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共育激活“一池春水”

文摘   2024-12-12 07:38   黑龙江  


1


一场为战育人的“双向奔赴”
张光轩 周程程
  “确定干扰样式,要注意观察目标信号的频率等数据,灵活选择应对方式,设置干扰参数……”今年7月中旬,第78集团军某旅训练场,一堂现地教学课正在进行。
  与以往不同,这堂课的授课人不是该营训练骨干,而是来自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士官学校的教员朱文亮。课前,官兵用热烈的掌声迎接了朱文亮,还亲切地喊出一句“欢迎回家”。从“客人”到“家人”,背后饱含着部队官兵的真情认可,也离不开院校教员的辛勤付出。
  一次训练,某装备车辆多次非正常断电。当时,朱文亮正在参加联教联训活动。得知消息后,他立即上前检查,最后发现是日常行驶时的错误习惯,导致了供电系统故障。
  于是,朱文亮连夜备课。第二天一早,他就在训练场组织了一堂实践课,为该连官兵讲清故障原因,并与官兵和学员一起展开维修,彻底排除车辆故障。
  联教联训期间,这样的难题会诊每周都有两次,教员和部队骨干一起“把脉开方”,学员和官兵共同观摩学习。不少官兵感叹:“院校教员不仅帮我们解答理论资料、装备操作等问题,还用教学科研成果,为我们的专业组训开拓了新视野。”
  一次夜晚,教员龙洋接到该旅某营营长的电话。营长告诉龙洋,他们正在参加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红蓝对抗训练。没想到第一回合对抗,就被对手打了个措手不及,遗憾败北。
  了解情况后,龙洋立即召集教研室骨干,针对营长反馈的问题进行专项攻关。一条跨越千山万水的“取经路”就此连通。
  “干扰信号效果不理想,建议采用多站、多种样式同时实施干扰……”院校提出方案方法,部队进行实践检验。一次次“连线”中,他们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最后,该营凭借极高的目标干扰有效率和压制时间比,在各个参训部队中脱颖而出,夺得第一名。
  部队与院校精准对接,战场与课堂紧密相连,成就了这场为战育人的“双向奔赴”。一名院校领导坦言:“联教联训通过建立双向沟通、协作共赢的联合育人模式,实现了让学员从课堂走向战场、深度融入基层的教育目标,也为院校探索服务部队的经验方法畅通了道路。”
  教员黄枫对此深有感触。此前,他在教授“雷达对抗装备操作”课程时发现,由于没有实装讲解,不少学员对操作流程的理解记忆十分困难。
  借助联教联训契机,黄枫将这门课搬到部队训练场,结合装备讲解理论难点,又将该型装备的操作注意事项逐一细致演示,让许多学员茅塞顿开。以往理论学习中难以解答的问题,最终在实践中得到解决。

人才共育激活“一池春水”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士官学校大力开展联教联训新闻观察
张博浩 张 潇

  “建议打破现在院校与部队、院校与院校间这种‘单一双向’联的模式,将常规研究学习性模式,向多方合作检验性模式转变……”近日,在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士官学校组织的党委专题议教会上,学院领导同教员们一起总结反思了今年联教联训的矛盾问题,并对明年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为加快军士人才联合培养提供更好思路。

  据了解,今年该校共完成6个专业8个批次近2000个学时的联教联训任务,有机融入“部队传统铸魂”“人培共研促教”“兵王讲堂帮学”“送课进班助训”等特色内容,新增3个共建共育战略合作单位,在创新模式、优化内容、拓展渠道上不断提升联教联训质效。
从联教联训到联研联保
  前不久,在第79集团军某旅会议室内,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士官学校领导与该旅签订了联教联训合作协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着重补充拓展了在学术研究和装备保养领域上的合作内容。
  “把自己的演训经验同院校先进作战理论相结合,通过联合申报研究课题,从不同角度认识防空部队实弹射击的复杂性和高难度,不断提升军事理论现代化水平。”该旅防空营营长荀子豪回忆起先前在士官学校“强军讲武堂”学术讲座上授课时的情形,感触颇深。
  “要围绕实战搞好教学,我们就要多到部队去,多请部队官兵来,加大开拓创新力度,把‘联’的文章写深写实。”学校领导介绍,“联教联训+联研联保”新模式的诞生,就是在一次次危机和挑战中找寻机遇。
  “下个月就要参加实弹射击考核了,可刚配发的装备连起码的换季保养都不过关。”去年,某教研室主任张胜民站在新装备前直犯愁。一时间,这成为摆在系党委面前的“头号难题”。
  “我们与第78集团军开展过多个专业的联教联训,听说所属某旅是全军首个列装该型号装备的部队,不妨向他们求助。”教员吴江的建议打破了僵局。
  不久后,在学校积极沟通下,该集团军某合成旅防空营工程师邹闯,携技术骨干应邀到校指导换季保养工作,及时解决火力系统保养和供输弹装置维护检查等急难问题,还就射击流程与院校教员开展研讨交流。当年,学校首次组织该型号武器系统参加实弹射击考核,精准击落目标,取得“开门红”。
  “之前,因装备轮转率高,装备维护保养部分教学不足。如今,依靠联研联保,弥补了教学中的空白。”教员董文宇说。
  不久前,新一批学员走进该旅开展联教联训,正值部队秋季换季保养,基层官兵化身教员传道授业,学员们与连队战士混合编组完成任务,在实践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把课堂搬进部队,再延伸至工厂
  “只在书本里见过的零部件近在眼前,回转机的工作状态一目了然!”今年夏天,某兵工厂车间内,定向培养军士学员李东凯站在某型远程箱式火箭炮的生产流水线前,不由得发出感慨。
  “到装备的‘出生地’搞联教联训,这还是头一次。”该校某教研室副主任王权介绍,“在工厂里,不仅方便我们深入了解装备部件的内在构造,还解决了院校装备数量短缺的瓶颈难题。”
  在实践教学环节,装备生产厂家派遣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总装线的工位上与教员学员联教联学。
  在精密机械加工车间内,学员们围在设备旁好奇地提问,老师傅从原材料到数控加工步骤耐心细致地解答;在电子设备装配区,技术员讲述应对电路故障与优化装配流程的方法,学员分组体验装配任务,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乐趣,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显著提升。
  “在工厂学习这段时间,让我开拓了视野,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给了我很多启发。毕业后,我要努力把所学知识转化成战斗力。”学员郭建龙深有体会地说。
  “近年来,学校坚持‘实事求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原则,在与部队开展联教联训的基础上,又与多家兵工厂签订了共建共育合作协议。”校领导告诉记者,“未来我们将继续拓展构建‘院校—工厂—部队’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专业化新型军士人才培养质效。”
  9月初,该校学员吕松义毕业分配到西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恰逢单位开展“兵教员”人才选拔活动,他充分发挥自身对装备性能和构造原理了解较深的优势,在评选中脱颖而出,被连队选派担任营理论夜校小教员,为部队实战实训献计献策。
教学改革必须回应部队关切
  “在军士中级培训这块,大家觉得我们学校还需要开哪些专业课程”“现在连队不仅要有单装全能的技术骨干,还迫切需要一专多能的军士人才”……某部连队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一场院校同部队的讨论持续升温。
  会后,学校专家组成员孟祥忠笔记本里记了好几页的座谈内容,他感慨地说:“教学改革一定要回应部队关切,以后要经常来!”
  这些年,该校利用联教联训时机,与部队官兵广泛开展座谈交流和问卷调查,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学校党委,作为下一阶段教学改革的依据,用基层部队鲜活的案例反哺教学,用现实的矛盾问题牵引教学。

  “以前是‘我们准备啥部队来听啥’,现在通过每年的联教联训,大批教员走进部队,及时掌握官兵所需,变为‘部队需要啥我们来讲啥’。”学校教务处领导说。

  “多亏了您提供的资料,现在我也是连队的专业小教员啦!”吕炅耀今年刚晋升为二级上士,作为该校2021届毕业学员,看到曾经的教员来到所在部队开展联教联训,他激动不已。
  毕业刚回单位时,吕炅耀发现连队装备与在校时所学装备存在型号差异,单位又缺少相关教材,感到知识运用上很费劲。他就经常与教员围绕课堂引入、授课经验等方面问题进行请教,解决了不少棘手问题,还被旅里评为“五会”教练员、一级技术能手。
  “毕业学员取得的成绩,就是对教员们最好的褒奖。”一名教员欣慰地说。
  联教联训,是一场携手共进的“双向奔赴”。结合近些年在部队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学校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开展“送课走基层、部队请进来”等活动,在新课程申报、在线课程制作、武器装备申领和专业技能鉴定等方面,针对基层部队需要进行调整,让人才培养“供给侧”同部队“需求侧”精准对接。

热点关注


把“联”的文章写深写实

徐宝登

  习主席强调,要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用好用足外部优质教育力量和资源,为新时代加强联教联训工作提供根本遵循。近年来,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士官学校结合部队改革新情况,创新构建联教联训培养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子,值得借鉴学习。

  院校拥有丰富的理论积淀、集聚的人才优势和前沿的创新技术,是人才加钢淬火的“大熔炉”;部队拥有齐全的武器装备、鲜活的军事实践和浓厚的战斗氛围,是人才磨砺锋刃的“铸剑台”。院校与部队建立联教联训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各自优长,互促共进、取长补短,实现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强力对接,切实担负起为强军事业锻造“好钢”的责任使命。

  “联”要精准,聚焦实战牵引。联教联训的核心是“联”。这个“联”,不是简单的建立联系,而是基于优势互补开展的深层次联合。联教联训,必须找到战训理论与作战实践的最佳结合点,通过以战领教、为战抓教,实现院校教学内容与岗位任职需求的有机融合,走开以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让官兵能博采众长,让学员能更好地聚焦实战靶心,让教员能更精准地展开教学研究。

  “联”要常态,主动投身实践。基层部队身处练兵备战一线、建设发展前沿,无论对创新教学方法还是破解发展难题,都最有发言权。联教联训,院校有必要主动探索与部队的联合路径,让教员到部队进行常态化实践锻炼,让学员走进演训场,体验部队实战氛围,进一步淬炼胜战能力和战斗精神。通过常态开展教学资源共享、人才资源共用、硬件资源共建等互助模式,院校与基层部队能够合力瞄准打赢目标,有效实现互促共进。

  “联”要融合,注重协作交流。探索联教联训融合式教学新路子,必须打破狭隘的“门派”教学思想和小单位利益观念,遵循目标牵引与需求拉动原则,加强体系融合式教学和训练。院校和部队可以通过互相开放训练教学场所、装备设备、信息资料等资源,建立联合组训力量,落实共享式、集约化教学保障;也可以组织院校专家协助部队进行课题攻关、设计训练方案、策划对抗演练,充分发挥“磨刀石”作用,一方面锤炼部队胜战本领,另一方面提升院校教学研战能力。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军事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性,决定了要想贯彻落实实战化训练要求、培育大批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院校与部队一定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充分发挥各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促进人才共育与资源共享的双向互惠,实现培养目标与能力需求无缝对接。

来源:北疆卫士号
监制:于 洋 张 胜
编审:张光轩
编辑:宁春瑞 殷建博
投稿邮箱:bjwsh_78@163.com

北疆卫士号
全面展示陆军第78集团军成立以来的建设成果;细致反映集团军官兵驻守北疆、扎根北疆的先进事迹;架起一座军民共建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