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大思政课”体系 拓宽“三全育人”格局

文摘   2024-03-28 12:23   海南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确立“大思政课”理念,构建“大思政课”体系,谱写“大思政课”新曲,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历时5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起“‘一体多维、贯通联动’:‘大思政课’三全育人体系”,真正做到开门办“大思政课”,全面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一体”即以育人为根本;“多维”指师资队伍协同、课程体系协同、教学形式协同、教学科研协同、师生互动协同和管理服务协同6个建设维度;“贯通联动”指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各维度间互通互联。就内在关系而言,“一体”是育人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多维”是“一体”的有效支撑点,提升“大思政课”三全育人成效是最终落脚点。在“多维”中,师资队伍协同是前提,课程体系协同是基础,师生互动协同是关键,教学形式协同是手段,教学科研协同是保障,管理服务协同是补充。

打造大师资队伍

学院积极推动思政课主讲教师跨院、跨校、跨界的联动与合作。“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实现师资跨院共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实现师资跨院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实现师资跨校跨界共建,形成了思政课教师“主导讲”、学校领导“亲自讲”、专家学者“巡回讲”、劳模楷模“轮流讲”的多元育人新格局,让“大思政课”由“独唱”变“合唱”。

建设大课程体系为推动各类课程在育人方面的同向同行,形成“1+1>2”的协同育人效应,学院着力建设“四类课程同心圆”育人体系,其中思政必修课是关键、思政选修课是深化、思政拓展课是辅助、其他课程是补充,4类课程共同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进行系统规划,让“大思政课”由“单兵作战”变成“集团作战”。

开发多元教学形式学院推动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协同育人。以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思政课“一主三辅”(课堂实践为主,校园实践、网络实践、社会实践为辅)实践教学模式为基础,学院着力打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向一体”协同育人模式,以团队成员负责建设的国家级、省级线上一流课程为依托,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积极开发各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

协同教学科研育人

学院在思政课教学中倡导教学与科研相互支撑,构建思政课教学科研共同体。从教学内容中提炼研究问题,组建科研团队,通过互融共促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并以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形成对教学的有力支撑,构建研究成果教学资源的共融共生建设模式。学院建设“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比较研究”等多个研究团队,吸纳学生进入研究团队,收集学生的思想困惑,整理形成研究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设计教学内容,研发教学专题,设计教学课件,实现教研互促。

创设大平台在“大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协同、教学相长,通过分组竞赛、时事评论、互讲互评等方式打造翻转课堂,实现思政课教学由老师“独白”到师生对话的转变。学院进一步推动南海记忆工作坊、“马克思主义+”工作坊、青马读书会、遇见琼崖等平台建设,鼓励师生共读、共研、共学,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

构建大格局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日常工作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制度、岗位、文化与作风育人。强化基层党组织育人作用,实施基层党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同时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精准资助工作体系。

构建运行保障机制

坚实的运行保障是“大思政课”落地见效的关键,学院创新构建组织保障、师资联动、资源共享等“大思政课”运行保障机制,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学院与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达成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建成6大类12个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群,推动思政教学开花结果;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向形成中央有要求、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有部署、省委宣传部教育厅有举措、学校有行动和学院有作为的五级贯通机制;横向搭建各单位、各部门在各教育教学资源上深度合作与有效互动的多元联动机制。

学院以“三全育人”为载体,让思政课课堂之路走活、校园之路走实、社会之路走广,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学院构建“‘一体多维、贯通联动’: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集成创新与实践”荣获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者:海南大学党委书记符宣国)

来源:光明日报

行文视窗
关注行文视窗,共享最新文化动态,“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我们立志在文化产业领域走得久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