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沙子在赤峰竟是“百搭款”……

民生   2024-11-19 16:52   内蒙古  


赤峰是一座资源富集、产业多元的城市。历经多年的探索与深耕,这片热土依托特色优势,形成了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农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支撑赤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延展出从初级原料到高技术、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条。赤峰市融媒体中心特推出《“链”上赤峰的前世今生》系列报道,带你探寻赤峰大地上的丰饶物产如何变幻出走向全国乃至迈向世界的“拳头”产品,寻找这座城市产业发展生生不息的答案。

在赤峰

一粒沙可以有几种“玩法”?

今天,小编带你解锁

一粒沙的N种打开方式


当一粒沙遇到一条路

就化身神奇“魔方”



乌白线穿沙公路,是赤峰市最长的沥青混凝土穿沙公路,全长91公里,是赤峰市以路治沙的创举!通过多年实践,赤峰探索出一套“开通穿沙公路、进行切割治理”的治理沙地模式,把沙区切割成了若干个治沙单元,在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区内埋设稻草方格沙障,将流动沙丘牢牢锁住。


从过去为修路、护路而治沙到现在为治沙而修路,赤峰探索出了穿沙修路、切割治理等治沙方法,用一个个“赤峰魔方”,让绿锁沙喉的号角更加嘹亮!


当一粒沙触摸大地“指纹”

将邂逅最美梯田



看着眼前满目梯田交错、绿带连天的绝美景象,让人很难想象,几十年前,这里曾是赤峰乃至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短短几十年,敖汉旗以水平梯田建设为主,山、水、田、林、路、沟为辅综合治理,让这片土地实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川”,以不移愚公之志,再造秀美山川,以满目苍翠的绿色,铸就了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敖汉样板”!


原来赤峰也有神仙“调色盘”!


当一粒沙遇到一颗种子

“沙漠之花”处处开遍



白茫茫的沙地改造成现代化马铃薯生产基地,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今生长着金灿灿的向日葵,风沙侵蚀最严重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上万亩的人造绿洲,防风、黄芩、甘草等中草药香,正飘向茫茫沙海,沙棘、苹果、文冠果树苗正在沙漠深处结出了“真金白银”……


向荒沙要效益,发展林下经济,变沙为宝、与沙共“舞”,于是,沙地林果、沙地水稻、沙地马铃薯种植、林下种养殖业全面开花,材林基地,油料林基地,经济林基地,灌木饲料、采种和生物质能源林基地,让一片片连绵不绝的金色沙海有了生命的色彩,“八百里瀚海”变成葱郁的草原绿洲!


当一粒沙遇到一束光

沙海变“绿电蓝海”



近年来,我市将绿色发展贯穿于各行业领域,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运用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的方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光伏治沙,老百姓征地、就地务工有收益,发电创造税收,老百姓看到曾经的沙海变成“绿电蓝海”、饲草绿海,全都竖起大拇指支持治沙工程!


不光在沙子里种上可以发电的“树”,还把茫茫沙海变成“大电池”!真是“平平无奇”的治沙小天才啊!


当一粒沙选择回到沙漠

那便是速度与激情的大片



骑骆驼穿越沙漠,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神秘的玉龙沙湖,壮丽的浑善达克沙地花园沙漠,刚刚荣登2023年“十大最美农村路”榜首的翁牛特旗乌丹至白音套海生态旅游产业路,那些奇山、怪石、湖泊、白沙等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沙地水稻、肉牛肉羊、特色奶食品等等藏在沙漠腹地的美味珍馐……一条条生动的沙漠生态旅游环线,正是赤峰创造“公路+生态+产业+旅游”等多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的结果。


赤峰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曾经苦于风沙侵扰的人们,如今“点沙成金”,端牢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探索出了一条人沙共生的生态治理新路径。


当一粒沙遇上一滴水

还你一个崭新的生态世界



为了改善沙地水资源状况,赤峰相继建设了引西拉木伦河水入老哈河、新苏莫草原水库、小响水引水入沙等水利工程,累计引水1500万立方米,使周边沙地水位有效提高,生态与经济得到了双重复苏,促进了林草植被快速恢复和沙产业基地的建设,让荒漠不再是了无生命,而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


同时依托全国最大的牧区水利枢纽工程——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从西拉木伦河畔海拉苏水利枢纽南干渠开始,直达科尔沁沙漠腹地——海拉苏抗旱应急工程沙漠库区,保证了沿线5万亩农田应急灌溉和沿线22公里的沙漠补水,4万名东部牧区群众直接受益。


当一粒沙遇到一群人

让山川披绿 林海生金



这看似小小的一粒沙,一头连着国家政策,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作为护卫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赤峰境内自西向东分布有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历史沙化总面积高达4010万亩,是全国、全区防沙治沙重点地区。如今,经过多年的有效治理,全市森林面积达到437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前不足5%增长到33.52%,草原面积4026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了64.18%。全市沙化土地面积由3995.67万亩减少到2661.9万亩。全市流动沙地逐步向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转化,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达到65%以上。八百里瀚海变成“塞上绿洲”,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在滚滚向前的时代,赤峰几十年的治沙探索为荒漠化防治开出了独属于自己的“药方”。寻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赤峰必将继续艰苦奋斗,向绿而行,在苍茫北疆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诗篇。


全媒体记者:贾特琳

编辑:麦丽丝

一审:曹哲 石铁鑫 王丽超
二审:池梓茗 王东华
三审:刘玉欣

赤峰日报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赤峰日报
中共赤峰市委机关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