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式”强冷空气来袭,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   2024-10-19 10:12   天津  

近日

一股“换季式”强冷空气来袭

多地降温幅度将超10℃

局地可达14℃以上

“出门穿着秋裤走,降温来袭不会抖”


10月17日,天津市气象台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8日至20日天津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10℃,19日和20日早晨北部地区最低气温1-2℃,其他地区3-5℃,18日全市有东北风4-5级阵风7-8级,其中滨海新区5-6级阵风7-8级。对此,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卢成志提醒您:温度骤降,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寒潮期间,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肥胖症患者、抽烟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不良生活习惯者,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那么,气温骤降,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心脑血管疾病呢?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

1

气温骤降

环境温度,是影响心脑血管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还易诱发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加重心脑负荷,进一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心脏疾病发生率将增加2%,因此急剧降温是心肌梗死和卒中高发的时间。

2

天气干燥

干燥的气候会加速身体水分的流失,若补充水分不充分或不及时,会造成机体血容量不足、血流缓慢及血液粘稠,易发生血栓性疾病。

3

运动减少

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们外出活动时间减少,加上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抵御寒冷,从而会导致体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4

易感染

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等,气温下降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又可能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

5

情绪波动

秋冬季日照减少,让人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而这些负面情绪是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1

做好御寒措施

寒潮期间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头颈、腰背的保暖;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建议冬季室温20℃左右,湿度30-50%为宜。

2

避免感冒

人群密集处需戴好口罩,家中注意通风换气,尤其是心衰患者更需特别注意,避免感染诱发急性心衰发作。

3

适量运动

适度活动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坐。运动时,可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强度。同时应避免在清晨或夜晚以及雾霾天气等户外环境不佳的时候进行锻炼。

4

合理膳食

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可适当进食高蛋白食物,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同时需注意补充水分。

5

加强自我管理

尤其是已确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按时服药,心衰患者还需关注自身体重变化及出入量情况,定期医院复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6

保持平和心态

突然的情绪波动会威胁心血管健康,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心态及充足的睡眠。

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

1

胸闷胸痛

若出现突发性的胸闷、胸痛(多位于心前区、左肩背部、剑突下,少数表现为牙疼、咽部紧缩感、腹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并伴有大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濒死感等症状,要考虑急性心梗。

2

呼吸困难

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均可以引起呼吸困难、气促、喘憋等,尤其是出现夜间憋醒,不能平卧的现象,可能是急性心衰发作。

3

心悸

感觉心跳不规律,如心跳过快,过慢、心跳有停跳感等,属于心律失常的表现,部分患者可伴随胸闷、乏力等不适。若症状明显或发作频繁,需及时就诊。

4

头晕、晕厥

一旦出现黑朦、意识模糊,说明脑供血、脑供氧出现问题,即便是短暂性发作,仍需警惕卒中或心源性晕厥。

5

走路异常

如果突然发现步态发生改变,伴随肢体麻木,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前兆。

若出现以上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来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编辑:张晓婉

校对:刘昊

健康天津
权威发布政策信息,引导公众健康行为,帮助人们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健康宣教等多项健康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