常一样,拿出准备好的红包分给孩子们。轮到我时,爷爷没有直接把红包递给我,而是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压岁钱不只是给你零花钱,它包含着我们对你的祝福和期望。咱家一直秉持着勤劳、善良、正直的家风,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做个有担当的人。” 爷爷的话,让我对压岁钱有了全新认识。

      我开始留意长辈给压岁钱时的神情与话语。奶奶给我压岁钱时,会叮嘱我要注意身体,多吃蔬菜水果;父母给压岁钱时,会鼓励我在学业上努力进取,勇敢追求梦想。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饱含着无尽的关爱与牵挂。压岁钱不再只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成为长辈传递价值观和期望的纽带。

      在我们家族,压岁钱还有一个特别传统——传承。每年收到压岁钱后,长辈们会教导我们合理规划使用。一部分用于购买学习用品,提升自己;一部分存起来,培养储蓄意识;剩下的可以用来做有意义的事,比如帮助他人。记得有一年,我用压岁钱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买了书籍和文具。当看到那些孩子收到礼物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内心充满喜悦。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压岁钱背后的价值,它不仅是财富,更是传递爱心与温暖的桥梁。

      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电子红包逐渐兴起。但在我家,纸质红包依然是春节的主角。因为它不仅仅是金钱的载体,更是亲情的寄托,承载着家族的温暖与传承。它让我在成长路上,始终感受到长辈的关爱与期望,激励我不断努力,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

      压岁钱虽数额不一,但蕴含的亲情无价。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成长道路;又似一条无形的线,将家族成员紧密相连。在这小小的红包里,我收获的是温暖、是力量,更是对家族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02 奏响寒假的音乐狂想曲
      寒假,于我而言,是一段能全身心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宝贵时光。在这个假期,我一头扎进音乐的海洋,尽情奏响属于自己的音乐狂想曲。
      假期刚开始,我便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音乐集训营。集训营里高手如云,大家都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第一天,当我踏入排练厅,看到摆放整齐的各类乐器,听到不同乐器交织出的美妙音符,内心的激动瞬间被点燃。
      我们此次集训的目标是完成一场高水准的音乐演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天的训练都紧张而充实。我负责的是钢琴部分,与乐队中的其他乐器配合至关重要。在排练初期,我总是难以把握与其他乐器的节奏融合。比如在演奏一首节奏明快的曲目时,鼓点的节奏强劲有力,而我在钢琴的弹奏上稍显拖沓,导致整体效果大打折扣。但我没有气馁,一遍又一遍地回放排练录音,仔细聆听每个乐器的节奏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弹奏速度和力度。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我终于找到了与其他乐器完美配合的节奏点。
      除了合奏排练,我也利用寒假时间提升自己的钢琴独奏技巧。我将目光聚焦在一首高难度的古典曲目上。这首曲子复杂的指法和多变的节奏让我在练习初期困难重重。尤其是其中一段快速的音阶弹奏,我的手指总是无法做到灵活、准确地按键。为了攻克这个难关,我制定了详细的练习计划。每天早上,我都会花一个小时专门练习指法,从最基础的手指伸展运动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进行各种复杂的音阶和琶音练习。经过日复一日地坚持,我的手指灵活性有了显著提高。终于,在一次完整的演奏中,我成功地将那段高难度的音阶完美呈现,那一刻,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随着演出日期的临近,集训营的氛围愈发紧张而热烈。大家都在为最后的登台表演做着最后的冲刺。在正式演出的那天晚上,我身着一袭黑色的礼服,端坐在舞台中央的钢琴前。当灯光亮起,我深吸一口气,手指轻轻落在琴键上,开始了演奏。开场的音符清脆悦耳,如同山间的清泉流淌而出。紧接着,乐队的其他成员依次加入,小提琴的悠扬、长笛的空灵、鼓点的激昂……各种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美妙绝伦的音乐盛宴。台下的观众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随着节奏轻轻摆动身体。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得到了最完美的回报。
      这个寒假,音乐不仅让我提升了技艺,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坚持和努力的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将继续在音乐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奏响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乐章 。
03  贴福字,贴满新年的美好祈愿
       新春的脚步渐近,空气中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在我家,贴福字是春节前必不可少的仪式,承载着我们对新年满满的美好祈愿。
      大年三十一大早,妈妈就从柜子里拿出崭新的福字。那福字红得鲜艳夺目,金色的边框和字体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透着浓浓的年味。我和爸爸也放下手中的事,准备一起贴福字。
      爸爸搬来梯子,我负责递福字和胶带。我们先从大门开始贴。爸爸站在梯子上,仔细地调整福字的位置,我在下面仰着头,指挥着:“往左一点,再高一点,好了,正中间!”爸爸稳稳地将福字贴好,那大大的“福”字一贴上去,整个门都立刻有了精气神。
      贴完大门的福字,我们来到客厅。妈妈已经在茶几上准备好了糨糊。我拿起一张福字,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刷子蘸上糨糊,均匀地涂抹在福字背面。糨糊的味道带着淡淡的面粉香,让我想起小时候过年,总是好奇地在一旁看着长辈们忙碌,如今我也成了贴福字的主力,心中满是自豪。
      我把涂好糨糊的福字递给爸爸,爸爸小心翼翼地将它贴在客厅的墙上。贴好后,我们退后几步,欣赏着这张福字。它端端正正地挂在墙上,仿佛在诉说着对新年的祝福。妈妈笑着说:“福字一贴,福气就到家啦!希望新的一年,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
      这时,我想起了关于贴福字的传说。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想到这里,我对贴福字的习俗又多了一份敬意。
      贴完家里的福字,我和爸爸又来到小区门口。小区物业准备了一些福字,让大家一起贴,增添节日氛围。邻居们纷纷赶来,大家有说有笑,一起动手贴福字。不一会儿,小区门口就贴满了大大小小的福字,整个小区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看着这些福字,我心中感慨万千。每一张福字都饱含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小小的福字里,有对家人健康的祝愿,有对事业顺利的期盼,也有对社会和谐的希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家家户户的福字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我知道,这一个个福字,就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新的一年里,必将生根发芽,开出幸福的花朵。

04 寒风吹不散的年味

      腊月的风,如冰刀般割着脸颊,我瑟缩在羽绒服里,跟着妈妈走进热闹的菜市场。虽说寒风凛冽,可这扑面而来的烟火气,瞬间将寒意驱散,浓浓的年味在四周弥漫开来。

      摊位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货,琳琅满目。鲜润的红富士苹果,像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金黄的橘子,簇拥在一起,仿佛一个个小太阳;还有那胖嘟嘟的水仙球,散发着淡雅的清香,为这寒冷的冬日添了几分生机。商贩们热情地吆喝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热闹的新春乐章。

      “闺女,来看看这春联,都是手写的,多喜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热情地招呼着。我走上前,只见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幅幅春联,笔墨未干,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一笔一划刚劲有力,写尽了对新年的美好期许。老爷爷笑着说:“过年贴春联,就是图个吉利,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这红红的春联,就像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心,也传递着春节特有的文化韵味。

      买完年货回到家,奶奶已经在厨房忙碌开了。她正准备做我最爱吃的年糕,这可是我们家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奶奶把糯米粉和水按比例混合,用力地揉着面团,面团在她手中乖巧地翻滚,不一会儿就变得光滑细腻。我好奇地伸手想帮忙,却被面团黏得满手都是,逗得奶奶哈哈大笑:“傻丫头,揉年糕可得讲究技巧,不是这么容易的。” 奶奶的笑容如同冬日暖阳,驱散了我心中所有的阴霾。在她的指导下,我渐渐掌握了窍门,和奶奶一起将面团分成小块,搓成一个个圆润的长条,再放入模具中按压成型。做好的年糕白白胖胖,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寄托着我们对“年年高”的期盼。

      夜幕降临,寒风愈发凛冽,窗外却闪烁着五彩斑斓的烟花。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热气腾腾的饭菜摆满了一桌,有象征着团圆的饺子、寓意着吉祥的红烧鱼,还有各种美味的佳肴。大家举杯欢庆,互相说着祝福的话。爸爸说:“希望新的一年,咱们一家人都健健康康,闺女学习进步。” 妈妈微笑着点头:“也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越来越幸福。” 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吃完年夜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院子里放烟花。爸爸点燃烟花的引线,随着“嗖”的一声,烟花如离弦之箭般冲向夜空,瞬间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红的像火,燃烧着激情;绿的似草,充满着生机;紫的如霞,散发着浪漫。我兴奋地跳起来,指着天空大声呼喊:“太漂亮了!” 那一朵朵绽放的烟花,照亮了寒冷的夜空,也点亮了我们对新年的希望。

      在这冰寒彻骨的冬日里,春节的温暖与欢乐从未缺席。那热闹的菜市场、香甜的年糕、团圆的年夜饭、绚丽的烟花,构成了独属于春节的年味。无论寒风多么凛冽,都无法吹散这份浓浓的情谊,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05  街头巷尾,寻觅年味
      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可城市的街头巷尾,早已涌动着年的气息。我怀揣着期待,一头扎进这热闹之中,去寻觅那浓浓的年味。
       刚走到巷口,就被一阵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吸引。放眼望去,狭窄的小巷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货摊。摊主们热情地招揽着顾客,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我穿梭在摊位间,仿佛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红彤彤的春联、胖嘟嘟的福字、精致的中国结,每一样都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氛围,让人目不暇接。
       在一个卖剪纸的摊位前,我停住了脚步。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正专注地用剪刀在红纸上裁剪着。只见她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飞,纸屑纷纷扬扬地飘落,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便出现在眼前。小兔子的眼睛炯炯有神,耳朵高高竖起,仿佛正准备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我忍不住赞叹:“奶奶,您剪得太好啦!”老奶奶抬起头,笑着说:“小姑娘,这剪纸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过年贴上它,图个吉祥喜庆。” 我接过剪纸,轻轻抚摸着那细腻的纹路,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便是我寻觅的年味,它藏在民间艺人的指尖。
      走出小巷,来到热闹的大街上。街道两旁的店铺都换上了喜庆的装饰,门口挂着大红灯笼,像一串串熟透的红柿子,洋溢着温暖与喜悦。商场门口,一棵巨大的新年装饰树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树上挂满了闪闪发光的彩灯、精致的铃铛和小巧的红包,微风吹过,铃铛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新年的乐章。孩子们围绕着树嬉笑玩耍,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看着这欢乐的场景,我的心里也涌起一股暖流,这热闹非凡的景象,不正是年味的体现吗?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蔓延,传递着幸福与欢乐。
      走着走着,一阵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我顺着香味寻去,原来是一家老字号糕点店。店里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排队购买传统的新年糕点。我也加入了队伍,不一会儿,买到了刚出炉的桂花糕。轻轻咬上一口,软糯香甜,桂花的香气瞬间在口中散开,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每逢过年,奶奶总会买上一盒桂花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那甜蜜的味道,是过年才有的专属记忆。此刻,手中的桂花糕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它承载着浓浓的年味,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从街头逛到巷尾,我在这烟火人间寻觅到了丰富多样的年味。它是传统手工艺品中蕴含的文化传承,是街头热闹景象里传递的欢乐氛围,也是特色美食中承载的温暖回忆。这浓浓的年味,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人们紧紧相连,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始终铭记着对新年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6  新年钟声,敲响年味的乐章
      新年的钟声,悠悠扬扬,在岁末的夜空中久久回荡。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那扇珍藏着年味的时光之门,让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小时候,新年钟声是爷爷讲的古老故事。每至除夕,全家人围坐在暖烘烘的土炕旁,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我们满是期待的脸庞。爷爷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年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出来伤人……”爷爷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带着我们穿越到了那个神秘的时代。我紧紧依偎在爷爷怀里,眼睛睁得大大的,既害怕又好奇。当爷爷讲到人们用鞭炮声驱赶年兽时,外面恰好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吓得我一哆嗦,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新年钟声似乎还未敲响,年味却已在心底悄然蔓延。
      上学后,新年钟声是亲手制作贺卡的心意。临近新年,我总会精心挑选彩色卡纸、彩笔和贴纸,为家人和朋友制作贺卡。我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描绘着心中的祝福。用红色卡纸剪出喜庆的图案,再用彩笔写下真挚的话语:“祝你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我的心意。当新年钟声敲响,我迫不及待地把贺卡送给家人和朋友。看到他们脸上惊喜又欣慰的笑容,我的心里满是成就感。那一刻,新年钟声仿佛是欢快的音符,和着贺卡传递的温暖,奏响了年味的乐章。
      随着年龄增长,新年钟声是和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的忙碌与欢乐。除夕那天,厨房里热闹非凡。妈妈在案板上熟练地切着菜,那“咚咚咚”的声音仿佛是一首欢快的节奏曲。爸爸在一旁帮忙生火,炉灶里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他的脸庞。我也不甘示弱,学着包饺子。我拿起一张饺子皮,放上馅料,笨拙地捏着,可饺子皮总是不听使唤,包出的饺子奇形怪状。爸爸妈妈看到我的“杰作”,笑得前俯后仰。尽管包得不好看,但我包的每一个饺子都承载着对家人的爱。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新年钟声也准时敲响。我们围坐在桌旁,举杯欢庆,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整个房间。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新年钟声也有了新的意义。一家人围坐在客厅,一边看着春晚,一边通过手机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视频拜年。当新年钟声敲响,手机屏幕上满是祝福的消息和视频通话请求。我们与不能相聚的亲人分享着此刻的喜悦,虽相隔千里,却仿佛近在咫尺。这跨越时空的交流,让年味更加浓郁。
       新年钟声,岁岁年年,它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也见证着年味的传承与变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这份浓浓的年味,都将永远伴随着新年钟声,在我们心中奏响最美的乐章。
07 年味,在烟火中绽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记忆里,春节总是被烟火点亮,在热闹与温馨中,年味在烟火里绽放,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一抹亮色。
      小时候,年味是腊月里那袅袅升腾的烟火。一进腊月,家里就忙碌起来,奶奶是这场忙碌中的主角。她在厨房的灶台前,架起大锅,熬制麦芽糖。柴火在灶膛里噼里啪啦地燃烧,橘红色的火焰跳跃着,映红了奶奶的脸庞。锅里的麦芽糖慢慢融化,散发出香甜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屋子里。我趴在厨房的窗台上,眼巴巴地望着锅里,馋得直流口水。奶奶笑着说:“别急,等做好了,让你吃个够。” 不一会儿,麦芽糖熬好了,奶奶把它倒在案板上,晾凉后,切成小块。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放进嘴里,那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味蕾上绽放,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甜蜜起来。这麦芽糖,是童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年的味道。
       除夕那天,年味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愈发浓郁。一大早,父亲就带着我去买鞭炮。集市上热闹非凡,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鞭炮,有长长的鞭炮,像一条红色的巨龙;有小巧的摔炮,一扔到地上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还有五颜六色的烟花,像一个个神秘的宝盒。我兴奋地挑选着,不一会儿,手里就抱满了鞭炮。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拿出一根鞭炮,小心翼翼地点燃引线。“噼里啪啦”,鞭炮声瞬间响起,我吓得赶紧捂住耳朵,躲到父亲身后。父亲笑着摸摸我的头:“别怕,这是在驱赶年兽呢。” 看着那红红的鞭炮纸屑在风中飞舞,我仿佛看到了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夜幕降临,年夜饭的香味弥漫在屋子里。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红烧鱼,有寓意着团圆的饺子,还有各种美味的佳肴。大家举杯欢庆,互相说着祝福的话。窗外,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五彩斑斓,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我放下碗筷,跑到院子里,仰望着天空。烟花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闪烁的星星,有的像飞流直下的瀑布,美丽极了。那一声声巨响,仿佛是新年的钟声,宣告着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
        如今,我渐渐长大,虽然城市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年味依然在。春节时,一家人还是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我们会一起包饺子,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就寓意着新的一年会有好运气。饭后,我们会一起玩游戏,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虽然没有了鞭炮声和烟花,但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团圆的喜悦,让年味丝毫未减。
        年味,是那香甜的麦芽糖,是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那丰盛的年夜饭,是那五彩斑斓的烟花,更是一家人团聚的温暖。它在烟火中绽放,在岁月里沉淀,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永远不会褪色。
08  城市街角的年味记忆
      在城市的喧嚣中,总有一些角落藏着岁月的故事,藏着浓浓的年味记忆。对我来说,家附近的那个街角,便是这样一个充满年味的地方。
       小时候,每当春节临近,街角的那家杂货店就成了我最向往的地方。店门口早早地挂满了大红灯笼,像一个个熟透的红柿子,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散发着喜庆的气息。走进店里,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货,有五彩斑斓的糖果、包装精美的糕点,还有各式各样的春联和福字。我穿梭在货架间,眼睛被那些漂亮的小玩意儿吸引,手里紧紧攥着零花钱,心里盘算着该买些什么。店老板是个和蔼的大叔,总是笑着和每一位顾客打招呼,他的笑声仿佛也带着年味,温暖而亲切。
        除夕那天,街角的广场上热闹非凡。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一年一度的庙会。广场上搭起了戏台,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粉墨登场。他们的唱腔时而婉转悠扬,时而高亢激昂,台下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我个子小,挤在人群里,只能看到演员们的背影,但那精彩的表演依然让我兴奋不已。广场周围,摆满了各种小吃摊,有热气腾腾的糖炒栗子、香甜软糯的糖葫芦,还有香气扑鼻的烤红薯。我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在人群中穿梭,感受着这浓浓的节日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个街角也在悄然改变。杂货店变成了一家现代化的便利店,庙会也因为城市规划搬到了更远的地方。但每到春节,我依然会来到这个街角,寻找那些曾经的年味记忆。
        如今,便利店的门口依然会挂起红灯笼,虽然没有了杂货店的古朴,但那鲜艳的红色依然能唤起我对春节的美好回忆。春节时,便利店里会摆放一些应景的年货,我会像小时候一样,挑选一些糖果和糕点,带回家和家人分享。
        街角的广场上,虽然没有了庙会的热闹,但社区会组织一些小型的文艺活动。老人们聚在一起,写春联、剪窗花,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我也会参与其中,拿起毛笔,写下一幅幅充满祝福的春联。看着自己写的春联被贴在广场的展示墙上,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夜幕降临,街角的路灯亮起,灯光洒在地面上,给这个熟悉的地方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外衣。我站在街角,回忆着过去那些充满年味的时光,心中感慨万千。虽然岁月改变了街角的模样,但那份浓浓的年味,那份对春节的热爱,始终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从未改变。
         在这个城市的街角,年味记忆如同一条无形的线,将过去和现在紧紧相连。它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春节所承载的亲情、欢乐和希望,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09  年味氤氲,暖人心扉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春节,是岁月长河中最温暖的港湾,承载着无数游子的思念与归乡的渴望。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份浓郁的年味,始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回家的路,温暖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小时候,年味是外婆亲手做的年糕。每至腊月,外婆就会把糯米磨成粉,准备好红枣、红糖等食材,在厨房忙碌起来。我总会搬个小板凳坐在一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外婆。她把糯米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那双布满老茧却灵巧的手反复揉搓,不一会儿,面团就变得光滑细腻。随后,外婆把面团分成小块,包入红枣和红糖,再将它们搓成椭圆形,放入蒸笼。灶膛里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外婆的脸庞。不一会儿,厨房里便弥漫着年糕的香甜气息。我迫不及待地守在蒸笼旁,当外婆掀开蒸笼的那一刻,热气扑面而来,白白胖胖的年糕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咬上一口,软糯香甜,那是家的味道,是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上学后,年味是和小伙伴们一起贴春联的欢乐。除夕的清晨,阳光洒在小院里,我和小伙伴们拿着春联、糨糊,兴高采烈地忙碌起来。我们先把去年的旧春联小心翼翼地揭下来,再用抹布把门框擦得干干净净。接着,我拿起一张春联,和小伙伴们一起比对着位置,确保贴得端端正正。我一边刷糨糊,一边念叨着春联上的吉祥话:“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贴上春联的那一刻,小院瞬间变得喜气洋洋,红色的春联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仿佛在诉说着新年的美好祝福。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院子里,那是童年最纯真的快乐,也是对新年最美好的期许。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年夜饭不再是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一顿传统的饭菜,有时我们会选择去饭店,品尝各种美味佳肴;拜年也不再局限于走亲访友,视频通话让我们能与远方的亲人瞬间“面对面”。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那份浓浓的年味始终未曾淡去。
       去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在手机上抢红包。手机屏幕上,红包的提示音此起彼伏,大家的笑声回荡在房间里。抢完红包,我和爸爸妈妈还一起制作了电子贺卡,发给远方的亲朋好友。虽然形式变了,但亲情的温暖却丝毫未减。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年味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牵挂。
       在岁月的长河中,年味就像一首悠扬的歌,承载着我们的回忆与情感;又像一杯香醇的酒,越陈越香,暖人心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春节的钟声敲响,那份浓浓的年味就会在心底弥漫开来,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亲情的力量。转自:千与千变
感谢点赞、在看、分享、转发哦!关注公众号添加🌟不丢失。

书写生活之美
爱生活,爱语文,深深浅浅说语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