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五台山

文摘   2024-12-23 00:00   山西  

 

   点上方海魂情即可免费订阅

.............................................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是您最贴心的电子刊物,请关注收藏

......................................................

....................................................

.......................................................

军事迷的补给站

创作不易呀,加个关注吧!

......................................



千寻 太原道 6天前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五台山来过几次,在台怀镇拜拜五爷,烧几柱香,叩几个头,上几块布施;转转白塔,祈求平安顺遂,生活幸福,事事如意;爬爬黛螺顶1080个台阶,进寺里朝拜一番,在寺门外看佛光笼罩的台怀镇,便觉得五台没有白来,虔诚的心也有了着落。


许是佛性使然,许是悟性顿开,机缘巧合,我用三天时间徒步朝台,亲自用脚步丈量了从东台到北台、中台、西台、南台的路程。亲眼见证了五台山的辽远开阔,完成了一次见山见水见文殊,见风见雨见自己,见牛见马见狐仙的历程。




第一部分:初见五台顶


【东台·雾


车子直抵东台半山腰的鸿门岩,站在鸿门岩四望,山连着山,没有尽头,云挨着云,没有天际,所见皆是苍茫。半山上的松林苍翠,像一只巨大的老鹰展翅在翱翔。草甸碧绿,像一块绿毯,牛马悠闲自在在草甸上吃草,俨然一幅高原美景图。过山门,向东台顶进军,大路曲折迂回,偶有车辆经过,小路蜿蜒崎岖,45度斜角直达台顶,我们选择了小路。

这是一条朝台者踩出来的小路,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条路高高低低,深深浅浅,不连贯,不连通,脚下的碎石头比较多,稍有不注意就可能踩到石头,也可能踩到牛粪,但这条路上的景色也美,绿草在脚底匍匐,金色的佛钵花顶着露珠像一尊尊佛,紫红的大蓟夹杂在绿草间,像朝圣者般虔诚,路边还有大大小小的玛尼堆,五颜六色的经幡缠绕在上面,随风起舞,那对石头也有了灵性。牛群在一旁气定神闲地吃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不胜收的风景。


忽然听到同伴惊呼:“看山里的雾。”驻足向西望去,灰白色的云雾从山间生起,一片一片,一团一团,汇聚起来混沌一片,上部的借着风迅速漂移,先是丝丝缕缕的好像在试探,然后是大片大片的雾团散开,山涧里像变魔法一样,不断有云雾生出来,很快松林被云雾笼罩,草坡披上了轻纱,低头吃草的花牛和骏马在云雾里时隐时现,宛如仙境。大雾弥漫,没多久,我们也便置身云雾间,云雾缭绕,伸手便可碰到仙气,瞬间有了羽化成仙缥缈之感。


上东台顶,雾气还在,但很轻薄,我们眼前豁然开朗,高大的门牌楼,华标上二龙对峙,中间刻有“东台望海寺”,两旁是“般若”“吉祥”,还有一副对联“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五百年道场风风雨雨”。过刻有“佛光普照”的影壁石,便是东台望海寺的高塔,台阶上有叩长头的善男信女们正在合十拜佛。

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米,上有望海寺,供奉聪明文殊。在大雄宝殿里为随身携带的《心经》郑重地盖上了第一个章,焚香拜佛,虔诚地拜倒在文殊菩萨的金身面前祈福,祈求菩萨加持天下所有的孩子,开启智慧,早日成才!

大雄宝殿外面楼梯下面有观景台,山涧里云山雾海,群山隐没在云雾里,隐隐绰绰似海上仙山,不知道那里有没有住着神仙。据记载东台顶上曾有望海楼专供游客和信众们观日出,曾有诗云:“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虽然看不到海瀛,但在这里有登临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

据说东台最宜观日出,赵朴初先生在1981年登临东台时曾即景咏词:“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我没有赶上日出,但从朋友早上拍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清晨的台山群山起伏,雾气缭绕,天际霞光万丈,静谧的望海寺完全沉浸在一片佛光之中,配上雄厚的晨钟声,愈发显得庄严肃穆,太阳冲破云层即将喷薄而出。看完让人无比震撼,念念不忘。第二日我们在澡浴池也想观日出,结果也是被满山的浓雾挡回去。
宋代丞相张商英有诗云:“迢迢云水涉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东北分明观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没有看到日出,暂且将这云海当大海吧。


【北台·风


从东台出来之后,向北台叶斗峰出发,沿着朝台者踩出的小路爬升,虽不算陡,但海拔高,氧气有点稀薄,没有高反,却也需要深呼浅吸,匀速前进。

回望东台,望海寺的红墙依稀可见,整个轮廓像极了布达拉宫。山坡上,牛儿悠闲自在,山间的雾飘忽不定,聚成云散成雾,随性而为。翻过两座山,终于看见了北台顶。北台海拔3061米,是五个台中最高的,也是整个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上风大,据说高耸入云的“华北屋脊”石牌楼甚至被风吹倒过好几次。

云雾随时可聚成雨团,一阵风雨之后,我们稍作休息,开始登顶。北台小路上布满了大石头,蓝领队说这些石头叫龙翻石,当年文殊菩萨到东海借来歇龙石,龙王的五个儿子到五台山寻找龙宫宝贝,翻遍了山里的石头,未曾找到。乱石头被翻出来,留在了原地,多少年来接受这风霜的洗礼,灰色的石头泛着青色,横七竖八的倒在北台山坡上,也不知道它们有没有灵性。我们小心翼翼在石头间穿梭,氧气越来越稀薄,大姐嘴唇开始变得黑,脸色苍白,走几步就得坐下歇一歇,我也感到有些气喘。
终于走完了小路,我们到了“华北屋脊”牌楼下,风突然间很大也很冷,吹的人几乎站不住脚。我们都加上了厚厚的衣服,,戴好围脖继续前行。浪领队说这种天气如果穿衣服太少的话容易失温,北台顶冬天最低温度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去年12月份失踪的驴友就是在北台到澡浴池的路上被冻死的。听他说完,大家不由得紧了紧衣服,加快了脚步。风从四处灌进来,很冷,缩着脖子,握紧登山杖顶着风走了大约三四里路后,我们终于在雨雾蒙蒙中抵达了北台顶。

台顶宽阔平坦,刻有叶斗峰三个字的石块矗立在云雾间,向下望,山里云雾弥漫,根本看不到山外有山,云外有云。这儿比东台大很多,有灵应寺,还有一座龙王殿。蓝领队介绍灵应寺供无垢文殊菩萨。北台常年刮着大风,这里供无垢菩萨真是贴切。破浪领队说在冬季,这里的龙王殿整体冰雪覆盖,晶莹剔透,简直像玉石雕出来的的一般。院中有黑龙潭和小桥,东边有白色的隐峰塔,很灵验的。灵应寺里僧人好像不多,异寒,估计与山顶背阴处有常年不化的“万年冰”有关。师傅们在此修行,得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风大、雾大、天寒,北台不可久留,盖好章后重整队伍,出发下到半山腰的澡浴池挂单。一路下坡比来时路好走多了,但由于天色阴沉,又有大风,大雾,整个队伍行进速度并不快,领队要求我们集中行动,不能分散掉队,大家互相呼应,互相鼓励,稳步下山。快到澡浴池时大雾突然散去,天清气朗,居然瞬间又看到了大片云海。

天际与群峰共一色,白色的云浪像海浪一样起起伏伏,团团簇簇,簇簇团团,蔚为壮观。北台的路最为艰辛,山高路长,高寒缺氧,风大雨急,好在我们互相扶持,一路相携,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走了过来。




【中台·雨


从澡浴池出来,便可以看见中台的红围墙与重檐翘角,似乎还能听到檐下铜铃悠扬的响声。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台顶有演教寺,供奉的是儒童文殊菩萨。从澡浴池到中台,不是很远,从半山腰到山顶也不算很高。一行人边走边说没多久便到了寺里,盖章、供灯、拜佛,正要离开,雨又来了。

我们在山门前的廊檐下避雨,门前有影壁,风雨中看不清楚是不是九龙壁,还有四只石狮子,两只白色,两只金色,毛发卷曲,像中世纪外国人的发型,又像现代人的大波浪烫发。细雨中,四周景色又陷入一片混沌之中,除了卷发石狮子脑后流淌的雨水和扯天扯地的雨帘,再无他物。


雨越下越大,一直未停,挤在廊檐下的我们有点冷,于是就转到寺内的一间殿堂里。演教寺刚刚修建完主体,院内有些泥泞,大殿两边高大的罗汉塑像在风雨中岿然不动。我将殿中所供佛像叩拜了一遍,又查了一下演教寺的由来。演教寺名,就是取意于文殊菩萨在此演教说法。演教,为演释佛教仪理之意。演教寺是五个台顶上规模最大的寺院。
中台占地面积很大,据《清凉山志》载:此寺创于隋代,唐代重修,明弘治年间(1488-1505)玉禅师再建。1512(正德七年),梵僧奉命于中台建寺,铸铁为瓦,明武宗赐额曰“演教”。寺内现有天王殿3间,毗卢殿5间,正殿5间,坐北朝南,东西有配房。文殊菩萨为童子面孔,孺童文殊象征佛法清静无染,孺童文殊纯真无邪,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正殿前有舍利石塔一座,周雕十八罗汉像。塔身石龛内有3大石雕像,座基为仰覆莲辦须弥座,相传是为唐代兰谷法师所建,是中台顶的一大灵迹。

    在演教寺西南有一文殊说法台,台中有一汉白玉讲台,四隅屹立着四座覆式石塔。这里是文殊讲道说法之处,在说法台前还有一座祈光塔,象征东西南北中五台。《清凉山志》卷二:“成化间,秋崖法师同晋主祈光,遂愿,故建之。”台顶西北有太华池,北有甘露泉,东南有玉龙池,池旁还有三株泉,是南北五溪流水的发源地。

寺后有许多小佛塔,衬着红墙是绝美的风景。雨停后,我们出发去西台,回望中台,演教寺红墙金顶在云雾里,飘渺如仙境。雨过天晴,沿路的龙翻石望去碧翠欲滴,仿佛是巨块的翡翠,翠岩峰不徒有虚名。



【西台·路


朝西台的路上又经历了一番风雨,风雨过后终于抵达西台山门。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台顶上有隋朝建的法雷寺,供奉狮子文殊菩萨。


也许寓意着西天取经的不容易,爬西台的路真的是最难走,坡陡石头多,几乎是在石窝里行走,每走一步都很难,我和崔姐商量好下山绕大路。(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啊。)经过长长的红围墙,才转到寺门口,一进门的三间石窑洞是天王殿,背后有大雄宝殿,这是两处老建筑。据说五座台的庙中,西台的规模最小也最简陋,师傅们在此修行,离西方极乐最近,所受的磨难也最多,不为自己求幸福,当愿众生得安乐。


西面有新盖的钢架结构大殿,内供高大的文殊金身,盖章、拜佛,我在这里还请了一盘手串,紫檀木的36元,不是很贵。

寺外东北高处有一白色舍利塔,周围挂满了五色经幡,塔身俊秀美观,在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的西台可谓是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顺着大路踏步返回,转几个弯后,挂月峰的大牌楼出现在眼前,刻有“狮子吼震三千界,华雨香飘百亿国。”还有二龙戏珠、五彩祥云等图案,远处便是苍翠的青山以及蜿蜒曲折的山路。


我们沿着大路向下,半山腰开出来的路,将山一分为二。山上松柏成林,不算遮天蔽日,悬泉汩汩,瀑布泠泠,宋代张镇孙在《水帘洞》中这样描写:


岧峣仙境倚层丘,百尺泠泠瀑素流。

春长绿莎成绣幕,夜留新月作琼钩。

涧边云护千年韭,岩底凉生六月秋。

欲访安期何处觅,药炉丹灶且追游。


西台仙境与水帘仙境有的一拼。丛林间鸟声婉转,不知名的小花藏在崖壁间,沟壑旁,大树下,草丛里摇曳生辉。路下边草色无边,黄白相间的牛儿或卧或立,不时长哞,远处的山间小路纵横,还有小寺庙夹杂其间,整个山间景色赏心悦目,草色连波,松涛阵阵,真想常驻此地。



吉祥寺是下山路过的一座寺院,座落在中台、西台与澡浴池几座山脚下,安详静谧,似乎不受外界的一切干扰。一座渡人、渡佛的大桥优雅地横亘在那条小溪上,溪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四周松树遮天蔽日,山风吹过,涛声阵阵,在这里修行大概是最舒服惬意的吧!


到狮子窝的路上,天蓝的那么纯粹,云白的那么洁净,草绿的那么清新,空气甜的沁人心脾。牛儿闲庭信步,淡定的像身经百战的将军。山花星星点点,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粉的,随意装扮着这巨大的绿毯。我们以背包为靠垫,半仰在草地上,晒着暖暖的阳光,呼吸着草地的清香,惬意极了。这种回归天地之间的自由和洒脱,让人的心身得到彻底放松。置身这般美景中,我们忘记了前行,几个同伴甚至脱掉鞋袜,躺在草地上不想离开。



回望远山,东台、北台、中台、西台都可一眼望见,东台隐约,北台可辩,中台西台清晰可见,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过四个台,远远看来,我们就是顺着天际线的山脊,走出大大的一个圈,台怀镇就在脚下有群山环绕,安详宁静。


【南台·花


南台叫锦绣峰,就在我们夜宿的水草滩老王家对面,海拔2489米,台上建有普济寺,内供智慧文殊菩萨。


第二日早晨起来,阳光明媚,天气真好。计划攀登最后一座台,就是下榻处对面的南台——锦绣峰。早饭后,走过水草肥美的草滩,穿行在秀美的小树林里,草地软绵绵的,夏风轻悄悄的,空气湿润润的,草香甜丝丝的。草滩上随处可见各种野生中药材,好想放下背包,手挽竹篮,幻变成一个采药小道姑,来一场采摘大丰收。身旁笔直的树干,像宿营地放哨的战士,守卫着五台山这片圣洁的土地,也调理着这里的空气和湿度,用天然氧吧来命名一点都不为过。


走完云杉林到了平坦的山上。大片的高原草甸,成群的牛马,远处还有松林、小村庄,同行的崔姐说,二连浩特也没有这么美,来了五台就不用去草原了。在草坪躺下,睁眼便是蓝天白云,闲看云卷云舒,云聚云散,看飞鸟在空中划过,鲜花绿草伴在左右,草色连天,牛儿吃草的“噌噌噌”声传入耳帘,特别的熨贴,特别的舒服,特别治愈。


南台是最让我们流连忘返的一处胜景,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是五个台中春季来的最早,冬季来的最晚的台。

山上的花姹紫嫣红,红的、蓝的、白的、紫的,各色各样,野草莓、迷迭香、霍香、黄精、火绒花、大蓟、宁武毛建,据说还有一种叫零陵香的,也是白花,可我不认识,也不知道有没有缘分遇见过。山花鲜艳,山草茂密无边,南台简直是牛羊的天堂。


普济寺的红色围墙高高在上,穿过草甸,爬上南台,正门牌坊和高大的观音立在那里。一路朝台过来,南台普济寺里古迹最多,感觉是最有历史感和最有文化感的地方,砖墙、屋瓦以灰色和深色为主,古老的寺门,有些斑驳,古老的匾额已经开始褪色,古老的石板路被磨得光滑圆润,古老的佛塔隐在寺后,古老的石片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能遇到身着灰色僧衣的师傅穿行,一切都充满了禅意,一切都充满了佛性。南台有游客,但不喧闹,院里有格桑花,但不妖艳,我们在这儿转白塔,看五台,听古老的故事。


有诗赞曰:


南台孤耸隔诸台,极目氤氲瑞气开。

花满重岗堆锦绣,岩藏温雾锁莓苔。

干寻宝刹摩云出,百道飞泉带雨来。

欲证菩提何处是,暂从法地一徘徊。



二  遇见风雨



佛说,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汪国真诗里写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说:既然选择了朝台,就不怕风雨兼程。



三天的朝台路,有两天遇见了风雨冰雹。从鸿门岩出发到北台的路,漫长而又遥远,天气也由阴转小雨。眼看着天空东西方的两块乌云向中间汇集。浪领队观天象后发现情况不妙,催促我们快走,雨要来了。

五台山山高树多,容易出现局部小气候,果然两片云彩汇集之后雨就来了,小雨没有阻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风住雨停后,大家在草坪上休息时把雨衣脱下,还不到十分钟,雨又来了,这次雨势来得猛,完全不像前面。风裹挟着雨,从右侧袭来(我已经辨不清方向了),宽宽的帽檐挡了不少的雨,塑料雨衣被风吹得鼓鼓的,雨打在雨衣上“啪啪”作响。雨越来越大,雾越来越浓,雨帘中看不见前面辨不了方向,只能低头沿着踩出来的路走,路上聚起了雨水,有点湿滑。我试着走草上,软软的,绵绵的,衬在脚底正好。只顾着脚底,只顾着赶路,只顾着面对风和雨,在一瞬间,高原上似乎只留下了我一个人行走,前后空荡荡的,偌大世界里,只有我一个独行者,思想空洞起来,思绪辽远起来,似乎我与这高原融为了一体,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要到何处,也似乎永远走不出这风雨,走不出这混沌一片的宇宙。




雨中的空气异常寒冷,我将手缩进雨衣里,雨水打湿裤子顺着小腿流下去,鞋袜里尽是冰冷的雨水。裤子已经不是裤子,已经和雨水混然一体,整个人也和自然成了一体。突见地上溅起了几颗白色的颗粒,牙齿大小,是冰雹,冰雹落下时没有雨水,似乎所有的雨都凝成了冰雹,冰雹落在帽檐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落在肩膀上,有点疼,我下意识地缩了一下。冰雹没有停歇,后来又化成了雨,我们也没有停歇,绕过一个大山弯之后看见了白塔和寺院,心里顿时有了希望,大家都向白塔疾奔而去,然而白塔也挡不了雨,寺院也叫不开门儿。


等着大部队集合起来时,雨停了。太阳出来的一瞬间,山青了,云白了,一切都像未发生过一般,仿佛刚刚从电影中走出来,从文殊菩萨的迷阵中走出来,我们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战胜了自己,得到了涅槃。



拧干袜子继续前行,北台已遥遥在望,经过了大段上坡路后,我们终于爬上了“华北屋脊”。日已偏西,气温骤然降低,北台的风不是一般的冷,再穿衣服。把包里背的衣服全部穿在身上。我怀疑歇龙石或者万年冰就在附近,不然怎么会这么冷呢。我们缩着脖子扛着大风向北台进军,也不知道几级风,呼呼风声从来没有断绝,一直刮,一直在考验着朝台的每一个人。


从北台出来,风还在,雾也大,天气阴沉沉的,快到澡浴池时一阵大风,雾就在那一瞬间散开了,天又晴了,天边出现了云海。

五台山上也不知哪一阵雨,哪一片云就是菩萨的化身,我们在佛光中合十,在佛光中诵经,在佛光中祈福。


第二天,又遇到风雨。中台顶我们在寺门口的屋檐下避雨,在天王殿里避雨,雨后成行。山里的小气候特别不稳定,行至中台与西台中间的草甸时,风很大,浪领队的竹笠被风吹到坡上停下,浪领队犹豫了一下去追,竹笠又被风吹着往前,他停住,竹笠也停住,他紧追几步,竹笠又被吹走,风就像要戏弄浪领队一样,如此几次浪队不再去追,抽出运动衣上的帽子戴上,继续赶路。崔姐在我前面不远处,她试图顺着风吹的方向前进,人乘风劲儿,行走是快,但很快就偏离路线。崔姐不得不折回到原来的路线,顶风前行。陈叔在风雨中拍小视频,我从他身边路过时候说了一句:“风真大,快走!”那一阵的风雨我是不敢把手伸出来,空气冷到寒彻骨,我裹紧雨衣,戴紧帽子,拉起围脖,只留下眼睛,风好像带着沙子呼啸而来,打在帽檐上“沙沙”作响,雨衣被风吹得噗嗤噗嗤。没多久,风带着雨又袭来,一阵猛似一阵,拉紧衣领,猫着腰,不停脚步。看见走在前面两个孩子手挽手前行,风雨肆无忌惮地呼啸而来,天地茫茫。人在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互助才能走出风雨,走出泥泞。看着孩子们在雨中艰难行走,我便奋力直追。雨越下越大,雨雾弥漫了整个山峦,四周能见度已经很低,我怕孩子们迷路,一直在他们后面追,直到西台脚底下才追到。



两天经历了四场风雨冰雹,每一场都大有来头,每场都特别精彩,每场都惊心动魄。这不仅仅是风雨,更是一次次的历练,只有经历风雨历练,才能接受人生的磨练,也只有在风雨中才能见到真正的自己。


后来陈叔说他拍了几分钟的视频,手背已经被冻伤,崔姐说她顾着前面的孩子们的安危,一心想要追上他们,风雨中是两天来走的最快的,大姐也说数风雨中走的最快,极端天气的出现,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一场风雨牵动了大家的心,朝台路上的风风雨雨让大家的心聚在一起,共同应对生活中的磨难。


佛说,渡人不如渡己。我们在风雨中见风见雨渡自己。自己渡自己,是修行人最终目的,穿越逆境你便是佛。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活便是如此精彩,朝台路上只是将生活中的坎坷与风雨汇聚起来让人经历一番,修行便深了一个层次,离佛就不远了。




三  遇见生命


佛说,这一世的所有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
我想,朝台是为了跟五台山有灵的万物相遇。

02:45




朝台前曾暗下决心,斋戒三天,以表示自己虔诚。
包里有领队发的牛肉干、火腿肠,还有队友们吃剩的煮鸡蛋,没有想过要把他们给狐狸吃,但随着不断遇见,包里的吃食变成了投食的最佳选择。初上鸿门岩,一只瘦小的黑狐狸跑来,身上的毛皮看起来杂乱暗淡,大概由于饥饿所致,或许是因为夏季褪毛吧。这只小狐狸居然不怕人。初见她时,心存怜悯之心,匆忙找出牛肉干给她,看她狼吞虎咽吃完,又去舔食包装袋,忍不住再喂她。五台以素食为主的地方,这些常常斋戒的狐狸一定渴望着肉食。
出发去东台顶,路边坡上绿草如茵,不知名的花儿点缀其间。最有趣的便是牛在山坡上吃草,路边的牛不时把头从栏杆那边探过来,他们也是见惯了信众的,不惊不慌,不紧不慢,不骄不躁,从从容容,或低头吃草,或抬头与人对视,或仰头长哞,或闲卧浅眠,或专心反刍,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00:14






在东台顶上又遇见两只小狐狸,都是黑狐。我和儿子给他们分享了鸡蛋。这儿的狐狸与鸿门岩那只比起来有点胆小,畏畏缩缩,半个鸡蛋叼在嘴里后马上后退,生怕将它捕获。这只狐狸想多了,谁会在佛门圣地捕捉生命呢?后来听人说,这些狐狸都是放生的狐狸。大概他们都是被捕后又卖到善男信女手中,放到东台的,幼年的阴影挥之不去,故而怕人乘着投食捕捉他们,想到这儿真不觉得他们狡猾,只觉得他们可怜!

00:30





下午去北台朝拜,路上遇到一只黑狐狸,脖子带点灰色,尾巴尖大概有十厘米左右是纯白色的。我的牛肉干与鸡蛋已经全部喂完,便拿出火腿肠,她吃一口就跑远,然后再追过来,一直追了很远。然而,就是这只黑狐狸,在我们眼皮之下,与一只小兔子上演了一场生死逃离大战。



在一条之字形的路上,我们突然发现这只狐狸疾驰而去,开始我以为她受到了惊吓,再细看,她是有目标的,好像在追着什么。顺着她奔跑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只小黄兔,很小的一只兔子惊慌失措地逃命。这是一片乱石与杂草共存的三角形坡地,上边路上有人,下边路上有坎,两只小动物的战场很有限,这片长而狭的三角坡地里,显然大块头的狐狸不及小兔子灵活,从上到下几个回合,眼看狐狸就要追上兔子了,兔子来个170度急转弯溜走了。狐狸的身体比较笨拙,等她转过弯儿来,小兔子已经蹦远了,好在她个大腿长,跑的快。重新定位以后狐狸一个箭步冲过去,前爪就要抓住小兔子了,兔子再来一个乾坤大挪移,又一个急转弯,逃脱了狐狸的魔爪。如此几次,小狐狸眼睁睁的看着小兔子从身边逃走。小兔子发现狐狸没有追来,急中生智跑到路边一块儿石头旁躲了起来,我恰好就在旁边,小兔子气息未定,小嘴一张一翕,小小的身体一起一伏,看着让人心疼,让人怜悯。我这时才想到什么叫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我们一众随着小兔子惊魂未定,随着小兔子紧张出汗,随着小兔子呼吸急促,直到看着小狐狸离开我们才离开。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和人类何其相似,刚刚还可怜小狐狸被人捕捉留下后遗症,现在又为小兔子弱小抱不平。其实世界本无公平可言,就像这样激烈的场面,在五台佛地一天不知要上演多少遍,只是我们有幸遇见罢了。




到半山坡,来了一只白狐,这只白狐不怕人,她一直追着我们到了“华北屋脊”,儿子拿牛肉干、火腿肠喂她,我也将剩下的火腿肠给她。这是一只纯白色的狐狸,两只眼睛明亮有神,很会配合着拍照。我真怀疑她是不是会在晚上变成一个美女,是不是文殊菩萨派来的使者,是不是修行千年的狐狸精。在吉祥寺那边的草甸上,蓝队感慨:“这儿太美了,要留在山上过夜。”我打趣说:“山上有狐狸精。”不知怎么,我脑海里想到的就是这只白狐。在后来的两天里,我一想到狐狸就会想到这只白狐,眼睛亮闪闪的白狐,想着这修炼成仙的白狐,她大概就是山里的狐仙吧!



00:15





与遇到的五只狐狸相比,遇到马和牛更多,先说马。马是一种性格热烈、奔放,喜欢自由的动物,可放养在五台山的马是很温顺的,没有野马的桀骜不驯,没有牛的尖尖利角,没有狐狸的娇小可爱。





那日在去往西台路上,远远看见儿子和严同学坐在草坡上休息,有两匹马向他们走过去,还看见他们伸手摸马鬃,我紧追过去,远远地问他们和马在讨论什么?他们说马主动过来的,看得出他们对就在眼前的马也有点畏惧,其实我对这马有点儿发怵,怕马蹄飞扬踢到我。翻出包里的橙子给儿子他们,手有点儿发抖,一颗橙子不小心掉地上了。我以为马会像狐狸一样主动去寻找橙子吃,结果马在还杵我怀前,我试图伸手去摸摸他,他没有躲闪,长长的马脸,棕红色的毛里夹杂一些白色,又短又软,光滑干净,马鬃偏在一边,儿子说他还有时髦的斜刘海,逗笑了很多人。人与自然在这儿和谐相处,我放下了戒备,他也放下了防御,我们在高原上成为最亲密的伙伴。这是唯一一匹让我心动的马,这相遇大概是前世的姻缘未了,今生今世才有这深情的一依一摸吧!





山上的牛真多,多到数不过来,不用见牛,就说路上躲过的牛粪便不计其数,干的、湿的,还有冒热气的,居然还有插花的。这牛不是农村常见的老黄牛,不是老水牛,这牛红白花色,他们悠闲地在草坡上吃草。我曾羡慕五台山的牛,想着来世也做一条五台山的牛,悠闲自在,春不用耕田,秋不用拉车,每日气定神闲地在五台山的草甸里修炼成佛。也常有小沙弥对着牛念经,我亲眼见过一个行脚的苦行僧对着牛念念有词,大意是让牛来世不要做牛,今生的业障消除之后转世为人。我不知道,对牛弹琴和对牛念经有何本质不同,或许那头牛可能是神佛的化身,也可能文殊的化身吧,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是缘分,遇见便是缘分,是前世约定。



00:23





牛有牛的安详,牛有牛的悠闲,牛还有牛的暴躁。快到南台顶时,我与小崔并列前行,我靠外,她在里,她身上穿了一件红马甲,腰上还搭着一件红色的冲锋衣。我们正沉浸在她儿子登山得了第一名的喜悦中,突然听见路边山坡上有牛奋蹄而来,“嘚嘚”声特别响,急忙回头,两头牛正冲我们而来,牛眼如铜铃一般又大又圆,怒气冲冲,牛角尖尖,四蹄飞扬冲过来,已经到了路边,近在咫尺。我心中大惊,大喊“快脱衣服”,顺势换位将她挡在身后,高高举起两根手杖。不知是牛看不见红色停下,还是听见声音驻足。两头牛与两个女人在路两边对峙着,小崔慌忙中将冲锋衣扔到地上,手杖、背包都掉到了地上,连同身上的红马甲也脱了下来,牛不动我们也不动。对峙了几分钟后,牛掉头上山了,我们松了一口气,两个人都神色慌张,紧张到脸色发白。低头看东西丢了一地,收拾衣物,用深色的衣服把红色的衣服包起来,背包捡起来,手杖拾起来。牛已经走远,小崔才觉得右腿小腿疼到站不起来了,慌忙中不知怎么碰到了腿。后来分析,可能因为着急,手杖上的手环来不及摘下,脱衣服的动作又很迅速,可能是手杖甩过去,自己把自己打了一棍。



都说牛是色盲,但是西班牙的斗牛士用红布挑逗牛,引发牛暴躁情绪。静止的红色牛大概看不到,但是运动者的红色确实可以触动牛的视觉神经。朝台第一天小崔这件红色冲锋衣已经成功引起了牛的注意力,那天也是慌忙中将衣服扔到路边,才避免了牛群的争锋,我们调侃小崔天生丽质,气质绝佳,成功地引起了五台山牛的追逐。




记得小时候穿了一件红色的棉袄,跟着妈妈赶着我家的老黄牛去拉水,冬天雪后,天地一片白色,只有我的衣服是红色。养了十来年的老牛应该是十分温顺的,但是当它看到红色时候,毫不留情的将我顶撞到地上。后来人们说牛最怕见红色,我的红色上衣触动了他的神经器官,要不是因为牛已经驯服,情况可能更糟。




等我们上坡之后,发现那两头牛也来到了大路上,林间跑出一头小牛,三头牛并排走到那草甸上。我突然想到,牛是不是怕我们伤害他的小牛犊,为保护小牛犊才有如此暴躁之举。与牛对峙心有余悸,下坡的时候我不敢靠近牛,看见有小牛犊正在吃奶,想拍下这温馨的一幕,又怕母牛发怒,只好作罢。袁队说他不怕,背着红色的背包,还把相机伸到牛肚下面,用最佳的角度拍下小牛吃奶的照片,我戏称母牛不会对男的动怒。



  

大自然的神奇,让万物生命都极具灵性,一路上遇见牛、马、兔,还有狐仙,都是上一世结的缘,今世匆匆相逢,所有遇见都是天经地义的,顺理成章的,不然为何不在其他地方相遇,为何不与其他生命相遇呢?

除了牛、马、兔、狐,一路上还邂逅了许多的花草树木,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五台山的树很多,尽是高大的云杉。草很多,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都伏着地皮,随坡就势。花也很多,红的、蓝的、紫的、白的、黄的、粉的,各色各样,难以尽述。凡我见到者,凡我喜欢者,我都会多看几眼,都会夸花儿开的漂亮,还会为她们拍照。草木都有生命,它们不会像人那样说话,但她们都是与我有缘才会相见,才会在风中摇曳,才会在雨中送出花香,才会在疲惫中送来温馨。

感恩所有遇见,感谢所有遇见。




本文转载自保德新青年



海魂情
走进蓝色海魂,倾听军旅人生; 这里有感人至深的强军故事,也有那海军独有的诗和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