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月球吗
现在随着小科一起来探索吧
看看你对月亮了解有多少
01
(月球的表面)
1
什么是月球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婵娟、玄月、玉盘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科学界普遍认为,月球的实际年龄在 40 亿年以上,地球和月球的年龄非常接近,都被估计为 45 亿年,而地球要稍微早一些。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
2
月球的相貌和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又叫做月坑)是月球表面最为显著的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球。关于环形山的形成原因,科学界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所致;另一种则是月球上的火山喷发后形成。月球并不是圆的,虽然拍摄月球的照片都是圆的,但由于地球引力及月球自转的影响,月球的形状呈现出略扁的球状,而不是圆形。
3
月球的内部结构与成分是什么?
月核:位于月球中心,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密度和质量较大。
月幔:位于月核上面,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它们通过熔融和分异作用形成不同的层次。
月壳:覆盖在月幔上面,是月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厚度不均匀
4
岩石圈组成与性质
岩石类型:月球岩石主要包括月海玄武岩、高地斜长岩和苏长岩等
矿物组成:月球岩石中富含铁、钛、铝、硅等元素,以及多种矿物,如橄榄石、辉石、斜长石。
物理性质:月球岩石具有高密度。
02
月球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人类十分关注的自然科学的基本问题之一。100多年来曾有过多种有关月球起源与演化的假说,但至今仍众说纷纭,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历史上有关月球起源的假说,大致可归纳为共振潮汐分裂说、同源说、俘获说和撞击成因说共4种类型。
共振潮汐分裂说:
乔治.达尔文(C.H.Dar-win) 于1908年提出的。他是最早主张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来的人。此说认为早期地球处于熔融状态,自转速度在冷凝过程中加快,因赤道离心力大而使地球变为椭球,自转周期为2小时;在太阳潮汐作用下引起北振,使地球之潮汐逐渐增高,最后使- 部分(约为总质量的1/10)分离出来,逃逸到大于洛希极限(约3 个地球半径)的距离上绕地球运行,形成原始月球。此两星体每2 小时自转一次,4小时内相互绕转一周,因潮汐摩擦迫使它们发热,以致两星体虽在冷却但仍为高温。太阳风驱除大部分气体,月球一半以上失去质量,因而月球上缺水、挥发分元素以及亲铜元素(Cu.Zn.S.Se.As.B),形成现在的质量为地球1/8的月球。
同源说:
月球形成的同源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姐妹或兄弟关系,它们在太阳星云中相距较近,形成过程相似,属于同时形成的“兄弟”。这一假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在太阳星云的同一区域形成的,但是月球形成时间比地球稍晚。地球形成时,铁等金属元素较多的粒子聚集成地球的原始胚胎,月球则是由残余在地球周围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的。因此,现在月球的密度比地球小12。
俘获说:
泰勒(Taylor,F.B. )于1910年提出,目的是为了解释地壳水平运动的机制。他认为月球原为一个独立的行星,其运行轨道眶地球轨道甚近。在白垩纪末,当这个行星运行得更靠近地球时,落入地球的重力场中,被地球俘获而成卫星。地球获得月球作卫星时,引起了强大的固体潮汐,导致地球运转的速率发生变化,于是原在两极的大陆便向赤道位移,并分裂成肺叶状。这种向赤道的大陆漂移,便导致环绕两极的环行山脉和弧形山脉。他的这种观点受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撞击成因说:
45亿年前,地球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炽热的碎片最终形成了月球。
月球起源说
03
1
月食
月食: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阴晴圆缺指的就是月食。它是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而无法反射阳光,从而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
2
血月
通俗说就是天空出现红色的月亮,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月全食现象。这是因为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红色光可以穿透过来,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从而使我们看到了“血月”。
3
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是1979年由美国占星师理查德·诺艾尔提出的名词,是一种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是指月球在椭圆轨道上最接近地球时,出现在天空中看起来最大、最明亮的状态,此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最近,看起来比平常更大更亮。
3
日月同辉
是由于地球绕太阳与月球绕地球的转动周期不同造成的。日月同辉天象被肉眼直接观测到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般在秋季天空晴朗、能见度高的月份的农历十一至十三可以看到。
04
蓝月亮并非指蓝色的月亮,它是指一个月内出现的第二次满月现象,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象,每三年才会发生一次。在天文历法中,当一个月出现两次满月时,第二个满月就被赋予一个充满神秘浪漫色彩的名字,即“蓝月亮”。
其实在白天的时候,月亮并没有消失,只是因为太阳光过于强烈,从而把月亮的光芒给掩盖了。另一方面,月亮也有可能被天上的云朵给阻挡,从而导致我们在白天的时候很少能够看到月亮。因此,如果某一天太阳光的强度较弱,我们就可能在白天的时候也能看到月亮。
月球正在逐渐远离地球,每年远离地球约3.8厘米。月球远离地球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作用不均匀,导致月球的形状发生略微变形,这种形变会不断跟随月球运动,在月球减速时,它会向更远离地球的轨道移动,这样在它绕地球的轨道上,离地球的距离就会不断增大,最终导致月球逐渐远离地球。
为了纪念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将7月20日作为人类月球日。
(人类月球日)来源:科学新知岛
编辑 | 王俐茸
校对 | 岳玉婷 钱昌铠 尹文润
审核 | 邓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