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已死!

文摘   2024-11-11 15:07   广东  

亲们,你们是不是觉得今年双11的气氛有点不对劲?曾经那种“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热闹场面,是不是越来越像是回光返照了?是的,双11,这个曾经被我们视为消费盛宴的节日,如今已经走到了它的生命周期的尽头。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双11的辉煌历史。2015年,冯小刚导演的双11晚会,明星云集,场面之壮观,俨然一个小春晚。2016年、2017年,更是邀请了国际巨星科比、贝克汉姆,国内大牌章子怡、吴亦凡,简直是要把整个娱乐圈都搬到舞台上。那时的双11,真是风光无限,人人都在期待这场购物狂欢。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成昨日黄花。这两年的双11,优惠力度越来越敷衍,各种复杂的优惠政策让人眼花缭乱,商家先涨价再降价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消费者们,你们真的觉得省到钱了吗?还是觉得自己被耍得团团转?

双11,这个曾经的购物狂欢节,如今已经变成了商家和平台联手上演的一场骗局。你们以为自己赚了,其实商家和平台才是真正的赢家。他们通过复杂的优惠规则,让你们买下了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为了凑单而超量消费。这就是消费主义的陷阱,它通过制造稀缺和需求,让我们陷入无尽的消费循环。

双11已经不再是那个让我们狂欢的节日,它早已经变成了一个消费主义的宗教仪式。我们应该要学会在这个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促销中保持冷静,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还是我只是被消费主义的PUA所操控?

具体来说,电商平台和商家是如何通过“制造稀缺”和“制造需求”来操控我们的呢?以限量版商品为例,明明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商品,非得搞成限量版,让人以为自己买到的是稀有的、高价值的商品。然而,这种稀缺感其实只是商家制造出来的幻觉。再比如,盲盒文化,明明知道里面可能是普通的商品,但因为不确定性和赌博心理,消费者还是会忍不住去购买。

这种消费主义的操控不仅体现在商品销售上,还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告、社交媒体、网红推荐,无不充斥着消费主义的洗脑信息。它们不停地告诉你:“女人不化妆,跟男人有什么区别?”“女人只有买买买,才是对自己真的好。”“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快去买精致的化妆品和潮流服装去打扮自己吧。”在这样的PUA下,我们逐渐失去了对自我的判断,被消费主义操控得团团转。

事实上,消费主义已经成为一种隐形的宗教,它通过不断的“仪式感”来维系信徒。黑色星期五、双11这些购物狂欢节,就是消费主义的宗教仪式,它们通过制造消费热潮,让人们陷入疯狂购物的旋涡中。

然而,这种疯狂购物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危机。你以为自己在省钱,实际上却在超前消费,甚至在为商家的虚假优惠买单。最终,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账单越来越高,而生活质量并没有因此提高。

更重要的是,这种消费主义的洗脑已经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真正追求,陷入了物质欲望的深渊。我们不再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消费,而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和“潮流”,为了满足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所以,亲们,我们可以一起对双11说一声:再见!我们可以一起对消费主义说一声:不!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理性,去创造一个真正属于我们的消费未来。我们应该学会分辨什么是真正的需要,什么是被制造出来的欲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这场消费主义的骗局中解脱出来,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消费指导。)

蠹见君
一个真正清醒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