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
中国民俗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81554417
你知道吗
重庆的很多地名里
也有“十二生肖”
一起来看看
这些地名你都知道吗
今天,就换种方式——
跟着生肖打卡重庆这些有趣的“地名”
据国家地名信息库显示,在重庆带有“蛇”字的地名共有122个,其中有因当地经常有蛇出入而命名的,如蛇家湾、老蛇溪、蛇坟咀、蛇长董;也有因地形像蛇而命名的,如老蛇沟、长蛇板、蛇湾。
除此之外,还有因与蛇有关的传说而命名的,如花蛇凼就因传说中有一条花蛇在水凼中玩耍而得名,位于大足区的蛇形坡因当年刘天成(清嘉庆帝师、翰林)害怕人们踩到蛇,便一夜之间把路改成蛇形而得名。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几个有代表性的带“蛇”字的重庆地名。先看长蛇地,这一地名颇具神秘色彩,它位于重庆,其得名源于早年此地常有蛇盘踞,想象一下,在遥远的过去,这片区域或许草木繁茂,生态环境原始为蛇类提供了理想栖息地,可能在某一天,当地居民偶然发现大量蛇群,场面震撼,于是“长蛇地”之名应运而生,虽如今这个居民点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它作为重庆地名文化的一部分,依然留存在相关记载与人们的口口相传里,勾起人们对往昔自然生态的无限遐想。
记者从重庆市民政局获悉,重庆带鼠的地名一共有18处,主要集中在开州、巫山、巫溪、奉节、城口、武隆等地。
“猫儿捕老鼠”,它不是游戏而是地名!在18处“鼠地名”中,最有趣的莫过于位于开州的“猫儿捕老鼠”。“那是一座山,山从外形看起来就像猫儿在捕老鼠,后来逐渐有居民居住在那个地方,形成了居民点,慢慢就叫这个地名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951年在此建村,如今这里是中柏村委会驻地,位于原白桥乡政府驻地东南2.9千米。地处河谷台地,海拔790米,这里生产水稻、玉米、花生、蚕茧。
在巫溪,老鼠墩这个地名也因地形似老鼠而得名。据介绍,老鼠墩位于巫溪宁河街道东部,该山坡长254米,宽293米,面积0.65平方千米,总体呈东西走向,最高海拔430米。
重庆市带“牛”的地名超过2500个。在重庆众多“牛”地名中,最有名的当属“牛角沱”,它因嘉陵江中有一自然石体形如牛角而得名。
类似这样的“牛”的象形地名不在少数,“牛背脊”“牛耳坡”“牛角山”“牛舌口”“牯牛背”等地名都是因为像牛身上的部位,足以说明人们对牛的喜爱;还有一些以牛的生活场所而命名的地名,如“放牛坪”“牛栏口”“石牛栏”等,记录了当地曾经是养牛、放牛之地。
牯牛背,位于重庆市綦江区郭扶镇永胜村,远远望去,犹如牛的一段脊背,最窄的“牛脊梁”处,只有不到半米宽,两侧都是悬崖,被当地人称为“牯牛背”。
据重庆市民政局消息,重庆市一共有700余个虎地名。
有的是因山形地势形似老虎得名,比如虎头岩、虎峰山、白虎嘴、老虎嘴、虎头山、虎头村、玄虎岩等;有的是因当地曾有老虎出没而得名,比如,老虎湾、老虎沟、老虎洞等。
在重庆,还有盘溪石虎这个地名。盘溪石虎位于江北区大石坝街道石门社区石门66号侨发颐年园老年公寓内,此地因从嘉陵江中渡口至盘溪通往川北的古道上,有一对摩崖浮雕老虎,故而得名盘溪石虎。现为江北区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名沿用至今。
盘溪石虎为深浮雕石虎一对,一大一小,左右排列。江北区文管所供图
江北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石坝盘溪河入嘉陵江出口处的老虎岩半山石壁上,是当地富商石荣廷于1932年至1934年间一手筹划兴建,由江安石工艺人江春廷、于邵林二人精心雕凿而成。
在重庆,有110余个因兔成名的地名。
在重庆的兔地名中,比如,兔儿岩、兔儿寨等,它们均是因当地曾有野兔出没而得名。比如,位于北碚区复兴镇东南部的兔儿岩,有一段山岩,在原来森林茂密的时候,每天有野兔出入,当地老百姓便据此约定此地名为兔儿岩。
有的是因地形地貌形似兔子而得名,比如兔儿湾、兔儿山、兔儿坡等。璧山区的兔儿坡、兔儿鞍,永川区的兔子坳,荣昌区的兔子冲等,因山形似兔得名。
除了因兔子出没以及地形地貌似兔得名,在重庆的兔地名中,还有因兔子的传说而得名。
“南岸区的兔儿坪,就是根据传说而得名。”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传有一女子在溪边洗手帕,一不小心手帕被水冲走。于是沿溪追赶到一天坑处,发现此地十分空旷,竟有三只金兔鼎力拖着天坑上方的岩石,稳稳当当,使地表不垮不陷,故而得名兔儿坪。这个地名自形成以来,一直沿用,后因城镇建设开发而消失。
重庆全市共有“龙”字地名超8600个,其中包括80个乡、镇、街道以及743个行政村和社区;而中心城区共有“龙”字地名总数(含镇街村)1360个,在重庆龙地名的占比中约占16%。
小龙坎最早叫小门坎!古时平顶山称大龙山,它居高临下,南控通往成都的东大路,北临嘉陵江黄金水道,是继浮图关之后的又一处关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大龙山(今平顶山)下来的石板路,依山就势,有几处石梯坎在两石壁间穿过,像座座“石门”。坡脚上方不远的一道“石门”,因窄而短,故称小门坎。而后,因背靠平顶山,形似龙状,明末改名小龙坎。
走马镇,重庆高新区辖镇,因场镇依山建在一山岗上,远看势若奔马而得名。该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曲艺之乡、民间文学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首个故事创造基地、市级中心小城镇。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全市共有74处羊地名,遍布各区县。
在重庆中心城区,羊地名要数江北区最多。比如:羊坝滩、白羊湾、绵羊坝等。羊坝滩,属于寸滩街道。江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民国初期,靠近长江边一带,常有人在此地放羊,所以取名羊坝滩,并沿用至今。
重庆山羊较多,绵羊较少。不过在绵羊坝,这里正是繁殖绵羊的地方,所以取名。
猴子下棋位于巫溪县文峰镇,由当地人根据地形地貌约定俗成。两山尖之间一平石形若猴下棋,故名猴子下棋。地名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所属山脉为大巴山脉。山坡通公路,但无人居住,植被繁茂,主要植被为桦树。
鸡心岭又称金鸡岭,位于巫溪县北部,是重庆市巫溪县、湖北竹溪县、陕西省镇坪县三省市交界处,也是西南、西北、华东三大区域的交汇点。
鸡心岭(图源:巫溪发布)
鸡心岭地处中国雄鸡版图的自然心脏处,有“中国自然国心”和“中华奇观”的美誉。“踏上鸡心岭,一脚踩三省”指的就是重庆巫溪鸡心岭,自然景观奇特,人文遗存显现。
毛狗洞位于鸳鸯街道境内,根据其特色地理实体而得名。因该地有一洞穴,且多为狗的戏耍之地,村民在此聚居,形成居民点,故名。2000年,因征地开发修建叠彩中心公寓而消失。
重庆市共有284处带“猪”的地名。
重庆有很多地名都跟猪有关。比如,《重庆府治全图》《渝城图》等清代老地图中,就记载了重庆古城内多处跟猪有关的地名,像母猪巷、猪市街、猪十字等。重庆有284处带“猪”的地名,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其中最多的竟然是带“野猪”和“母猪”的地名,都各有62处。
经过空间分析发现,全市带“野猪”的地名,几乎全部分布在山地地区,尤其以渝东南、渝东北为最多,而在相对平坦的丘陵平坝地区,特别是大足、梁平、垫江等地,均无此类地名。这也与适合野猪生存的地理环境相吻合。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发布
重庆晚报、重庆广电—第1眼TV
本文内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对我们发布的内容有异议的请文章末留言投诉
或拨打电话023-63611553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