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稿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与财会审创新
法学
文章摘要
01
我国主要超大城市人口减少:态势、成因与对策建议
作者:赵 峥,郭 靖,徐海东,张诗琪
摘要:超大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目前,我国主要超大城市集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人口减少现象,但不同城市人口变化的特征和趋势存在显著差异。深入分析我国主要超大城市人口减少的基本态势,通过详实的数据统计,揭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等城市在2013—2022年间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尽管部分城市如成都和重庆的人口依然流入,但增量同比有所下降,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深圳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常住人口减少。这表明我国超大城市人口减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受到宏观人口趋势、外部压力冲击、城市规划设计、产业转型升级、城市之间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超大城市人口减少的问题对城市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超大城市应以人口“减量”为契机,贯彻落实人民城市理念,聚焦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持续增强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和承载力,以应对人口减少带来的挑战,并抓住其中的发展机遇。
02
作者:文丰安,贺佳佳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刺激经济、增强活力、解决主要矛盾的“良方妙药”;是自立自强、翻越技术壁垒的突破口;是抓住机遇、取得先发优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关键一招。新质生产力评价对推动支撑高质量发展、监测纠偏新质生产力发展轨道、科学测度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评价新质生产力要坚持科学性和可行性、整体性和多维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等原则。立足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详细阐述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构建包含总体、核心、过程、结果4个立体维度,6个系统层,16个准则层和20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着眼于制约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围绕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发展路径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依托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不断完善修正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的必要前提,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03
新质生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内涵要义、现实困局与纾解对策
04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作用机理、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
05
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机理、困境与路径
作者:张 灿,袁振龙,李继霞
摘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供需不确定性和资源碎片化导致企业面临生产中断、物流延误和材料短缺等问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亟待提升。以“技术—经济”范式为基础,基于新质生产力三要素构建“知识—技术—数算”分析框架,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作用路径。知识维度中,智力资本包含的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通过知识创新、资源配置和知识积累路径影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技术维度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3D打印技术通过“赋智、赋协、赋安、赋敏”路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数据和算力则分别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资源基础和驱动力量。新质生产力在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过程中,在人才供给、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数据流动和算力布局等层面存在桎梏。从“人才—数字化—技术—数算”4个维度提出优化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赋能作用。
06
数字化参与能否弥合农村集体成员的权利隙缝?——基于脱域理论的分析
07
智能制造政策是否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来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的证据
08
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ESG表现——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准自然实验
09
国有股权参股影响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吗?
10
论平台准处罚权的司法审查:以涉“违规用户处理规则”案件为例
11
人大主导立法的权力配置与制度完善
12
虚假短视频摆拍的治理困境与法治因应——基于规范文本与实践案例的实证考察
往期推荐
2024年第10期
2024年第8期
2024年第9期
202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