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花园要有主题,就像国家要有君主一样

文摘   教育   2024-05-08 00:36   北京  

很多退休老干部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养花,但基本是失败的,在于没有一个明确的努力的方向,舍不得花钱,要动手也茫然无措。

最近跟我的几位好友兼花友聊天,我憋不住分享我探索了很久的一些感受。

1、屋里四季都要安排有香味的花儿。

当然是你特别喜爱的香味,这样就不必依靠香水和香薰,是鲜活的生命在脉脉散发着香味。

我实验比较理想的是香水柠檬,从花到果有半年。我摆在大幅落地窗前,阳光是足的。它也无法在外面过冬,所以盆栽。盆栽的四季桂也颇理想,小小花盆里面养的一棵,也能浑身挂满金灿灿芳香四溢的花朵。

还有就是兰花,秋冬春都有开花,每次进花儿在房间,就会被幽香“袭”一下,花气袭人知昼暖

冬天最佳的肯定是水仙了。

茉莉和栀子我总种不好,于是就买呗。

2、阳台、廊下这样的小地方也可以打造立体花园

我认为最佳的方式是上面的悬挂几盆植物,可以垂下长长的枝条可以遮阳光,形成森林的,要绿萝那么壮健和茂密的;可以是球状开满鲜花的,如天竺葵和矮牵牛;可以是有趣的,比较猪笼草,大人小孩都去摸摸它的小瓶子。

地上部分要多层次,可以摆多层花架。

阳台花园的核心要有躺椅、桌椅等等,方便你来这里阅读、冥想、饮茶,小憩,吃早餐,喝一杯香槟等等。

要配一些烛台、灯笼等等,寂黑的夜里点着几个烛火,坐于其中,会感动得掉泪。

3、注意背景、关系、线条、色彩

我有一个艺术家朋友给我配植物,他去花市就问,你多少厘米高的植物有哪些,他看看植物的形状,就选他规划的婆娑的,或者向上挺的细叶的。要多少盆回来他很肯定告诉老板。

他并不懂植物,也不热爱种植,但是他知道什么形状什么色彩什么高度在一个背景下是适合的,互相搭配的。这是我们在上美术课或者艺术课应该习得的修养。

4、要有主题,就像一个国家要有君主一样

我经常教学生,一片文章要有主题,就像一个国家要君主一样,有了主题,才会有一个明确的,大家都去努力的方向。很多人的植物种植是流水账式的、散乱无章的。不管是一块小阳台,或者一个院子,都需要这样的主题规划。

这样你要花钱知道刀刃上花的钱是什么。

很多退休老干部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养花,但基本是失败的,在于没有一个明确的努力的方向,舍不得花钱,要动手也茫然无措。

我的朋友建议我可以每年做一个主题,我决定今年是绣球,粉色在前院,显得天真友好;蓝紫的在后院,宁静但不热闹。

有了主题,就容易有主调,其他植物,雕塑、花器、蜡烛等等,都有了自己的位置和功能,就能够形成氛围,形成场域。和谐而且天然。

5、植物是生长变化的,要寻找变的规律,也要看看不变的是什么

植物是生长的,要想象四季、一年后很多年后

花园不是建筑,设计就行,植物是会生长的。你在做花园的时候,要不仅要考虑它们当下的形状、姿态、颜色,还要考虑它们在四个季节的变化。一个阳台和一个花园的植物,其实是一个团队,你要做一个时间的指挥家,让它们四季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风姿,互相打配合,互相做陪衬,互相做主角。

在北方,比如北京,你还得知晓那些植物能够在户外越冬,不能的,最好盆栽,来暖气的时候,也是搬运它们进屋的时候,家里要留位置给这些宝贝们。像竹、松、忍冬这些在最萧瑟的时候还幽绿的植物,是值得让诗人写诗歌来赞美他们的。

北方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有雪景,所以,你还要安排你的院子下雪的时候的样子,下雨时候的样子,有一些雕塑是非常好的。

而且你要想象一年后两年后,这些植物长大一些之后,会怎么样,那它没有长大前,显得稀疏不够茂盛又怎么办。那么你就需要盆栽跟地栽的结合,地栽长起来了,就把盆栽移走。

另外,在变化中要寻求不变,在一年又一年的岁月变化中,最稳定的莫过于乔木、灌木,院子里面的核心植物,应该是一棵梧桐、海棠、玉兰,而不是一片不停变化生长的绣球。

6、要想清楚你是喜欢享受植物之美,还是喜欢养育植物的过程

我的设计师曾经问我一个问题,你是喜欢养育植物看它们开花结果的过程,还是喜欢美丽地包围着你的快乐。

我想了想,是后者。

他又问我会不会经常出差,旅行,一年会在这个房子里面住多久。

我说我的计划里面以后想一个国家旅居一年。

他说,那就需要打理照料的植物少一些,不需要照顾的植物多一些。院子里面硬化部分多一些,这样不至于长满荒草破坏运势。

于是他运了好几车石头到我们家,不仅有相当于雕塑可以造景的太湖石,还有铺地的厚实的麻石。这个石头是浅的灰棕色,显得院子特别干净,他说石头都有两寸那么厚,不容易断裂,管用几百年。

门口院子铺的石头据说厚达一尺,有一块大石头是镶嵌进地里面的,那是让这个家根基牢固。

前院是一棵梧桐和一树西府海棠,中院是金银木,后院是银杏树,还有一大丛冬天会结红果子的南天竺。

这样,即便这个院子没有人,没有人打理,依然会整洁而且生机勃勃的。


三川玲
这是三川玲的私人小号。大概内容跟朋友圈差不多。要写得认真的教育阅读写作等等内容,请移步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