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分享】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文摘   2024-05-17 22:04   陕西  

哈喽呀~

又和大家见面了

快来看看今天小科给大家的分享吧~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南极-艾托肯盆地是在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最大的撞击坑,直径大约2,500公里,深约13公里,它是整个太阳系中已知的撞击坑中最大的之一 (第二大的是火星南半球的希腊平原);它也是被公认在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1]。在月球上相对的两侧各有一个同名的地形:艾托肯 (环形山) 在月球背面的南半球北边,而在正面南极点上的就是这个盆地。从地球可以看见这个盆地外缘的巨大山脉,有时也称为"莱布尼茨山链",但是这个名称没有得到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正式认可。

嫦娥六号探测器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一同研制,系统组成相同。

      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嫦娥六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李天义介绍,轨道器主要负责“去”,飞到月球背面去和返回地球;着陆器主要负责“下”,落到月球背面上并进行样本采集;上升器主要负责“上”,携带采集的样本从月球背面飞起来;返回器主要负责“回”,携带月壤返回地球。嫦娥六号探测器总重8.2吨后续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留轨运行,着陆器承载上升器择机实施月球正面预选区域软着陆,按计划开展月面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

      据悉,嫦娥六号任务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53天,任务周期长,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每个阶段环环相扣。相比2020年实现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需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实施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同时,嫦娥六号任务将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球样品实验室分析研究等科学探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为什么要在月背采样?

      月球的结构由月核、月幔、月壳等结构组成,通常在月表采样,只能获得最外层的风化层月壤样品。而南极-艾特肯盆地是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撞击坑,这次大撞击事件,很可能让原本存在于月球深部的物质“翻”到月表。将古老的月壤样品与年轻的样品进行对比,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有望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月球演化等科学问题。

      此次嫦娥六号探测器的着陆和采样地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阿波罗盆地。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整个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撞击坑之一,被公认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是月壳演化三个独立的地体之一,可能保存了月球上古老的岩石。而阿波罗盆地是南极-艾特肯盆地中最大的艾肯纪峰环盆地,其挖掘深度最深,整体的月壳厚度很薄,可能挖掘到月壳甚至月幔的深部物质。

      在这里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研究,将填补人类获取月球背面样本的空白,开启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演化差异、电磁场演化和地球大气演化等重要科学研究的全新视角,对月球科学新突破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月背如何与地面联系?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因为潮汐锁定,月球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嫦娥六号要到月球背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中继通信链路,才能实现与地面的正常通信。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搭建起地月之间“通信桥梁”。鹊桥二号目前正在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上稳定运行,它不仅能提高通信速率,提高对月球南极区域的通信覆盖能力,还可以节省燃料,保证在该轨道上长期驻留。同时鹊桥二号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任务扩展能力,星上用于中继通信的软件大部分都可以在轨升级,能够灵活适应后续新的任务需求,是名副其实的“服务之星”,将为嫦娥六号及后续任务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中继服务。因此,鹊桥二号也被誉为探月四期工程的“总开关”。

      南极-艾托肯盆地是在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最大的撞击坑,直径大约2,500公里,深约13公里,它是整个太阳系中已知的撞击坑中最大的之一 (第二大的是火星南半球的希腊平原);它也是被公认在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1]。在月球上相对的两侧各有一个同名的地形:艾托肯 (环形山) 在月球背面的南半球北边,而在正面南极点上的就是这个盆地。从地球可以看见这个盆地外缘的巨大山脉,有时也称为"莱布尼茨山链",但是这个名称没有得到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正式认可。


编辑|雷佳

校对|尹文润  钱昌铠   岳玉婷 

审核|邓博文  

1

END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协会
西建大科技协会是服务于建大学生的校内社团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