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又来和大家见面啦~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
最新赛事和科技新闻
科技赛事
1. 2024年“工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
2. 2024年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
3. 2024年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创意节
一、
2024年“工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
大赛介绍
2024年的“工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大赛,将继续以数智金融为核心内容,下设“个人金融、场景金融、美好生活、无界创想”四大选题,充分推动高校师生为新时代金融科技事业注入蓬勃活力,以赛促学,结合国家对数字金融发展的新论断、新要求,在守正基础上持续创新,挖掘优质金融创新方案,共同打造数字时代的金融标杆产品,为广大青年学子提升实践能力,创新研究成果。
大赛面向海内外高校学生,致力于探索金融科技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促进相关专业跨校和校企交流,进而促进创新人才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基础,持续推动金融科技技术发展和产业创新。
大赛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与国家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与高校学生拉近距离、积极互动,促进创新驱动科技发展、科技引领社会变革,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助力教育领域科技创新,践行工商银行社会责任担当。
大赛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三人行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赛须知
1.参赛对象
凡全日制各类高等院校(含境外正规高校)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可报名参赛。参赛作品可由个人或团队(团队总人数不超过3人,需指定一名团队长)完成。
2.作品范围及活动时间
大赛将继续以数智金融为核心内容,下设“个人金融、场景金融、美好生活、无界创想”四大选题,充分推动高校师生为新时代金融科技事业注入蓬勃活力,促进高校师生深入了解金融科技发展前沿,挖掘优质金融创新方案,共同打造数字时代的金融标杆产品。
(1)大赛宣讲:2024年10—11月(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进校园等形式宣讲)
(2)报名及提交作品:2024年11月底截止
(3)省赛:2024年12月
(4)全国现场赛:省赛后开展
3.报名方式
(1)大赛PC端报名:参赛者通过登录大赛官方网站,填写相关报名信息注册用户。同步开通移动端报名微网站(www.gonghangbei.com)
(2)移动端报名:大赛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工行杯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底部导航栏"我要报名"
(3)报名截止时间2024年11月底
赛程赛制
参赛选手通过作品征集、省赛、全国区域赛进行评比选拔,最终13组选手将入围全国总决赛。
★ 大赛宣讲(2024年11月)
将通过线上直播形式进行宣讲,同时在大赛官方公众号、大赛官方网站进行图文预热及图文宣传;
★ 作品征集(截止至2024年11月底)
参赛选手通过大赛官网进行报名;
★ 省赛(2024年12月)
由工商银行各分行组织省级比赛;
★ 全国区域赛(2024年12月)
划分全国五大赛区进行现场舞台展示,由评委进行提问打分环节,最终选拔出全国前13名进入总决赛;
★ 全国总决赛(2025年1月上旬)
总决赛13名参赛选手将通过现场舞台展示、创新作品展示、评委提问等环节现场决出名次。
奖项设置
1.工行招聘绿色通道
进入全国区域赛的52组优秀作品主创团队成员将进入工行招聘绿色通道,工行将向团队成员提供行内实习机会。符合工行招聘录用条件,且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在通过统一笔试后,可直接获得工行offer。
2.大赛奖项
★全国现场赛荣获特等奖主创团队(5组):20,000元大赛奖金
★全国现场赛荣获一等奖主创团队(8组):10,000元大赛奖金
★全国现场赛荣获二等奖主创团队(17组):5,000元大赛奖金
★全国现场赛荣获三等奖主创团队(22组):3,000元大赛奖金
参赛要求
为维护大赛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参赛选手如出现以下情形,视为自动放弃大赛一切权益:不服从大赛整体组织安排、不履行大赛组委会相关规定、未按要求提交大赛材料、晋级决赛未按期到场参赛、受不可抗力影响无法进行后续比赛等。
参赛作品须保证原创性,大赛尊重并保护参赛选手提交作品的知识产权,但参赛作品不得涉及知识产权纠纷、抄袭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参赛者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及损失并取消其参赛资格。对于晋级决赛的参赛作品,如涉及技术专利须提前向大赛组委会说明,并签署相关协议。
大赛组委会保留对大赛规则修订的权利,并拥有对大赛规则的最终解释权。
二、
2024年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
大赛简介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是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多家教育厅认定,“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支持,对接联合国国际赛的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大赛始于2012年,每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12届,是高校积极参与的重要竞赛之一。每年有1800多所高校参赛,95%的985、一流大学和100%的知名美院参赛。竞赛采用“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赛制,设立“非命题”和“专题(含命题、公益)“和”创新创业“三个赛道,内容有AIGC、乡村设计、可持续设计、未来设计、国潮·非遗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与视频设计、交互设计、人居环境与规划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时尚设计、虚拟IP及表情包设计、数字绘画及写生、数字摄影、数字音乐等。
大赛秉承“设计为人民服务,培养未来设计师”的理念,坚持艺术与技术并重、学术与公益并重,倡导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设计,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设计,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成为未来的主力设计师,得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权威媒体的宣传报道及联合国机构的称赞。
举办单位
特别支持:“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民政部直管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
主办单位: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委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联合主办:各分赛区负责高校
承办单位:民政部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专项办,上海市工艺美术学会数字艺术设计专委会
国际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赛事平台:未来设计师云平台www.fd.show
大赛理念
设计为人民服务,培养未来设计师
参赛对象
1.普通高校在读本科、研究生(含博士生)、专科生及专业教师。
2.以二级学院/系作为参赛单位统一组织报名,不接受个人报名。
竞赛内容
设立以下赛道和内容:
1.竞赛赛道
非命题赛道:不严格限定主题,以社会热点、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
创新创业赛道:产品落地后的销售额纳入评审指标
专题赛道:含命题赛道(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设立命题专题赛)和公益赛道:
A类:视觉传达设计 I类:数字摄影
B类:动画与视频设计 J类:数字音乐
C类:交互设计 K类:AIGC
D类: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 L类:文创及城市IP
E类:工业产品设计 M类:可持续设计
F类:时尚及工艺美术设计 N类:未来设计
G类:虚拟IP及表情包设计 O类:乡村设计
H类:数字绘画及写生 P类:国潮·非遗设计
2.竞赛组别
大学生组: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细分小组。
教师组:不分小组。
竞赛赛制
采取“五轮三级”赛制,采用“校级赛-省级赛-全国赛”三级赛制,经过“校级赛”--“资格赛”--“省级初赛”--“省级决赛”--“全国总决赛”五轮竞赛。
竞赛赛程
★11月:启动赛事、发布赛事方案、学校报名
★11月 - 6月:校园巡讲、命题单位实地考察、创作作品、学校初选
★6月底:学校选送作品上报参赛
★7月-8月:作品评审(省级赛、全国总决赛)
★8月底:公布评审结果
★11月中旬:颁奖典礼
注:命题及公益赛事的时间,依各赛事公告为准。
三、
2024年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创意节
大赛简介
中国大学生创意节(中创节)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是以”关注美育,参与创意,享受创造,实力创业"为核心的全国性活动。中创节一年一届,赛事围绕"美育和创意”,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为高校美育创新成果和学生创意理念转化搭建平台;培养审美能力、选拔创意人才、激励多元创新、扶持精准创业、辅助美育教学五大举措,为高校优秀创意人才提供创业就业保障。遴选优秀创意作品和创意人才,纳入后续创业扶持计划,打通高校创意学生群体的创业就业通道,为中国打造国际文创中心储备人才输送人才。
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创意节以“青春创想美育筑梦"为主题,汇聚大学生的智慧与激情,共同探索美育在新时代的战略意义与强国价值,以青春之名,共绘建国75周年的辉煌篇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本届创意节围绕“创意助力美育浸润”面向大学生征集6个分类的优秀作品,并设2项组委会特别命题,通过激发创新思维、孵化创新项目、提供创意扶持,转化大学生优秀文化创新成果,扶持、推荐一批具有优秀创新创意能力的大学生与优秀企业对接,为本市大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与转化创意的平台,助推高校美育创新发展,共同培育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活动主题
本届创意节以“青春创想·美育筑梦”为主题,汇聚大学生的智慧与激情,共同探索美育在新时代的战略意义与强国价值,以青春之名,共绘建国75周年的辉煌篇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11月30日
参赛对象
全日制高等教育院校2024年在籍在校学生均可报名参赛(含应届毕业生)
奖项设置
常规赛道和命题赛道每类均设“一、二、三等奖”以及“优胜奖”若干;
常规赛道每类一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将获得“优秀指导奖”;
对积极组织、参与面广并取得一定成绩的高校,授予“优秀组织奖”。
常规赛道作品分类
本届大赛常规赛道共征集6类作品:
1、创意美术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画、书法、综合、油画、版画、插画、雕塑、公共艺术、纤维艺术等。
2、创意产品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家具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手工艺设计、文创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互联网产品设计请选择“创意交互设计”)。3、创意摄影包括但不限于艺术摄影、商业摄影、纪实摄影、时尚摄影、微距摄影、航拍摄影等。
3、创意视觉传达设计包括但不限于VI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装帧设计、插画设计等。
4、创意短片10分钟以内的短片,包括但不限于广告片、微电影、MG动画、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像素动画、国潮动画、定格动画等。
6、创意交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UE用户体验设计、HCI人机交互、SD服务设计、交互媒体艺术、VR虚拟现实、数字产品等。
命题赛道单元概览
1.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鼓励参赛者围绕中医药文化叙事传播、健康养生产品创意以及中医药国际化路径探索等方向,鼓励青年学生用创意作品,展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助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品征集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美术绘画、产品设计、工艺产品、宣传海报、包装设计、新媒体艺术装置、故事动画、摄影等。
2. 红色文创
要求参赛者依托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探索传承路径,充实和丰盈美育的内核,让美育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征集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美术绘画、产品设计、工艺产品、包装设计、新媒体艺术装置等。
参赛须知
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CCFCSCN】注册报名,电脑端登录官网【www.ccfcs.cn】点击“报名参赛”并按要求上传提交。参赛作品网上提交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30日。晋级决赛的作品,需要补交作品高精度文件及作品其他资料,用于决赛和优秀作品展等活动。
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上海大学、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艺术教育协会
协办单位: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盈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官网:www.ccfcs.cn
「READING」
科技新闻
1. 全球首颗静止轨道微波气象卫星在中国航展正式亮相
2. 一箭15星!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展现中国航天新实力
3.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一片超薄柔性玻璃里的科技“硬”实力
全球首颗静止轨道微波气象卫星在中国航展正式亮相
近日,在珠海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全球首颗静止轨道微波气象卫星正式亮相,标志着中国在气象监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颗卫星装载了毫米波、亚毫米波探测仪,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高频次三维探测大气温度、湿度等要素的能力。
据了解,该卫星的亮相将极大提升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一创新技术不仅将填补国内外在静止轨道微波气象卫星领域的空白,还将为全球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支持。
此次中国航展上,全球首颗静止轨道微波气象卫星的亮相,展示了中国在气象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和领先水平。未来,我们期待这一技术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气象监测和灾害预警领域,为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箭15星!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展现中国航天新实力
近日,中科宇航自主研发的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成功发射,成功将1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此次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不仅是中科宇航在航天发射领域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
此次发射的15颗卫星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农业监测、气象观测、灾害监测等,将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这些卫星的成功发射和部署,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五次飞行,同时也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实力,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能够有更多像力箭一号这样的优秀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一片超薄柔性玻璃里的科技“硬”实力
新华社合肥11月11日电(记者朱斯哲、吴慧珺、陈涵旸)玻璃能薄如蝉翼且“可作绕指柔”?连续弯折超过百万次也不会折损断裂?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研院集团”),见到了玻璃“黑科技”。这片玻璃看上去犹如一层薄膜,厚度30微米,约等于一张A4纸四分之一的厚度,弯折寿命突破百万次……
“这是目前全球能够工业化生产的最薄的柔性可折叠玻璃,研发人员通过化学减薄技术让其先变‘薄’再变‘卷’,使得它硬度高、耐刮擦、折痕轻。”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柔性显示材料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树立指着正在不断弯折的一片玻璃向记者介绍,这款玻璃在柔性和可折叠方面的性能领先同行业,可被广泛应用于折叠手机、卷轴电视机、柔性医疗检测装备等产品领域。
超薄电子玻璃、柔性可折叠玻璃、发电玻璃、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玻璃,玻璃新材料早已融入生产生活中,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上天入地的大国重器,都有玻璃新材料的身影,而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生产国。
过去,我国还不完全掌握柔性可折叠玻璃的研发生产技术,近年来,中研院集团等企业凭借自主创新在这一产品领域实现了国产化,这是我国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下,探索前沿技术创新创造出的颠覆性新产品。
研究人员在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检测镀膜玻璃亲疏水性(1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傅天 摄
“玻璃研发生产是系统工程,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的产业化更是难上加难。仅配方就需要上千次实验,有了配方,还要通过小试、中试来验证能否产业化,再根据材料的特殊性能设计专属生产线,生产线调试后还面临良品率的爬坡等,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数不清的技术节点需要攻关。”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曹欣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的带领下,团队成功突破了各个环节关键核心技术,让昔日的技术痛点变成了如今的产业竞争制高点,“回望来路,虽苦犹荣。”
柔性可折叠玻璃的研发生产是我国基础工业领域“点砂成金”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近年来,中研院集团坚守玻璃新材料主业,相继研发生产出包括柔性可折叠玻璃、发电玻璃、药用玻璃等在内的一大批“中国首创、世界领先”的玻璃新材料成果,也充分保障了我国电子信息、半导体、汽车、新能源、深海深空等领域产业链安全。
蚌埠市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正在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在玻璃新材料产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产业生态优势。
近年来,蚌埠市充分发挥中研院集团、凯盛科技、国显科技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改革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发展出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已形成“高纯石英砂—高强度盖板玻璃、超薄玻璃基板、柔性玻璃—ITO导电玻璃—触摸屏—显示模组—终端应用产品”的全产业链。
· END·
文稿 | 袁嘉忆
编辑 | 程卓青
校对 | 黄闵媛 邢朵朵 李春雨
审核 | 邓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