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大年,唱大戏。”过去,春节听戏是为人津津乐道的文化盛宴,人们总愿意挤在戏院里、戏台前,在摩肩接踵间听那一口梨园乡音喝一声彩。于是,一代代人在心中种下“无戏不成年”的种子,仿佛听了戏,才有了年味儿。
那么,戏曲和年味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呢?当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变化,戏曲还能带来满满年味吗?
浙江卫视2025越剧春晚节目《我的大观园·谁是知心人》 图源:“浙江卫视”视频号
一
一直以来,在不同时节进行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活动是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其中根据不同时节上演各种“限定版”戏曲,便是古人所说的“应节戏”,而过年看戏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章节。
比较早期的戏或许要追溯到“傩”,东汉张衡就曾写道:“卒岁大傩,驱除群厉”。“傩”是一种驱逐疫鬼、祈求安康的古老祭祀仪式,通常在腊月或者除夕举办。在汲取民间歌舞等文化元素后,它演变成一种戏曲形式——傩戏,增加了盼丰收、庆太平的文化内涵。
进入明清,看大戏已占据时人过春节的C位。明代宫廷盛行为新年编写戏曲,朱元璋的孙子朱有燉更是“对齐了颗粒度”,为春节独家创作的《仙官庆会》成了爆火一时的“现象级作品”,流行覆盖面可谓上至宫廷庙堂、下至市井长巷。
正月初一,迎祥纳福的清代宫廷也拉满年味,“轮回巡演”《喜朝五位 岁发四时》等元旦承应戏。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了请戏班子进贾府唱戏的情节。而民间更倾向于走“迎神赛会和唱大戏”的烟火气路线,对戏曲超上头的宁海人写了不少同演戏看戏有关的竹枝词,比如清人蒋明伦有诗:“下洋古庙戏常陈,岁岁春来乐赛神。”
民国时期,大城市里戏院会瞄准风头应时而动,在春节期间特别推出“营业戏”,上演诸如《龙凤呈祥》《鸿鸾禧》等一出出好戏,堪比如今电影院中“神仙打架”的春节档。
二
那些在春节档成为“顶流”的戏曲剧目,总能在题材类型、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上“卷”出新高度,成为戳中无数人心巴的“热辣滚烫”。它们能在春节赛道上拔得头筹的原因,就在于其所唱的内容唤醒了人们的年味记忆、寄托了平安和睦的愿景,也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比如,唱出了对阖家团圆的向往。风靡四十多年的越剧《五女拜寿》是顾锡东从现实生活汲取养料写下的作品,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立团大戏。作品在众多剧情反转中,用一幕幕家庭大戏鞭挞拜高踩低的势利小人、褒扬善恶终有报的人间真情、赞颂忠孝节义的高尚品德。这些世俗关系里难能可贵的美好品质,也是照耀家人和美共处的温情光芒。在春节里听上一曲,让客厅里的年味不失烟火与喜乐。
比如,唱出了对祈福纳祥的希冀。《仙官庆会》是明初祈求诸事合顺的吉祥戏,上演的是驱邪使者钟馗在福、禄、寿三星的指派下打前站,在民间扫黑除恶、降服妖魔鬼怪,最后让三星分别献瑞呈祥的故事。这类戏曲中的年味既渗透在热闹非凡的情节场景里,也在于体现出人们新年伊始接福纳祥的朴素情感——既愿物质丰盛,更愿身体健康、精神丰满。
再如,唱出了对国泰民安的期盼。从京剧、豫剧再到越剧,翻拍了N个版本的《穆桂英挂帅》跨越南腔北调,成为春节期间统一四方审美的好戏。面对外敌入侵,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年过五十仍然老当益壮,她和不畏生死的杨家将们力挽狂澜,以寸寸丹心守卫万家灯火;而《岁发四时》则讲述太岁星嘱咐春、夏、秋、冬四官各自尽职,保佑锦绣山河、风调雨顺。无论是慨然以赴的视死如归,还是护卫万古江河的赤诚之心,这些作品留存和传递的正是人们铭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让台下人感受到戏中更有温度、更为激情的年味。
三
不少流传至今的戏曲,既“记载”着古人过春节时的习俗与盛况,更在无形之中塑造着我们对春节这一重要节日的民族记忆,成为一种精神图腾与符号。人在变,时代在变,但戏不曾断,它在良辰美景时,在姹紫嫣红处。
那么,面对时代的变迁,今天的戏曲还能“支棱”起更多年味吗?该怎样与大众越贴越近?
一方面,以当下审美对话传统文化。戏曲也可以被打造成“六边形战士”,既凝结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戏韵、集结各地的地方特色,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与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意趣山鸣谷应。
比如,尝试唤醒大众骨子里“爱越之魂”的浙江卫视越剧春晚已悄然走过三个年头。从第一年唱出时代铿锵之声的《我的娘姨我的梦》,到第二年邀请老面孔、新面孔同聚一台,到今年把“白蛇传”“悟空”等与浙江有关联的神话故事进行创新改编,融合绍戏、皮影戏、AI短片等多种表现形式编排节目……在很多观众心目中,越剧春晚成为春节期间不容错过的一场文化盛会,让新春之时的年味同诗画江南交相辉映。可以说,这台晚会在持续擦亮越剧这一浙江金名片的跋涉中作用显著。
另一方面,扬帆出海扩大传播边界。近年来,春节文化正在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春节民俗狠狠戳中众多外国友人的心巴。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结合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积淀而成的戏曲,也可以成为春节文化的载体之一,为中国文化的多元魅力添彩。
比如,戏曲可以借用世界各地热闹举办的华人春晚的舞台,多多亮相,把朋友圈做大,也可以利用都市街头巷尾的城市空间、结合多样化的互动环节落地戏曲活动。像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新春庙会,其中的戏曲演唱获得声声喝彩,不少当地民众排起长队沉浸式体验文化魅力。
今天,当《新龙门客栈》等热门剧目一票难求,当“China Travel”火爆全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戏曲,一定还有更多故事等待我们更新。“无戏不成年,人间共团圆”,且趁着年味正浓,收看浙江卫视越剧春晚,去听一曲袅袅戏声吧。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