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令孩子害怕的难题,其实不难解决

情感   2025-01-17 08:31   福建  

“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不再害怕系列”(共5册):《不再害怕尝试》《让孩子学会说“不”》《有时我会害怕》《戴眼镜的露娜》《乌云之上有晴空》 限时特惠包邮 28原价¥64),2025年1月31日活动结束。

我不敢说,我不敢尝试,我怕黑,我害怕去幼儿园,我不想挠痒痒……孩子的成长世界里,有很多恐惧。面对孩子有声或者无声的求助,比起说“别怕”,不如陪孩子在故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美国心理学会的主题绘本——“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不再害怕系列”

绘本作者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背景,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讲述故事,并将成长的道理蕴含其中,是典型的“大家小书”。有趣的故事,实用的方法,给予孩子受益一生的智慧。

共包含5册:《不再害怕尝试》《让孩子学会说“不”》《有时我会害怕》《戴眼镜的露娜》《乌云之上有晴空》

20开本,软壳平装,内页采用无光铜版纸,大豆油墨环保印刷,圆角设计翻页不伤手,排版精美,大字大图,能提供更舒适的阅读体验,推荐给3-6岁儿童,建议亲子共读。

一、对不愉快的触碰说“不”

最近,经常听到“边界感”这个词,这一微妙而重要的概念,既界定了个体的独立空间,又维系着彼此间和谐的关系。它不仅仅是物理距离上的划分,更是心理与情感层面的尊重与理解。

孩子也有属于他们的边界,尤其是在一些亲昵行为中,当边界被打破,孩子已经产生不愉快、不舒适的感受时,孩子应该主动向对方的行为说“不”。亲近并不代表突破边界,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意识的重要一点,就是教孩子学会拒绝。

《让孩子学会说“不”》就是一个维护自我边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男孩遇到了烦恼——“孩子王”威力叔叔每次来他家都要挠他的痒痒,可小男孩不喜欢被挠痒痒的感觉。

可是他不敢说,他想了无数种办法,比如躲进房间、藏在桌子底下……

但这些办法似乎都解决不了问题,他决定找妈妈求助,妈妈告诉他:“身体属于你自己!如果你不愿意,没人有权碰你!”故事中的妈妈帮助孩子确立边界感的指导行为最终起了正面作用,小男孩维护了自我边界的同时,也维护了与威力叔叔的友谊。

这个绘本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用了一个不会引发孩子恐惧的故事,巧妙地将身体意识、边界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传递给孩子,引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即使我们看似普通的挠孩子痒痒问题,也会可能会造成身体的疼痛和刺激过度,并引发愤怒、失控、怨恨等不良情绪。

故事后面还带有专业的心理学家“写给父母的话”,帮助家长指导孩子,了解身体的私密性,引导孩子对任何令他们感到不愉快的触碰说“不”。

除了边界意识外,恐惧还会束缚孩子的手脚,让孩子变得胆小、害羞、敏感。《不再害怕尝试》就是一个生动演绎如果突破舒服区,勇敢尝试的事情。

二、勇敢走出舒适区,不再害怕尝试新事物

在我们家娃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娃特别害怕玩滑梯,这让老师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滑梯,他不敢玩呢?我也纳闷,孩子说:“我害怕幼儿园,也害怕幼儿园的滑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小伙伴,让孩子直接拒绝跟小朋友一起玩滑梯。《不再害怕尝试》中小羊克服恐惧、融入伙伴的故事,相信能给像我一样的家长带来启示。

《不再害怕尝试》里的小羊丽丝是个特别胆小、害怕尝试新事物的孩子,它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被嘲笑,也不敢去探险,不过,在爸爸妈妈和哥哥的帮助下,它终于能跟大家一起痛快地做各种事情了。故事里的方法简单而温和,通过心理学上修正导致焦虑的想法和想象,并对尝试新事物的行为给予奖励的做法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突破自我。

尤其推荐的是心理学家“写给父母的话”,在这部分心理学家分享了“认知-行为”疗法来应对焦虑和恐惧的技巧,这些技巧完全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信会带给你更多的收获。

在孩子的世界里,独一无二远远比不上“我想跟大家一样”。孩子往往害怕自己的独特不被接纳——我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露娜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

三、接纳自己才是直面恐惧的力量

绘本《戴眼镜的露娜》是一个能够引起孩子共情的故事。露娜不喜欢她的眼镜。她不喜欢脸上的眼镜痕,不喜欢大大的眼镜遮住她的整个脸。最最重要的是,她的爸爸、妈妈、妹妹都不需要戴眼镜。这些都让露娜难以接受自己。

就像很多小朋友不会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一样,露娜开始拒绝戴眼镜。然而,不戴眼镜给露娜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

故事中,智慧的爸爸让露娜关注到了自己的个人魅力,而不是一味在意自己的不足。接纳自我,才能智慧应对生活的各种困惑。

孩子戴眼镜既是一个生理问题,也是一个心理问题。故事结束后,这个绘本还包括了一篇由医学博士、眼科医生大卫·F.普洛斯基撰写的”写给父母的话“,为我们帮助孩子处理戴眼镜的问题提供了心理和医学上的实用信息。

害怕和担忧往往来自于我们的想象,孩子因为生活经验的不足,往往会把很多事情放大,令人恐惧的事物也是如此。有时,在大人看来一些没有必要恐惧和担心的事情,可孩子往往纠结于此。

四、打败恐惧小怪兽

《有时我会害怕》的内容更加生活化,描述孩子常见的恐惧事物和场景。无论是害怕乘坐电扶梯还是害怕汪汪叫的大狗,在这个绘本故事中都有对应的情景,这让孩子代入感满满。

针对每个场景,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语对场景进行了解读,从孩子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并提供了一些可以实操的克服恐惧的技巧。

我特别喜欢故事后由心理学家“写给父母的话”,这其中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恐惧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恐惧情绪。

正如《不再害怕尝试》的结局一样,小羊丽丝和她的家人将恐惧的石块做成全家人玩耍的水池,父母通过科学教养方式,也可以将孩子的恐惧和担心转化为助力成长的勇气与智慧。

五、原谅不是懦弱,恰恰是强大的力量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那么强大,往往行为动作会代替语言来达到目的。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背后隐藏着孩子的愤怒、恐惧和沮丧等复杂的情绪。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克服消极情绪,学会适度妥协和让步,从而放下心理负担,能够愉快地跟小伙伴们交往呢?《乌云之上有晴空》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故事。

当弗雷迪和艾西扭打吵闹着闯进他们父亲安静的书房时,爸爸并没有急于当裁判,而是耐心地让孩子们“整理自己”,先让孩子们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

接着爸爸带领孩子说说原谅的感觉是什么,接着通过儿童能够理解的比喻和漂亮的插图,作者介绍了原谅的五个成分:内在价值、道德之爱、善良、尊重和宽容。当儿童想象这些比喻——例如飞到乌云之上,来到晴朗的蓝天——的时候,他们也开始理解自己和对方,接受这场情感疗愈的过程。

故事结束后,作者恩耐特博士解释了一些原则,讨论了在一个看似鼓励愤怒的世界上原谅的悖论。他也对原谅与和好、纵容和找借口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原谅并不意味着软弱或屈从。它是一种强有力的行为,一份爱和宽容的礼物,一份医治愤怒和憎恨的良药,一个崭新的开始,或者是对更美好的世界的一份承诺。

读一套好绘本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益,而且对家长也是一场新的修行。希望这套绘本能够让您在孩子说“我害怕”的时候,除了说“别怕”,还能像故事里的父母一样,帮助孩子纾解情绪,给予孩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版式:山海相隔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连岳
传递好观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