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凤凰网陈默所撰《底层的互助:越来越多小餐馆对无收入者免单》一文,犹如一记重锤,敲打在了我这颗虽然历尽沧桑却依旧温热的心上。我这些年的笔耕不辍,自认阅尽了世间百态,看得透人情冷暖,但陈默的文字,却让我眼眶湿润,内心涟漪不止。
自疫情寒冬过后的春风拂面,我忽闻全国各地,那些角落里的小餐馆,竟悄然兴起一种风尚——对那些经济困顿、无收入者,施以免费的餐食。天津的、北京的、上海的、广州的、成都的,这些城市的名字串联起来,仿佛是一串温情的珠链,每一颗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天津南开区古文化街的“蒙式牛肉面”,老板张凯飞,她的举动朴实却充满力量。一碗分量十足的一号牛肉面,额外加上的鸡蛋和饮料,是她对每一位前来求助者的尊重和关怀。北京的“小湘旺”湘菜馆,兰兰店长从外地学来的善举,迅速在自己的店中实施,并推广至公司其他分店。再如天津“聚鑫缘”烧烤摊的宋浩老板,退伍军人的身份,单亲父亲的负担,他的生活也不易,但仍旧选择为困窘的人提供一份“江湖套餐”。
这些店主,他们的善举不仅仅是提供食物,更是在用心保护每一位受助者的自尊。他们设定的那些暗号,如“1号牛肉面”、“告诉董事长,来碗肉汤饭”、“江湖套餐”,让那些前来求助的人不必讲述自己的困境,也不会感到羞愧。只需报上暗号,就能获得一顿饱餐,然后心安理得地离开。
“青三椒三碗面”的黄明老板,他曾在疫情中因为钱包被偷而陷入绝境,但一位面馆老板的无偿帮助,给了他重新站起的勇气。如今,黄明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社会,他说:“你没法考证真伪,但只要有人需要,我就帮他。”这不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现代版!
当然,提供免费餐的小店主们也遇到了一些不理解和支持的情况。有人骂他们是“烂好人”,甚至有老人指着受助者骂道:“有手有脚,连碗面都吃不起。”这些声音虽然刺耳,但也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每个人的立场和经历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同。
然而,更多的店主选择坚持下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做善事不需要大张旗鼓,只需要一点点真诚和善意。正如康晓彤所说:“总不能因为一个坏人放弃了我当好人的心。”
社交媒体在这场善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些店主通过抖音等平台分享自己的故事,赢得了大量的关注和支持。比如天津的康晓彤,她在抖音上有15.1万粉丝,大家看到她的行动后,纷纷点赞和转发,甚至有人专门从外地赶来支持她的店。
然而,也有不理解的声音。一些同行认为康晓彤是在“立人设”、“假善良”。但康晓彤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这些质疑。她在面对一个疑似“羊毛党”的男子时,虽然感到失落,但最终还是选择继续做好事。
这些店主的行动不仅温暖了受助者,也温暖了每一个关注他们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性中的善良与爱心也不会消失。正如文章中提到的那位陕西女大学生,她在生命最绝望的时刻,因为免费餐而获救,这正是社会温暖的体现。
面对经济的困难和社会的复杂,这些店主们仍然选择坚持下去。他们告诉我们,做好事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支持,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正如宋浩所说:“只要能养家糊口就行,能帮助一个人也好。”
但是,我们也应该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需要这种免费餐?为什么社会的救助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在文章中,我看到了中国社会中最美好的一面。这些店主们用行动诠释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经济下行的艰难岁月中,为社会注入了一股温暖的力量。这很中国,仗义每多屠狗辈!他们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人性中的善良与爱心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应该一起传播这份温暖,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美好,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愿善良与爱心在每一个角落传递,愿每个人都能在困难中看到希望。这很中国,你们说呢?
资料引用:
1. 凤凰网·公众号·陈默《底层的互助:越来越多小餐馆对无收入者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