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日记选编

文摘   财经   2022-09-11 15:08   四川  

中秋节最大的新闻之一莫过于俄军在东部战场的溃败。我在全球宏观大群里面一直半开玩笑的讲,如果在南部战场取得突破,东部战场实际上是不用打的。就战争本身而言,俄乌战争已经没有太大悬念。回看我在6月初的日记,当时有一个大胆猜测,那就是年底结束战争,这依然是有可能的。

这场战争是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争。我是在2022年1月20日第一次在日记中正式的开始跟踪和分析乌克兰战争。其实关注更早,我应该是在2021年11月就意识到情况的一些变化,在12月份卧虎藏龙的年会里面,我把俄乌冲突作为2022年最大的一个地缘政治冲突选项了。

日记的日期基本都是我认为重要事件的时点。整个过程中,情绪的低点出现在3月9日,那天,如果欧美国家支持乌克兰,战争本可以是更早结束的。

6月份以后没有日记,是因为战争的发展并没有新的超出预期的部分,当然,昨天可以认为是一个新的阶段了。

把这段时间公开发表的战争日记汇总后在公众号发表,离上一篇公众号文章已经过去差不多2个多月了,实在对不起还没有取关的读者。当时的分析,预测,肯定很多荒谬错误的地方,读者一笑即可,谁让我们是天天被市场打脸的人呢?

最后:致敬伟大的乌克兰人民,自由和尊严从来都是争取而来的。我们也见证了一个伟大国家的新国父诞生,他跟我们一样,曾经都是个普通人。


关注俄国对乌克兰的最新进展

这是今年风险资产一个真正可能的触发因素。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俄国已经屯兵10万到了边境。这里面就存在很多变数。

 

Biden Expects Russia to ‘Move In’ on Ukraine, Warns Putin Again

Sanctions response will be a ‘disaster’ for Russia, Biden says

‘Minor incursion’ might prompt a lesser response, he saysBy Jennifer Epstein and Nick Wadhams

(Bloomberg) — President Joe Biden said he thinks Vladimir Putin doesn’t want a full-blown war but will “move in” on Ukraine after amassing 100,000 troops on its border, part of an extraordinarily blunt assessment of Russian intentions and the West’s likely response.

“I’m not so sure he has — is certain — about what he’s going to do,” Biden said of his Russian counterpart during a nearly two hour-long news conference Wednesday marking his first year in office. “My guess is he will move in, he has to do something.”

While the president said the U.S. and its European allies are united on making sure Russia faces “severe economic consequences,” Biden acknowledged what his top aides have so far said only in private: that NATO allies are divided about what to do if Russia takes action against Ukraine that falls short of an invasion.

“I think what you’re going to see is that Russia will be held accountable if it invades,” Biden said. “And it depends on what it does. It’s one thing if it’s a minor incursion and we end up having to fight about what to do and not do.” If Putin chooses to continue or ramp up cyber attacks on Ukraine, Biden said, “we can respond the same way, with cyber.”

WATCH: “I’m not so sure he has, is certain, about what he’s going to do,” Biden says. “My guess is he will move in, he has to do something.”

Biden’s mixed messaging on Ukraine will be seen by his political opponents and some adversaries as giving Putin a green light to, at the very least, continue harassing behavior against Ukraine. For the same reason, his comments could cause heartburn among European allies and his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who was in Kyiv Wednesday seeking to show support for Ukraine’s leaders ahead of a meeting with Russia’s foreign minister on Friday.


After first suggesting the U.S. might not respond as forcefully if Putin launches a minor incursion, Biden later sought to clarify that any invasion would prompt sanctions, while other Russian actions such as cyberattacks would provoke a different response. And he struck an alarmist tone, saying he was worried “this could get out of hand, very easily get out of hand,” given Russia’s status as a nuclear state.

Joining NATO

Nor were those the only surprises from Biden. He also said something else his top aides and allies have been reluctant to concede: that Ukraine is unlikely to be admitted to NATO any time soon.

“The likelihood that Ukraine is going to join NATO in the near term is not very likely based on much more work they have to do in terms of democracy and a few other things going on, and whether or not major allies in the West would vote to bring Ukraine in right now,” Blinken said.

A formal promise to never allow Ukraine into the Western military alliance is a key demand of Putin, who wants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to withdraw to its borders prior to 1997. The alliance has repeatedly said that demand is a non-starter, and it’s not clear if Biden’s remarks — inadvertent or not — will be enough to assuage Putin.

Even as Biden’s news conference continued, officials at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ought to clarify the president’s remarks. Spokeswoman Emily Hornesaid on Twitter that the president “was referr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litary and non-military/para-military/cyber action by the Russians. Such actions would be met by a reciprocal response, in coordination with Allies and partners.”

After the conference ended, the NSC said in a statement that “President Biden also knows from long experience that the Russians have an extensive playbook of aggression short of military action, including cyberattacks and paramilitary tactics. And he affirmed today that those acts of Russian aggression will be met with a decisive, reciprocal, and united response.”

Pressed during the news conference on whether he has determined Putin is definitely going to attack, Biden said “I don’t know whether he’s decided if he wants to do that or not.” In a response that wandered into how Putin views Russia’s role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 Biden said the Russian leader’s decision might depend on which side of the bed he wakes up on one day.

While top U.S. officials have stepped up their warnings in recent weeks about Putin’s likely intentions — and Russian officials continue to say they don’t plan to invade — Biden’s remarks were the starkest yet about the crisis on the border. He emphasized that a major attack would prompt a devastating economic response.

“If they actually do what they’re capable of doing it is going to be a disaster for Russia.” Pressed on whether sanctions are an effective tool against Putin, Biden said “he’s never seen sanctions like the ones I’ve promised will be imposed if he moves.”

Punishing Sanctions

An administration official, briefing reporters after the news conference, laid out a case for punishing sanctions against Moscow and said Russia’s economy isn’t well-positioned to handle the measures.

The official, who asked not to be identified discussing potential actions, said the U.S. knows how to target Russia’s bigges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le limiting the impact on the U.S., European and global economy. The official said there is a convergence with European allies on export restrictions to hit Russian industry, adding that financial markets are just beginning to realize the potential scope of actions.

Yet Biden acknowledged it would be crucial, and potentially difficult, to keep NATO united on the response to a move short of all-out war on Ukraine. “That’s what I’m spending a lot of time doing,” Biden said.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NATO as to what countries are willing to do, depending on what happens, the degree to which they’re able to go.”

There are also clear signs that European nations aren’t on the same page when it comes to the package of sanctions that would hit Moscow following a full attack.

Read more: Europe Sidesteps Specifics on Russia Sanctions Despite War Fears

Some European governments have expressed anxiety that hitting Russia hard could damage their own economies, or perhaps spur Putin to cut off essential gas supplies to them. And because the bulk of any European Union-wide response would have to be agreed to by all 27 member states, several governments are keen to avoid a full debate for now, fearing it would advertise potential differences.

As a result, rather than laying out agreement on specific actions, a draft of a joint statement that European Union foreign ministers will be asked to adopt on Monday is mostly limited to echoing what the bloc’s leaders agreed last month.

Blinken will get a chance to further explain the president’s views — and press for European unity — during meetings in Berlin on Thursday, where he is scheduled to meet with new German Chancellor Olaf Scholz. Blinken suggested the U.S. knows the ball is really in Putin’s court, that the Russian leader will ultimately decide on whether the crisis is resolved peacefully or not.

“We need to see where we are and see if there remain opportunities to pursue the diplomacy and pursue the dialog,” Blinken said after wrapping up his meetings in Kyiv. –With assistance from Josh Wingrove, Jenny Leonard, Jennifer Jacobs and Justin Sink.

如何阻止普京?

2014年俄国入侵克里米亚半岛和顿巴斯,当时西方国家反应之柔弱还是让我学习和理解了很多地缘政治的真实课题。七年过去了,俄国再次屯兵乌克兰,规模远大于上次,普京也明确提出了一个方案,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北约停止东扩,同时极大的弱化乌克兰,其理由当然是俄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在洲际导弹遍布的欧洲,这种要求其实是没有现实意义的。现在是给美国及NATO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2014年的经济制裁对俄国的影响非常有限,现在酝酿的新经济制裁看起来也不会让普京真正退步,包括让俄国退出SWIFT系统,这相当于切断了俄国跟美元金融市场的关系,目前伊朗是这种状态。

如果美国和西方盟友会比较激烈的应对,会是怎样的模式呢?这篇分析提出了多种可能性。作者正是2014年美国驻北约的参谋。大家都比较清楚,如果不对普京进行真正有效率的威胁,2014年的教训就是白白浪费了。关键是如何做到对普京置信的威胁,推荐圈友阅读这篇文章。

 

What It Will Take to Deter Russia _ Foreign Affairs

乌克兰危机全面简要分析

  • 普京集团的近期和中期目标

    • 进一步削弱乌克兰军事能力

    • 推翻乌克兰现政府,扶植傀儡政府上台

    • 冻结北约东扩,冻结武器和军事基地部署

    • 最终让乌克兰成为一个分裂的失败国家,不排除让乌克兰东西分裂成两个国家,东部并入俄国,就像历史上多次发生的那样

  • 普京集团真正的目的

    • 维护以普京为核心的俄国精英圈子的统治地位

    • 继续挑战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和基本原则,测试美国和盟国的底线

    • 争取形成一个以俄国利益为核心的新的局部地缘政治秩序,扩张俄国的实际控制地盘

    • 应对国内的不满情绪,继续打民族主义的牌

  • 后续的各种连锁反应的关键节点:

    • 欧洲和美国到底如何对待欧洲之门的地缘政治地位,是放弃还是应对

    • 欧洲如何在选民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能源安全、军事安全、欧盟内部团结等多个冲突目标中,做出艰难选择

    • 如果欧洲和美国继续2014年的绥靖政策,只会鼓励俄国进一步沿着危险的道路走下去

    • 欧洲的真正威胁来自于新欧洲,这将迫使老欧洲的政治精英和民众做出选择

    • 俄国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正如我们在叙利亚看到的那样,扩张主义一旦受到压制,俄国并没有多少本钱

俄乌冲突开始影响金融市场

一开始主要还是情绪性的。对欧洲的影响会远远大于对美国的影响。今天美元的升值已经在表现出这个特征。

 

这个不确定性还在发展过程中,现在对价格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对人民币金融资产也会有情绪上面的影响。

复盘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期间全球金融市场表现

严格的讲,2014年乌俄危机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4年3月克里米亚半岛一系列的复杂举动,以3月6日公投的方式加入俄国。期间进行了非常大量的政治、军事、外交、街头运动。具体的过程可以参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

 

第二阶段是西方持续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以后,2014年底卢布的大幅贬值。有人称之为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这个部分我自己是完整参与了做空卢布的交易。有空的时候我把当时的交易日记发布在圈里面。

 

今天复盘第一个阶段。因为这和我们当下的阶段比较对应。

 

我把复盘的时间段定为2014年2月17日到4月15日,之所以这样定,是因为事件发展的时间轴和金融市场的反应开始吻合,说明市场开始对这个事件定价。简单总结如下。

1、下跌最厉害的是新兴东欧股票,尤其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股票市场,而俄国股票市场反而不在其列;

2、乌克兰汇率下跌幅度远超俄罗斯卢布;

3、主权债券市场基本不受影响,俄国美元债CDS暴跌;

4、小麦有明显反应,但是并不能确认是不是受此事件冲击,因为当时正好也是季节敏感期。

 

因此,这个阶段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并不大。 

又到了检验世界观的时候了:推演俄乌冲突

我们绝大部分人对世界是基本无知的,首先是我自己无知。其实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民都一样,都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历史,现状。1938年希特勒打算吞并苏台德区的时候,很多英国人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去保护那个远在天边的地方?

 

从深层次讲,基于共识的民主制度和基于相机决策的威权制度,的确在很多时候让人困惑,到底哪个方式更好?所以直到今天还有无数人去回顾几千年前的波希战争,寻求给今天的启发。很多人认为希波战争是东西方文明的分水线,不过我认为没有那么简单。

 

普京是基于19世纪的世界观。这里没有任何价值评价,只是事实评价。这种强制性的世界观应该说永远都有市场。所以很多人都在问一个假设:如果1938年英法联合强硬的对抗希特勒,那么是否还有欧洲二战的爆发?

 

我们今天知道,战争充满了偶然性。1940年的西欧,历史各给了德国和英国一个机会。真正给予机会的只是偶然性。阿登战役和敦刻尔克大撤退,我们事后可以看到,都是在混乱中做出的各种仓促选择。

 

回到今天的乌克兰。我想没有人知道是不是真的会发生大规模战争,甚至包括普京本人在内。普京是一个博弈高手,从数次的决策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理性、冷静,简单说他的抉择都是基于算计和基于对手反应的。叙利亚是一个非常好的战场,以色列、土耳其、俄国、伊朗以各种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在叙利亚测试各种战术和武器装备,我们可以看到俄国和伊朗处于相当的下风。2008年的车臣战争也让人看到俄军的真实战斗能力。

 

所以,普京的下一步更多取决于乌克兰相关利益方的下一步。西方现在需要给出非常清晰的信号,这个信号越清晰,普京的回应才会越理性。美国和北约到目前给出了比较清晰的信号,但是,反过来,我们也看到德国和意大利各自的算盘。意大利是俄国分裂西欧最重要的国家之一,这一次,意大利继续扮演这个角色。这是目前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缺乏一个团结的欧洲,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更加激进的普京。


俄国侵入乌克兰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 普京只在北京停留了大约几个小时

  • 俄国开始从乌克兰撤离使馆人员

  • 乌克兰首都开始实施撤离计划

今天上午的卧虎藏龙月度会议,我专门讲了一下27号日记里面未知的未知,其中第二条就是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的地缘政治危机,讲清楚一点就是台湾和乌克兰。这次与2014年不同,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对人民币资产几乎没有影响,但是这一次很可能不同。原因在于:中国介入事情的程度可能大幅提升了。

 

不排除普京到访北京的时候与中方沟通过乌克兰事件,而寻求中方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股票市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风险事件。我在上午认真分析了1939年美国钢铁股票的案例,不能排除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是构成股票卖压的主要来源。

 

普京团伙的个性和世界观完全具备侵入乌克兰的所有条件。根源在于他们对西方的评估,他们认为西方是邪恶和软弱的。

 

而中国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可能被迫卷入一些经济对峙。而中国的台湾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做一个极端猜想:俄国解决乌克兰,中国解决台湾。

 

这是股票市场让我真正担心的一个地方。希望我是杞人忧天。

俄乌对抗中,美国策略的一个详尽分析

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好分析。我只能说,世界是变化的,我们都需要学习新的东西,尽量不要让自己变得庸俗。

 

U.S. Battles Putin by Disclosing His Next Possible Move


普京在乌克兰的泥潭

与段子手的胡扯不同,我认为目前的俄乌对抗中,普京其实是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我们试着分析一下目前普京面临的选择。附件的文章推荐一读。

 

第一、普京认为西方是软弱的,并不会对俄国侵入乌克兰真正对抗,这是他2014年和这次行动的基本逻辑;应该说,这个看法是有相当合理性的;

第二、但是普京这次低估了拜登政府和欧洲,美国这次的信息战相当有效率,让俄国和普京的下一步行动计划被大量公开,从而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进退两难;

第三、普京明白自己的行为都是短期行为,俄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比例现在是越来越小,已经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商品出口国,时间越下去对他自己和利益集团是越不利的;

第四、普京还有可能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能力,如果入侵乌克兰西部,与2014年会有很大不同,美欧现在军事援助乌克兰,至少可以给俄国人制造更多的麻烦,而车臣、北奥等地,如果在西部战争处于僵持的状态下,会不会有变化,也是巨大的变数;

第五、几乎可以肯定,美国和欧洲会对俄国采取最为严厉的经济制裁,类似对伊朗的策略,基本会将俄国孤立于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之外,俄国当下的通胀本身就已经高企,虽然会有中国的大力支持,但是高通胀,低收入的背景下,对普京的支持率也是有负面影响的,虽然2014年普京的支持率是新高;这个问题会是普京非常慎重的;

第六、就算顺利弱化和分裂乌克兰,实现短期战略目标,但是,俄国自己会陷入一个巨大的泥潭;

第七、我们从理性的看,俄国是不会大规模侵入乌克兰的。除非普京真的严重的错判了形势。秉持开放的历史观,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因为为了一小部分人的特殊利益,伤害一个国家利益的行为,在历史上简直是司空见惯。

 

 

Putin’s Ukraine Quagmire by Richard Haass – Project Syndicate

俄国人开始熟练的玩弄市场

70年代,苏联是全球商品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经常利用各种消息搅乱全球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小麦、钯金等。克格勃里面有专门的部分,负责操纵商品期货市场。

 

俄国人的类似传统依然被保留了下来。今天巴普洛夫开始扰乱市场,让股指和商品出现了快速波动。

 

这是金融市场最常见的一幕。当市场开始进入到一个不确定性当中,就不断会受到各种短期冲击。卢布、原油、欧洲股票都受到非常明显的影响。

 

至于俄国人的真实意图,跟这些所谓的表态没有什么真正的关联。普京现在的确非常被动,如果现在主动撤军,如何向国内的支持者交代?如果不撤军,这样僵持下去,那么就需要一个漂亮的台阶。也许是乌克兰承诺多少年内不加入北约,或者类似的。

 

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我们会看到一些密集的外交穿梭。德国总理今天下午到达乌克兰,明天去莫斯科,接下来,不排除意大利,英国都有人去参与做戏。

 

这个时候,稳妥的做法是降低跟俄国相关的头寸比例。

 

目前需要降低一些商品的仓位。中国债券的空头相对而言,更加明确一些了。

俄乌冲突中的北京顾虑

如果俄国入侵乌克兰,对北京而言,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今天中午的局势紧张信息出来后,中国股票下跌,债券上涨,充分证明了这是一个风险事件,对中国不是利好。这是金融市场的膝跳反应。

 

一种陈词滥调,俄乌冲突有利于中国,因为西方会集中对付俄国。这是一个短视,因为他们忽视了北京在冲突中的定位。

 

北京如何选择,现在依然未知。我们只能做一些推测。

  • 据说2月4日以后,中国最高领导层持续了几天会议,讨论俄乌冲突。

  • 这里的关键是:现实地缘政治主义获胜还是朋友的敌人是敌人这种观念获胜?我不知道

  • 从现实主义出发,对中国是利好,因为中国可以采取作壁上观,同时压低从俄国进口能源的价格,但是这也需要平衡,多大的购买量不至于引发西方的制裁?

  • 从教条主义出发,对中国是利空。因为面临着与欧洲的贸易关系,与美国等的贸易关系,的全面威胁。

  • 问题在于中国如何定义自己的核心利益,以及与西方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当下是无法得出清晰结论的,当然,我们希望看到一个现实主义的中国。

俄乌危机继续发展

进展如下:

  • 俄国并未从前线撤军,反而,在加大军事设施构建;

  • 美国和俄国依然在进行外交谈判,布林肯在联合国一个会议上继续披露俄国可能的入侵计划

分析如下:

  • 俄国迄今并未得到任何实质性好处,这会损坏普京的民意基础

  • 要关注俄国国内不同的极端力量,这些极端力量会从左右两个方面对普京形成真正威胁

  • 所以,对峙危机还会持续

  • 从战术上看,俄国入侵-给乌克兰造成重大的不安-快速撤回边境 这种战术动作是完全现实和可能的,但这些动作并不是白做,俄国必须得到某种实质性的利益

  • 到目前乌克兰和欧美没有在实质性问题上让步的动作

  • 英美对全球公开俄国计划,某种意义上也让自己没有了退路,二战前的那种黑幕外交时代早就过去了,如果欧美牺牲乌克兰,那么,也是对自己民意的极大伤害

  • 所以,继续对峙,擦枪走火的事情会时有发生

  • 整个事件真正的发令枪在普京手里,西方和乌克兰只是被动防守,进攻一方决定了事情的节奏和结果

俄罗斯对乌克兰入侵的可能性继续增加,梳理俄国过去30年外交思路变化史

我之前有一个非常粗略的估算,就是大概30%的可能性,俄国会以某种方式侵入乌克兰。而最近的发展,让我更加相信,战争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

 

关键的发展是:

 

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俄国入侵,西方无法对俄国宣战;西方已经明确了对俄国的经济战策略,他们忘记了一点,普京集团和俄国利益的分离,经济战并不能遏制普京;

 

疫情期间,普京更加封闭,精神状态可能处于比较偏执的状态,而他们从世界观上面,认定了东升西降,他们真的怀有改变现有秩序的想法;

 

中国方面的慎重态度非常值得琢磨,普京到访中国一定是带来了至关重要的信息;

 

目前西方的策略让普京找不到台阶,双方的核心诉求差距较大,这种被羞辱的感觉更容易让普京采取极端行为,更何况,他认为极端行为的后果并不严重;

 

今天美国外交事务整理了过去30年俄国外交政策的几个关键变化点,非常值得一读:

 

After the Soviet Union collapsed, many observers expected Russia to peacefully settle into the global political order. Writing in 1992, Andrei Kozyrev—Russia’s first post-Soviet foreign minister—pledged cooperation with the world’s other powers. Moscow, he wrote, would be “an honest partner complying with the established rules of the game.” It would continue to prioritize its national interests, “but these will be interests understandable to democratic countries, and Russia will be defending them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partners, not through confrontation.”

 

Kozyrev, however, warned that many Russians would welcome politicians with a “vision of restoring Russia in its grandeur to the borders of the former U.S.S.R.” And two years later, Dimitri Simes wrote that the country was experiencing “new elements of autocracy and heavy-handedness” that could lead to an aggressive foreign policy. “There is a demonstrable new readiness to use Russian forces stationed in the near abroad,” he noted.

 

After Russia invaded Georgia in 2008, Charles King wrote that the Kremlin “has embarked on a new era of muscular intervention, showing little faith in multilateral institutions.” Then, in 2014, Moscow annexed Crimea. Afterward, Alexander Lukin argued that the decision showed Russia wanted to distance itself from Europe and had “decisively rejected the West’s rul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he contended, had needlessly antagonized Moscow by expanding NATO up to Russia’s door. “It was only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Russia finally reacted to Western encirclement,” Lukin wrote.

 

In a 2016 essay, Stephen Kotkin argued that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s foreign policies were not a response to outside provocations but a continuation of “deep, recurring” historical traditions—especially Russia’s centuries-long pattern of expansionism. Russian leaders had long believed the country’s security was “partly predicated on moving outward, in the name of preempting external attack,” Kotkin wrote. “Smaller countries on Russia’s borders are viewed less as potential friends than as potential beachheads for enemies.”

 

Kotkin maintained that the West should take a firm line against Russian aggression but not overreact. “Russia is actually in structural decline,” he wrote, and the West could likely wait it out. Michael Kofman and Andrea Kendall-Taylor, by contrast, argue that Russia remains far stronger economically and politically than most observers think.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think of Russia not as a declining power but as a persistent one,” they wrote last fall. But few observers believe that the Ukraine standoff will be Russia’s final attempt to expand its influence. “It may be possible to avert a military conflict this time,” Stent writes. “But as long as Putin remains in power, so will his doctrine.”

金融市场进入高波动状态及应对策略

今天A股的下跌,尤其是50和300领跌,是对俄乌局势的膝跳反应。债券的上涨非常温和,说明国内的避险情绪有限。相对欧美金融市场,中国的市场更加封闭,受到的负面冲击会更小一点。但是依然会不断到冲击。

 

目前的策略最好是退出风险资产交易,除了保留跟俄国相关的商品多头,比如,原油,天然气,铝,镍等。静待事情发展到某个阶段,然后继续沿着我们既有的思路发展。

 

这个事情只是冲击,目前还看不到改变资产基本配置的可能性。

 

冲击结束的标准,很可能是来自于中国立场的明确。如果中立,对人民币资产是大利好,如果支持俄国,是大利空,那个时候,我们就要改变基本的 资产配置逻辑了。

俄乌冲突结束的几种模式

与段子手不同,我们知道,金融市场终究会接受任何可能的结束,前提是预期不再变化。 

冲突对金融市场影响结束的几种模式

  • 乌克兰事实上接受分裂,俄国停止进一步行动,表现为没有高烈度战争出现

  • 俄乌产生局部战争,欧美不介入战争

  • 中国明确表态,外交不承认分裂地区,嘴上可以说得很多,但是中美欧的接触明显增加

  • 北约宣布暂时不考虑乌克兰的加入问题,俄国到此为止

  • 市场真正担心的是北约与俄国发生正面冲突,这种可能性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对市场的冲击结束得很可能比大多数人预期的更早。乌克兰人民依然生活在巨大的不幸之中,但是金融市场已经开启了新的一页。

欧美的反应是合理的软弱

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真实对抗的意愿。很多人会指责欧美虚伪,这是一种肤浅的看法,这是不了解现代政治的基本运作法则。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么,对金融市场就是福音,只是苦了乌克兰民众,可以想想1937年到1941年中国孤苦的独立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

 

所以,后续的变化主要还是在于俄罗斯,接下来,会顺其当然的举行公投,并入俄罗斯。这已经是市场充分定价的场景。

 

普京是不是到此为止?还是再下一城?都有可能,越是了解历史的人,越不敢轻易下结论。尤其是当下的普京集团,平均年龄67岁,越来越封闭,对于一个封闭系统,他们可以做出任何超出所谓理性之外的举措。

普京扩大战果的动力看起来足够

关于俄乌下一步发展的猜测,有一个思路就是从之前披露的普京行动目标来看。我们在之前的日记中有明确的记录,目前是最低行动目标,即将实际的占领区域合法化成为俄国的领土。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是以2015年明斯克协议中的停火线还是聂、卢两州作为目标?从俄国的意思看,应该是以两州全部作为目标,非亲俄乌克兰人之前和现在已经大幅撤离了该区。

 

如果俄国顺利的拿下这两个州,这两个州是重工业和矿产基地,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这也只是实现了初步的目标。

 

从普京的角度,这次动员了19万部队,引起与西方的激烈对峙,北溪二线停运的风险,难道只是为了聂卢两州?

 

而欧美的反应,某种意义上鼓励了可以更进一步。更进一步当然最好是更加削弱乌克兰现政府,打击亲俄势力。从这个角度,他们需要等待,或者制造一些机会。可能的方式包括:获取东部和东南部更多的土地,比如克里米亚半岛对面的港口等战略要地,从北边进入乌克兰,威胁基辅等。

 

这是俄乌冲突的真实发展。另一面,就是金融市场会怎么反应?

 

我个人认为不确定性还在发展过程中。原油、铝、镍、小麦依然是最好的对冲风险的工具,可以继续持有多头。而股票等依然是高度谨慎。

理解当代俄罗斯

对于俄国,对于普京,远不能用帝国主义,邪恶这些标签化的说法。交易员如同历史学家一样,应该尽可能用一种完全客观的方式去看待世界。完全的客观是不可能的,能做的也就是尽量避免自己的偏见,尤其是情感。

理解真实一个最大的困难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已经带有一些框架和价值评价。如何去掉这些概念化的东西,去抓住一些本质的东西?


俄乌局势升级,中国态度成为人民币资产的重要宏观因子

昨天外交部例会的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实坦率的讲,我认为这才是最合理的说法,我们之前从地缘政治角度的分析,我一直认为是一种小概率的事件,所以我说的是看到一些乐观,我一直在追踪中国的真实立场,而昨天的例会,立场已经基本清晰了。

 

之前国际分析界一直在猜测,2月4日普京是否诚实告诉了中方后面的安排,目前看,答案很可能是有了明确告知。所以,那几天后面的会议,也许不是讨论立场,而是讨论应对方案了。

 

如果是这种场景,我们可以称之为悲观场景。中国有可能被卷入俄乌冲突,而且是在俄国这一方。

 

这几天股票市场的表现,50领跌,1000上涨,这是典型的在为国际冲击定价。

 

如果有进一步确认的信息,我们有可能对大类资产配置方向做出重大调整。

要充分估计战争的持续性和后果

不带立场,只分析客观的形势发展。几个快速结论:

  • 目前看是全面攻击,之前我们设想的三条进攻路线,有可能是全线发动;

  • 就俄国的表态看,行动目标应该是迫使乌克兰政府倒台,扶植亲俄势力上台,不排除占领基辅后快速撤退;

  • 乌克兰目前还没有看到反击的新闻,目前是远距离打击,看不到回击是正常的;

  • 中国外交部昨天的例会,让情况变得非常困难,中国很有可能已经选择站边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风险事件,规避一切风险资产,除了跟俄国相关的商品,我已经写过多次,军工 黄金 白银 铝 原油 天然气 镍 小麦。 

目前还在不确定性的早期,一切以安全第一。

战争进度分析及市场策略

与德国入侵波兰不同,德国股票在二战期间一直上涨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今天俄国股票大跌36%,这说明市场是非常不看好这个事件的。现在简要分析一下战争的可能场景以及金融市场的反应。 

战争进程分析的几个参考系:俄军全面/重点入侵,乌克兰放弃/有限/全面抵抗,战斗类型远程攻击空袭/野战/城市巷战

  • 俄军全面入侵,乌克兰放弃抵抗,俄军全面占领乌克兰,驱赶现政府,组建新政府,签订和平协议

  • 俄军全面入侵,乌克兰有限抵抗,俄军部分占领乌克兰,乌克兰国家分裂,俄国取得东部和南部的不少土地,乌克兰政府倒台

  • 俄军发起重点入侵,瘫痪乌克兰政府核心功能,消除重要军事能力,占领关键交通、信息、金融通道,乌克兰政府倒台,支持下组建亲俄新政府

  • 俄军全面入侵,乌克兰采取正确的战争策略,即把俄军引入重点城市巷战,从而使得俄军的占领无法实现,从而战争长期化

所以,未来的发展看几个关键变量:持续的时间,针对不同的战争目标持续时间是不同的,俄军实际控制的程度,这主要取决于乌军抵抗的力度和伤亡数据。乌军的实际战斗能力,目前的信息是比较混乱的,按照全球军事能力GFP的排名,目前乌克兰在军事能力在全球是第22位,中国台湾是21位,而俄国是第二位,中国是第三位,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据。但是我们也知道,这种排名主要是考察硬件,而没有考虑地理、气候、士气、补给等至关重要的因素。严格来讲,乌克兰最大的风险在于地理,缺乏地理屏障,这样非常难在阵地战中取得优势。我对乌克兰能坚持多久,没有太大信心,唯一可能改变战斗结局的就是巷战,但是那意味着巨大的牺牲。他们做好这个准备了吗?

 

对乌克兰而言,这是类似中国1937年的时刻。蒋介石先生坚强的领导了抗战,发表了庐山讲话,我一直认为,这篇讲话是整个二战历史上最杰出的讲话之一,至少远远胜过丘吉尔的讲话。

 

金融市场的反应,会跟着战局走,非常简单的总结如下:

  • 核心是观察不确定性什么时候消失,市场可以接受任何结局,比如乌克兰被全面占领,比如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取得绝对优势后就停止前进步伐等,我会在日记随时更新观察;

  • 欧美的反应,目前市场预期是经济制裁,但是我观察到两个信号,第一,拜登的主要军事顾问认为经济制裁不起作用了,第二,法国发表了比较强硬的讲话,保留了对乌克兰直接的军事支持。市场预期非常低,所以一旦有超过这个预期的反应,比如,北约加大在乌克兰/波兰,乌克兰/罗马尼亚边境的军事存在,而俄军不断骚扰该区域的话,市场的情绪会被进一步破坏

  • 对于人民币资产,最核心的还是中国的态度。中国不会直接参战,真实的影响来自于:中美,欧美经济关系会不会恶化?台海会不会有一些波澜?如果发生类似事情,人民币很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具体的情况比拟2018和2019年的人民币走势。人民币当下的情况是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避险资产,这个话题我专门写一个日记分析。

彭博做的场景和经济后果分析

仅供参考。这里面的扳机就在欧美了,尤其是欧洲。到目前为止,美国的表现可以说是负分,表现最好的国家包括英国  日本  立陶宛 波兰。拜登显然低估了普京。虽然我们完全理解美国不能出兵,可能他们也给了乌克兰很多我们看不见的支持,但是显然,拜登可以做的更多。尤其是经济制裁,还有德国,都是让人蒙羞的。

为什么张伯伦永远被历史唾弃而丘吉尔被颂扬?

最近的历史研究给出了很多我们之前不了解的张伯伦,以及丘吉尔为了为此旧秩序所做的那些龌蹉勾当。理论上来讲,后人对二人的历史评价会逐步发生变化。然而,我们没有看到。

2014年全程参与了做空卢布交易,从那个时候开始,对这两个国家开始了持续的跟踪了解。当时欧美对入侵的反应几乎跟今天一样,但是似乎还有些可以理解的理由。

8年过去了,这次的全面战争,让我更多有了对世界认识的机会。看到了意大利德拉吉,法国马克龙,德国霍尔茨后,我就豁然开朗了,原来这些人就是历史记录里面无足轻重的过度人物。他们不会在人类文明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如果能留下来的,那就是恶名和骂名,正如张伯伦一样。

而最应该背负历史骂名的,会是美国总统拜登。面对如此赤裸裸的侵略,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路口,这个老糊涂居然成为了美国总统,他很可能就是下一段历史的张伯伦,甚至比张伯伦都还不如。

昨天秦晖老师很悲观的讲到,现在越来越像1939年了,我也是有同感。当时的捷克,波兰,都是白白的无谓牺牲。而当时英法表现出来的懦弱、自私、无能,跟今天一模一样。

历史的天平给了乌克兰总统,基辅市长,和乌克兰人民,他们在这个历史的紧要关头,是否可以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力量?

战局的关键变量和金融市场的可能反应


与交易一样,战争是一个开放的历史进程,各个力量在里面相互角逐,各种偶发事件层出不穷,而偶然往往在这个时候可以改变大的进程走向。同时,就算是战争的参与者,也并不清楚自己和对方的真实力量,自我认知和真实状态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进一步放大了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我们根据当下的发展,做出最重要的观察点。

  • 乌克兰守住,不投降,是一切变化的原点,有了这个,才有变化的可能,否则,一切都结束了,目前看,乌克兰人做得非常好,为他们感到骄傲

  • 观察俄国的核心要点:军队哗变、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国内全面反战、俄国国内部分地区叛乱,比如车臣

  • 引发上述变化的关键在于:俄军战况不利的前提下,如何应对?如果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际社会如何应对?当达到类似卢旺达、索马里或者科索沃那样的人道主义危机的时候,按照当下的国际法,联合国是可以派出人道主义救援部队的

  • 经济制裁是否还有进一步升级的空间?当然有,那就是阻断俄国商品的出口。这听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记住一句话,连泽斯基讲的,乌克兰人牺牲的生命,欧洲损失的只是金钱。当生存的意义凸现时,经济不再重要。如果对商品禁运,俄国的经济很快完蛋,从而促成第二点的变化。

金融市场的可能反应

  • 依然有利于俄国相关商品,原油,天然气,铝,镍,小麦,继续多头思维

  • 股票市场的风险情绪很可能变坏

  • 非常讽刺,战争开始的时候,市场普遍不看好乌克兰,认为战争很快结束,所以风险资产反而上涨,这是一个从历史发展看,黑暗的前景;现在战局进入焦灼,对俄国显然更加不利,而市场却很有可能大跌;

  • 也有很小的可能,市场继续上涨,因为俄国也许会被彻底击败,这是小概率事件。


对俄乌战争不同态度分歧的根源

这几天中文社交媒体圈出现了巨大的分歧,那就是如何看待俄乌战争。这种分裂当然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是这也是一个社会正常有的现象。关键是如何弥补分歧。这里完全从客观的角度,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分析一下分歧的来源,也算是当今中国政治谱系的分析。

  • 因为仇美,所以亲俄。这是一种基本的传统,在《上帝与黄金》一书中,作者分析了近代以来,被冲击文明对英国、美国的仇视传统,这似乎也是一种人性的反应,即人类不自觉的需要树立一个敌人。这很可能是主流,很多人很善良,但是并不同情乌克兰,因为他们认为乌克兰是美国的马前卒,是罪有应得。他们之前普遍嘲笑乌克兰自己放下核武器,现在对战局普遍感到不解,将乌克兰的强硬归结为西方早就军事支持;

  • 相信国际社会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常态。这是仇美的思想根源,这也是很多人之前喜欢萨达姆、卡扎菲、普京的原因,因为他们敢于对抗美国。丛林法则的确一度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到今天依然有大量的残余;

  • 迷信强势领导人。普京是二战后不多的专门有媒体包装团队的大国领导人,通过塑造硬汉形象来获取自己的政治支持。这容易引起一些对现实不满的国人的喜好,他们把对现实的困境归纳为领导人不够强有力,幻想有一个强大的领导人来改变自己的现状

上面大体就是分歧的思想来源。其实绝大部分人头脑都非常简单,因为从学校毕业后,基本就不再学习新的知识,缺乏对历史、政治、法律、宗教、文化、地理、气候等学科的基本了解,自媒体横行以后,又不加选择的被自媒体反复洗脑的结果。

 

如何消除分歧?

  • 坚持普及基本的常识和真实的历史,比如,科索沃战争中的所谓双标问题;

  • 传播真相,比如,这一次俄乌冲突,恰恰是因为一开始欧美都不太支持乌克兰,才让普京认为有利可图,悍然发动战争

普京总统的几种结局

上午宏观群里面有人开玩笑,将来普京如果寻求政治避难,会选择哪儿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玩笑,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普京总统的几种可选项,这对金融市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场景一:接受和谈,以自身安全做为谈判条件,撤出军队,顿巴斯地区维持现状 。结局:勉强维持总统位置到下一次大选,黯然退出历史舞台(25%概率)

  • 场景二:继续让俄军实现乌克兰战争的目标,但不进行大规模杀伤性战争,战争陷入长期化,俄国出现如下四种情况中的一种:军队哗变/统治集团内部分裂/车臣等地叛乱/国内反战带来流血事件和大规模冲突。结局:引咎辞职,争取政治避难(50%概率)

  • 场景三:继续俄军在乌克兰战争,进行大规模杀伤性战争,战争陷入泥潭。有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干预。结局:与米诺舍维奇下场类似,以战争罪结束(25%概率)

俄乌冲突对国内资产的冲击基本结束了

几个关键的变数在于:

  • 战局变化完全超出预期,中国被迫深度卷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 全球金融市场显示出非常强的韧性,市场并不大担心核战争威胁

  • 中国的总体应对态度有轻微的转变

一旦冲击结束,市场会回到我们既定的方向:

 

股票多头,债券空头,商品总体多头

 

我们关于经济周期的领先看法继续得到数据验证和支持。

关于乌克兰战争下一步发展的几个核心观察点

基本假设:乌克兰不投降,俄罗斯加大进攻的力度,战争陷入僵持。

 

核心变量:

 

1、是否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从而引发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实施人道主义援助,这意味着二战以后第一次北约直接面对俄罗斯,而不是之前普遍存在的代理人模式

 

2、俄国是否主动打击北约在边境的基地?不管是误伤误炸,都会引发市场情绪的极度崩溃

 

3、3月6日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根据目前的信息,普京的既定大范围作战的时间终止点就是两周,从俄国的后勤补给看,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滞后

 

可能结局:

 

1、如果久战不决,俄国可能出现兵变/普京集团内部分裂/大规模反战游行引发国内冲突/车臣等不稳定地区叛乱等情况

 

小概率事件场景:

 

1、俄军使用战术核武器,摧毁某几座乌克兰城市,这会引发局面的巨大改变,检验欧美的对抗决心

最新大类资产评估

俄乌冲突复杂化了宏观逻辑。目前的逻辑是:

 

商品依然是最优先最确定的品种,尤其是跟俄国、乌克兰和中国相关的商品,多头市场非常明确,不要犹豫;

 

债券市场,尤其是A债市场相对明确,经济刺激的信号非常明显,经济活动本身已经拐头向上(虽然还在趋势水平之下),俄乌冲突有可能让中国加大经济托底和刺激的力度;国外债券比较复杂,通胀预期快速提升,压制债券价格,但是避险需求提升债券价格;美联储和其他央行都陷入一个越来越逼仄的决策空间;

 

股票市场,经济和金融基本面支持股票的多头,市场共识也正在成型,但是,不断的冲击事件让股票还会在底部区域徘徊,很可能是最后出现的交易机会,而欧美股票则有非常大的下行压力。

经济制裁:故意疏忽还是恶意造谣,还是无耻无知煽动民粹?

没有想到这几天对俄国特定对象的经济制裁居然成为了这几天中文世界攻击西方的又一个事情,很多段子,一些所谓的大V都在抨击西方的虚伪,质疑西方制裁的合理性。我想问这些段子手以及转发的朋友,你们了解制裁的基本信息吗?

 

这个问题如此之混淆,让人吃惊,说明了很多国人对世界的完全无知。这种讨论水平,基本停留在了1840年,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有必要介绍一点经济制裁的基本常识。经济制裁(英语:Economic sanctions),采用断绝外交关系以外的非武力强制性措施。泛指全面性的贸易中止、特定物资禁运、人员禁入(Travel bans),以及金融资产之冻结(Freeze)。一般认为,财政、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制裁均属于经济制裁。

 

经济制裁是从1930年代开始就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对抗工具,美国对日本在1930年代的经济制裁被认为是这类政策开始的标志,美国当时反对日本对中国的入侵,但是又无法直接对抗日本,从而出现了对日本的国家(出口限制,货物禁运)、机构和个人(冻结金融资产,注意是冻结不是没收)实施经济制裁。简单列举几个例子如下:

最近几年的制裁案例:

说明:经济制裁是一种被动工具,即只有当不被认可的行为发生以后,通常是战争、人道主义危机、一些国家才会采取的一种行为。制裁只针对参与犯罪行为的组织和个人,并不是全面制裁该国国民,在有些制裁行为中,制裁国甚至帮助该国国民。

 

回到这次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制裁,依然是只针对发动战争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机构和个人,英国卫报详细介绍了被制裁的个人,也就是所谓的俄罗斯寡头。有阅读能力和起码智识的人,不妨一读。没有时间阅读的人,可以记住结论:这些被制裁对象都是普京集团的核心成员和白手套。制裁的初衷是想让普京集团失去继续战争的经济资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2/mar/04/meet-the-oligarchs-sanctions-russian-billionaires

 

那么,制裁谁,冻结谁的资产,是怎样的流程呢?欧美的制裁是一个公开的行为,有非常清晰的制裁名录和信息发布渠道,同时,请读者了解,被制裁对象可以申诉,要求取消制裁。下面是美国正在实施制裁的一些国家和个人名录。我也提供了网址,方便有心的读者学习了解批评。

 

关于2014年对俄国制裁的说明和常见问题:

 

https://home.treasury.gov/policy-issues/financial-sanctions/faqs/topic/1576

 

最近对俄国制裁的相关信息

 

https://home.treasury.gov/policy-issues/financial-sanctions/recent-actions

本周有可能迎来最危机时刻,金融市场继续面临考验

周末非常详细的跟卧虎藏龙成员分享了看法,这是不多的我们可以放开讨论而不担心不同看法的地方。真正的交易员都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因为不狭隘,所以才可以讨论复杂的事情。对于狭隘的外行,我们最好的态度就是:您说的都是对的。这样有利于世界和平。

 

回归主题,对本周的战局和市场做一些初步的设想。这些设想我随时都会改变,当有重要的情况发生时。所以,读者应该理解我的思路,而不是我暂时的结论。

  • 战争会进入到一个空前惨烈的阶段,俄军有可能对某几个重点城市进行大规模进攻,造成大量双方人员伤亡

  • 最关键的变量是欧美如何应对人道主义危机?到目前欧美的所有做法,我认为都是常规做法,并没有真正考验其决心,考验决心的第一步,应该是禁运俄国石油和天然气,尤其是天然气

  • 如果欧美强势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继续放大和加深,资产价格继续大幅波动

  • 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和手段之间存在严重冲突,所以,要么目标不可信,要么手段不可信。A股在遭遇战争冲击后,依然看多,因为我们更加相信手段不可信,尤其是在全球动荡局势下面,对经济的扰动会相应变的温柔,不是什么战略重心转移了,主要是太忙,先不管经济了,一旦不管,经济就会上行

  • 今天债券的反应非常有趣。但是建议还是多看少动。日线上依然才是最好的指导。但债券交易的方向是确定的,那就是收益率上行

和谈的概率极低,市场大幅波动

乌克兰为什么要和谈?

主要是不给俄国借口,同时争取国际支持

双方和谈的基本差距?

非常大,核心问题:顿巴斯地区、克里米亚、泽伦斯基总统等,如果现在和谈,普京相当于没有实现任何阶段性目标

俄罗斯为什么还谈?

制造假象,为后续进攻寻找理由


战局高度不确定,市场依旧处于巨大压力,中国未来面临很大压力

A股现在的主流偏见就是俄乌冲突。市场预示了很不好的方向,但是我认为市场是合理的。简单分析如下:

  • 战争还在发展的初期,未来一两周是非常艰难的时候,核心是俄国是否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 集束炸弹/真空炸弹/大规模无差别空中轰炸/战术核武器

  • 如果不使用,金融市场会考虑长期化这个事情,这是常规战争模式,我认为概率有40%

  • 如果使用,关键就是看NATO是否直接面对俄国了,方式非常多,比如 设立禁飞区/大规模志愿人员参战/直接空中打击俄军,这个概率有60%

  • 一旦进入这个模式,全球金融市场有可能崩盘,A股也不例外

  • 中国当下的态度是可以的,避免直接冲突。但是,随着经济制裁的深入,中国将不得不面临选择。比如,小米和华为是否退出俄罗斯市场?如果不退出,可以预期,美国将向制裁华为一样制裁小米。包括现在有些声音中国去收购俄铝,俄气的股份,这相当于直接邀请欧美制裁自己

  • 如果中国企业遭遇制裁,中国政府如何应对?会不会像华为中兴那样默认接受?

  • 所以,中欧,中美关系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人民币的避险货币地位有可能受到冲击。

战局关键变化、德美绥靖再起和金融市场应对

3月9日是关键的一天。预示着原有的微妙平衡被打破,优势再次回到俄军一边。进展如下:

 

1、市场之前最担心的是北约和俄国直接对抗,引发直接对抗的主要原因是俄国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带来人道主义灾难,西方政客不得不以更加直接的方式面对俄国;

2、目前的变化是,德美等国尽量避免与俄国发生直接对抗,德国明确反对对俄国能源进口禁令,北约反对交付战机给乌克兰,以免惹恼俄国,今天俄乌外长在土耳其会面,市场暴涨

3、这是战争爆发以来最大涨幅的一天,跟战争第一天的市场表现类似,也是乌克兰最艰难时期的开始。市场的逻辑是:只要战争范围限制在乌克兰,管你乌克兰人死伤多少,管你是不是成为二等公民,失去自己的民族、语言、历史传统,市场不看这些,市场只在乎眼前的利益,至于俄国以后可能会如法炮制入侵波罗的海三国,这不是还没有发生吗?何必为半年后的事情担忧呢?

4、真实的进展是俄国开始大规模使用杀伤性武器,包括生化武器,一如我们一直以来确信的,乌克兰人迎来最艰难的时刻,一如中国1937年南京屠城后国民的信心和情绪低落到极致,投降主义风头大盛;但欧美在这个关键时刻,比预期中最软弱的表达还要软弱,这就是市场大涨的根源;

5、后续的情况取决于德美的选民和立法议员能否推动政府重新采取强硬立场,包括对乌克兰开始大型军事援助,而不是仅限于目前的小型个人便携式设备援助,大屠杀开始后,民众的良知能否再次被唤醒?

6、金融市场的逻辑没有丝毫转变。一切有利于战争不升级的,都是好消息,即便是以牺牲乌克兰为代价,而且,事实上,几乎全部是以乌克兰为代价。俄国相关资产面临大型技术型回调,但趋势是否结束,取决于后续战局的动态变化,没有人知道一定会怎样

7、降低俄国相关资产敞口,但依然可以保留原油、小麦等头寸,股票可以短线参与,但更好的方法是认真观察市场,错过这个反弹并不可惜,因为波动极大。

战争与通胀

一篇分析,值得参考 

War in Ukraine Fans the Flames of Global Inflation – WS

乌克兰战争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分析

大麦 小麦 玉米 葵花籽油 如何影响全球的通胀预期,和个别国家的真实通胀?这是一个越来越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Bread, Beer, Pasta, Meat Face Challenges in Ukraine War

伊朗突袭伊拉克美军基地严重升级了风险规避情绪

事实基本得到确认,没有确认的是导弹发射的具体位置(现在是利用弹道反推出来的发射地点,位于伊朗阿塞拜疆省)。

 

目前的推测是伊朗报复前几天在叙利亚被以色列击毙的几名高级军官行为。然而,这个事情的复杂性在于:

 

1、今天本来很可能是伊核协议修订签署的日期,六国集团有意放松对伊朗的原油出口限制;

2、昨天的新闻是俄罗斯在最后一刻要求修改协议,谈判陷入僵局;

3、真正的问题是,俄国在这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

 

对于市场而言,这是一次严重的风险升级事件。密切关注:

 

1、原油、化肥的价格很可能大幅生长

2、能化下游产品继续获得支撑

3、股票继续向下,债券得到有效支撑

本周金融市场的复杂局面

今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了一下美股股指期货和原油,日元等品种。跟我预想的市场运动方向出现了差异。这是最近一次比较明显的预期与市场结果的背离,所以需要认真的观察市场运动,理清不同宏观因子之间相对强弱的变化。

 

经济周期:中国回升势头受到一定压力,但是后续有待观察。美国经济周期继续下行,接近零附近。德国和韩国2月份数据还在复苏势头中,但是战争冲击很可能让他们继续拐头向下

金融条件:全球的金融条件都在出现变坏,EM市场尤其严重

地缘政治:处于紧张持续升级的阶段

 

这里的核心变量就是通胀前景。通胀预期在战争爆发后快速上涨。目前美国的通胀预期已经达到3.62,连欧洲都达到2.27。这现在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宏观因子了,通胀预期通过改变金融条件和经济周期先行指数对金融资产带来重大影响。

 

所以,今天早上美股上涨,原油下跌的局面让我有些困惑。随着中国市场开盘,慢慢的可以看出市场当前的主流偏见了。我分资产类别分别总结。

 

A股:经济周期支持的力度减弱,金融条件依然不给力,国内的政策环境略微偏利多,但是面临国际地缘环境的急剧恶化,是需要规避的资产品种

美股:进入到一个非常危险的阶段,经济周期,金融条件,地缘政治全部指向股票下跌。亚盘的日内波动无需在意,关键看欧盘

A债:更加偏向于一个短期的多头市场,因为几个宏观因子都支持收益率下行,尤其是国内的防疫政策。另外,A债的避险需求也不能忽视

美债和黄金:图形上,美债的避险功能和美联储的立场发生严重分离,现在显然是通胀前景,美联储政策立场更加直接的影响了美债市场,收益率上破2%,但是因为通胀预期变化太快,导致真实利率预期下降到-1.56%,高于2021年年底的水平,而黄金价格则创了新高,这是来自于深度避险需求

原油:原油不涨反跌,是一个最值得研究的现象。今天商品的普遍下跌,而没有回应冲突进一步加剧的事实,也可能来自于对于中国经济的担忧,尤其是疫情导致的大面积封锁。这跟2020年2月份很接近。这是普遍的商品,而对于原油,还有一个特别的担心,那就是通胀会引发原油需求下降。这同时意味着市场对于供给冲击已经充分定价,即便对于伊朗核协议延期也无动于衷。所以,原油及下游产业,需要降低仓位

黑色:黑色大跌主要还是受风险情绪影响。但实际上,中国的黑色,很大程度上是脱离了全球金融风险体系之外的。周五的信贷数据也会影响一些黑色的情绪。冲击结束后,黑色依然有可能是商品的最佳配置

 

总结:第一阶段全力做多商品的最佳时机遇到了一些阻碍。核心是原油,需求担忧开始浮出水面,可能会持续扰动一段时间市场了。而其他基本面更好的商品,由于受到全球风险情绪和中国疫情政策的扰动,也出现了一些波动。股票处于高度不确定中,持仓尽可能降低,美股有空头机会,债券的波动会很复杂,耐心等待中国收益率探底后再寻求做多收益率的机会,但是,这中间也存在重大的范式转换的可能性,那就是中国在罗马会议后,采取的真实立场,以及,欧美对这个立场的应对,虽然原则上,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立场不会改变。

战争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吗?

我们知道,金融市场的底部,并不是战争结束,而是战争的最高潮,比如敦刻尔克大撤退,比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真正到1945年德国日本投降的时候,英美股票市场早就远离底部了。因为金融市场是基于预期,而不是现实的。

 

开战以来,我关注了大约50个不同的信息来源,跟踪战局的进展。既包括耳熟能详的财经新闻,也包括一些验证过的军事专家,还有乌克兰当地的媒体。感谢推特的实时翻译功能,让我可以从乌克兰,俄罗斯,土耳其获取当地的分析和见解。

 

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军事观察家,我们的目的,只是帮助我们理解,金融市场与战争是如何互动的。

 

大规模杀伤正在进行,但是烈度似乎不如预想那么大,主要的原因是俄军一直没有真正进入大的城市,比如几百万人口的基辅。南部的战争更加激烈一些,除了科松以外,俄国人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现在要做一个判断,战争最危险的时候,是否已经过去了?我之前最担心的:NATO直接对抗俄国,东方大国实质性支援俄国(主要是未过期方便面和一些武器),的可能性,还剩下多少?

 

我的假设是这种可能性大幅降低了,原因在于,俄国的败象,来得太快,来得过于清晰了。这是互联网时代,战争直播的最大改变。希特勒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还能完全的欺骗德国民众,德军正在胜利。我们今天也看到俄国国内的宣传同样是如此的套路。但是我们也知道,俄国的vpn相关软件,每天是2000多万的下载量,也就是说,只需要一周,俄国人手一个VPN。

 

也就是说,NATO几乎不用直接面对俄国,仅仅依靠乌克兰人,就可以击败俄国,而大国,还来不及支援俄国,可能就已经失败了。

 

金融市场的最大风险可能真的 已经解除了。

战争会一直持续,然而更加重要的是?敦刻尔克的历史经验

如何看待战争这个不确定性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一个是北约是否直接介入战争,一个是大国的态度。尤其是后者,对人民币资产尤其重要。

 

很多人对于罗马会议是略乐观的,觉得背后有一些妥协。我个人不太认可这种说法。当然我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证据。7小时的会议,可以有很多种解释。

 

我们现在的分析都是基于理性的。所谓理性,是指从一种特定立场而言的。正如希特勒在1940年敦刻尔克停止前进的奇怪命令一样,事后看,这是无比愚蠢的做法,然而,这里面确有相当多的合理成分,前提是你要回到历史的现场,回到决策者的考虑。后文附上敦刻尔克决策过程。

 

所以,大国的态度,我们尤其不能以主观的合理性来取代真实的历史进程。就目前的信号而言,大国依然是表面中立实际上站队非常清晰。现在唯一不确认的就是红线,即大国愿意触碰的红线是否引发欧美的应对。如果不引发,那么,最大的风险就算是过去了,如果引发,那么,大国股票就还没有见底。

 

红线在哪儿?这就是罗马会议和今天视频会议的核心要点。

 

“停止前进”的争论

当德军从西、南、东3个方向朝敦刻尔克步步紧逼,而德军最近的装甲部队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阿道夫·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这道命令后来引起了争论,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干涉军事指挥的命令。首先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德军总司令部曾计划由B集团军完成最后包围,其次联军的反击虽然效果不大,但加重部分德军高级指挥官对部队损耗的担心,因快速突进的部队使步兵部队落后很远。希特勒在走访A集团军司令部后认为有必要令突前的部队停止前进,阻挡敌军突围;同时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保证空军可以担当消灭包围圈中联军的任务。另一个可能促成希特勒下达命令的原因,是他担心部队会困于敦刻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地带而陷入阵地战,从而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认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政治上有助于与英国议和。包括前线装甲部队指挥官的一些将领反对希特勒的命令,他们认为应该继续前进。

 

结果,英法联军在德军B集团军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虽然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着海岸包抄。当时联军为生存而战斗,于是加强了敦刻尔克周边地区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

二战后,美股进入熊市的规律总结

根据比较规范的方法,股市进入熊市,需要同时具备跌幅和持续时间两个纬度。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把美股进入熊市的信号总结成四类,分别是:加息、利率倒挂、地缘政治冲击、经济预期衰退。结论是接下来美股进入熊市,几乎是必然的。我同意这个结论。

 

Stocks Face Unique Risks That

战争升级风险依然存在,开关依然在普京总统

按照我们一贯的分析框架,那就是基于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可以不断修正的开放历史体系,我们对战争下一步可能的进展做一个假设。

 

我们一直的看法:战争升级的两个方面,NATOV.S俄罗斯,中国的立场和实际做法。

 

严格的讲,这两个方面,现在都不清晰。第一个场景,核心在于俄国军队,在久攻不下,国内压力日增的情况下,俄军会不会公然大规模使用生化核武器?会不会直接攻击北约运输车辆和边境的军事基地?会不会在驱逐双方大使后进一步主动升级实质性事件?

 

第二个方面,我个人依然认为是看不清的,虽然理性的讲,不应该实质性援助俄国。但是,如果理性的讲,俄国就不该入侵乌克兰,不是吗?历史上,有那么多理性吗?理性的讲,日本在1941年根本就不该入侵珍珠港啊。

 

如果从实际的情况看,甚至更加糟糕一些。美国已经在部署一支特别反应部队了,这个名为老虎队的组织,未来可能进一步浮出水面。

 

The White House has quietly assembled a team of national security officials to sketch out scenarios of how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allies should respond if President Vladimir V. Putin of Russia — frustrated by his lack of progress in Ukraine or determined to warn Western nations against intervening in the war — unleashes his stockpiles of chemical, biological or nuclear weapons.

 

The Tiger Team, as the group is known, is also examining responses if Mr. Putin reaches into NATO territory to attack convoys bringing weapons and aid to Ukraine, according to several official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Meeting three times a week, in classified sessions, the team is also looking at responses if Russia seeks to extend the war to neighboring nations, including Moldova and Georgia, and how to prepare European countries for the refugees flowing in on a scale not seen in decades.

本轮对俄国经济制裁的细节以及时间线

经济制裁是一个非常技术性的工作,牵涉到很多复杂的细节和实施手段,绝不是段子手写的没收财产那么简单。这篇文章详细整理和归纳了对俄国入侵乌克兰经济制裁的方法和细节,非常值得学习。

 

Russia’s war on Ukraine_ A sanctions timeline _ PIIE

关注乌克兰战争的重大变化点

俄国国防部宣布第一阶段实现目标,现在把重心转移到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如果俄国后续减少对基辅和奥德赛的兵力投入,转而全面占领乌东地区,那么这就是乌克兰战争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对于金融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意味着,俄军回到了现实状态,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行动,从而大大降低了跟北约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性,战争的升级风险下降。

 

这对中国当然也是很大的利好。意味着中国可以继续保持战略模糊状态。

 

这是真实的意图,还只是缓兵之计?在现代战争情形下,兵员调动越来越透明,所以,我也不需去猜测,只需要去观察后续的军力调动。

 

普京政府如果知难而退,就有可能实现勉强维持统治到2024年,这对他本人,也许已经最好的结局。

 

但这样就给乌克兰政府提出了难题,要不要把俄国人彻底赶出去?甚至收回克里米亚?如果俄军真到收缩回乌东,反而把这个难题交给泽伦斯基政府和北约了。如果北约不继续提供武器,要收回乌东和克里米亚,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最终,这个问题变成了拜登及其盟友的问题了。对此,我保持高度的怀疑,这些政客们有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勇气。

 

现在回想毛委员,在1949年,宜将剩勇追穷寇,是违背了斯大林的初衷的,当然也是自身实力在那儿了,粟裕主张的提前决战,让毛有了过长江的底气。现在的哲伦斯基,是否拥有这样的勇气和实力?

 

实力和勇气,很多时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尼尔弗格森、历史学家的直觉:乌克兰战争最新评估

我最早知道弗格森应该是2003年,当时陈平老师请了黄海洲老师到北大交流。我也参加了那个会议,会议的内容就是解读弗格森的 NEXUS,中文翻译成金钱关系,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一个历史学家可以成为投行的座上客,跟投行聊天也可以收取高额的费用,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对历史和金融,可以做如此深度的融合。后面就一直比较关注弗格森,基本上他的书都读过,他在BBC的纪录片,《金钱崛起》,我让家里两个小朋友都看过,当然,都表示看不懂。

 

受索老影响,我一直用历史进程来看待人类社会中复杂的一些事件,金融市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战争也一样,所以,从2021年12月开始,我就重新密切关注乌克兰局势的发展,形成的所有思考线索和结果都放在了我的日记里面。今天看了弗格森对乌克兰战争后续的评估,包括他对福山的批评,以及最近两天以来战事的发展变化(弗格森的这篇文章写于一周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系统梳理一下我对战争当下最新的理解和预判。

 

1、战争的发动是普京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认为可以速胜。俄国的一个准盟国也都是基于这个判断,包括欧美在内,一开始就是打算放弃乌克兰的,金融市场在战争爆发当天,大涨,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

2、但是,实际的战争情况到目前发展到僵持阶段,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这里俄国和欧美的应对策略都发生了调整和变化,分别如下:

3、欧美目前的主要策略是:提供以防御性为主的武器给乌克兰人,让他们可以守住一些主要城市,但是,并不具备战略进攻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战斗机始终没有提供给乌克兰,缺乏空中力量的直接后果是乌克兰会遭受更长时间的无差别轰炸;欧美对乌克兰援助的主要力度取决于国内的态度,如果国内反对俄国的声音更大一些,那么表态就积极一些,否则就更加妥协一些,一些老政客还会玩弄口头技巧;

4、欧美策略的基本出发点是不愿意直接面对俄国,他们相信俄国的核能力是强大的,代价是什么呢?就是牺牲乌克兰,换取俄国的脆断,或者逐步衰退。他们对普京政权的结束,并没有天然的信心,更多是一种赌博的心态,希望等着事情自然发生;

5、俄国的策略改变呢?俄国在上周五做出了一个可能的战略调整,即从全面占领乌克兰的核心城市,推翻乌克兰政府,转而集中确保全部占领乌东地区,也许还有南部的港口城市,确保克里米亚跟陆上交通全部纳入俄国的实际控制。我认为俄国的战争目标做了一个大型的后撤,确保在5月9日前可以完成该目标,同时让乌东和乌南地区并入俄国,巩固普京总统在俄国的执政地位;我在上周六的日记中详细分析了这种可能性;

6、如果俄国的策略改变,那么,问题就高度复杂化了:欧美想弱化和触发俄国内部变革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因为普京很容易宣布自己的全面胜利,在一个大号北韩,互联网已经变成局域网的地方,这一切都是可能实现的;这也给乌克兰带来巨大的分裂可能性,对领土完整的要求和欧美支持不力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乌克兰,是难以坚持下去的;

7、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时点,也是我对弗格森分析非常推崇的地方。如果不把乌克兰战争放在一个历史的大框架里面来看,而是把它看成是阿富汗战争的翻版,而不是朝鲜战争的翻版,那么,欧美领导人,尤其是拜登政府,就正在犯下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因为如果是这个结局,那么,接下来,我们很可能在伊朗和全球另外一个地方,看到战争的爆发;

8、欧美在乌克兰的表现,让人非常清晰的看到,现在不是杜鲁门和凯南的时代了,欧美在面对全球威胁的时候,更多是自保和绥靖。这鼓励了全球其他力量更多去改变现有地缘秩序,比如北韩,成功试射了洲际导弹;

9、历史的变数可能在几个方面,第一是,乌克兰人民宜将剩勇追穷寇,哲伦斯基作为新一代政治领袖,直接跟欧美选民对话,争取更大支持;2、俄国内部格局比预想的更加脆弱,在未来三个月内发生脆断;3、英国,波兰等国家,有更加超出常规的运作,直接支持乌克兰,带来欧美内部政策的分裂变化;如果没有上述变化:

10、普京将在五月初宣布战争胜利,至少维持统治到2024年,而其他国家从此学到的教训是:欧美是虚伪和脆弱的,现有的国际秩序可以破坏,因为,俄国虽然遭遇到了麻烦,比如GDP下滑超过三分之一,但是,它是有理想的国家,因为它对乌克兰的战争是实践了它的世界观。

原油价格的危险信号

虽然这几天的原油价格明显受战争动态影响,但是图形和基本面上面显示出一些不良信号,让我担忧。

1、原油价格的PFP图形

图形上,已经明显进入了震荡区间;

2、布伦特-乌拉尔油差价已经显示,市场对于俄国原油禁运,已经进行了相当程度定价

3、美国原油裂解利润下降

4、美国的页岩油产量恢复

这是我一直最担心的事情。因为效率的提高,目前夜宴井的产量已经是2014年同期的三倍,虽然面临一些复产的困难,比如环保法案,工人短缺等,但是在巨大的利润前,我们也许会看到产量的恢复

5:结论

现在可以退出原油的多头部位,先观察,商品部位集中到中国投资的链条上面来

 

6、补充一张原油的监测图

乌克兰战局开始有利于普京了

本世纪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很可能以双方各自的惨败来结束了。我在上周六做出了一个较大的对战局变化的判断,即俄国重点获取乌东地区(如果有可能再尽可能占领南部港口),乌克兰陷入长期的战争这样一个局面。普京对内宣布战争胜利。欧美获得表面的暂时安全,然后全世界准备迎接下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可能来的比大家预想的都要更快。

 

乌克兰给了世界上很多处于大国周边的小国家足够的警示,那就是,一旦被入侵,不会真正有人帮助你。一切都只有靠自己,作为欧洲的门户,也仅仅可以得到一些防御性杀伤性武器的支持,更何况那些不会对欧美国家带来直接安全威胁的区域?对于这些区域,只能尽快加强自身的作战能力和摧毁对手的必要能力,以此来换取一些将来可能变化的时机。

 

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本世纪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很可能以双方各自的惨败来结束了。我在上周六做出了一个较大的对战局变化的判断,即俄国重点获取乌东地区(如果有可能再尽可能占领南部港口),乌克兰陷入长期的战争这样一个局面。普京对内宣布战争胜利。欧美获得表面的暂时安全,然后全世界准备迎接下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可能来的比大家预想的都要更快。

 

乌克兰给了世界上很多处于大国周边的小国家足够的警示,那就是,一旦被入侵,不会真正有人帮助你。一切都只有靠自己,作为欧洲的门户,也仅仅可以得到一些防御性杀伤性武器的支持,更何况那些不会对欧美国家带来直接安全威胁的区域?对于这些区域,只能尽快加强自身的作战能力和摧毁对手的必要能力,以此来换取一些将来可能变化的时机。

 

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俄国的三种可能结局

感谢段侠转发的这篇系列推文,并且提供了中文的机器翻译。我认可这个分析,特别提供给圈友参考。三种结局分别是:

顿巴斯/北韩化;

帝国重启,但是不改变帝国的深层结构;

帝国解体,作者认为帝国真正最脆弱的地方其实在远东。

 

第三种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但是可能性太小了,第一种才是最大的可能性。如果是第一种可能性,那么这个世界不会有宁日。

 


俄乌战争正式进入第二阶段,真正检验欧美政策的时刻到了

事实:俄军开始从基辅撤军,部署到乌东地区

分析:继续考验乌克兰政府和欧美政府,这是比第一阶段更难的选择。谈判是大家都必须参与,但是没有人当真的事情。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是不是要丢掉东部地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就俄国而言,在5月9日之前,必须完成对东部和部分南部地区的完全占领,形成事实上的独立地区,甚至不排除以公投方式加入俄国,局部地区的战局会更加惨烈,俄军在这个阶段往往会有非常极端的表现

对乌克兰政府对影响:泽连斯基总统处理了两个内奸,说明乌国国内也存在分歧和变化。这个政府不是意愿问题,是能力问题。

对拜登及欧洲国家政府对影响:这是最终显示他们政策倾向的时候到了。第一阶段,欧美政府虽然从情报上不断披露俄国入侵的细节,帮助世界认清侵略实质,但是坐等乌克兰政府被消灭。乌克兰人民的英勇抵抗,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俄国,甚至宁愿承受更高的物价,使得这些政府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支持,而现在到了十字路口;

现在对欧洲的直接威胁下降了,核武器使用的概率极具降低了,俄国人只不过是要已经占领的乌东地区,现在是不是跟普京妥协的时候?而代价就是通过不再帮助泽连斯基政府的方法,逼迫乌克兰事实上接受这个屈辱的结果。

好处是这些在任的政府可以对选民宣布胜利,为自己继续当选拼命造势。

坏处是俄国会演化成大号顿巴斯和朝鲜,真正成为全球威胁的巨大来源。以北韩能力之弱小,尚可以隔三差五试射导弹,那么,能力是北韩1000倍的大号北韩,会带给世界怎样的威胁?

世界历史再一次走到了关键时刻。

俄国退出国际原油市场的分析

在我的分析框架里面,我一直认为,在原油市场,俄国比欧洲国家更加脆弱,欧洲国家只需要忍受暂时的冲击,但俄国将彻底丧失战争的资金,这是完全不对等游戏。可惜了西方政客的绥靖主义,迟迟不敢对原油和天然气动手。今天PS上面的一篇分析文章,详细描述了,即便没有俄国石油,这个世界也迟早会适应。

 

俄罗斯已不再是主要能源力量 by Simon Johnso

当下全球金融市场的三个最重要主题

全球金融市场最大的风险点:通胀引发的货币/信用紧缩、乌克兰战争升级、中国防疫政策引发的经济衰退。逐一分析如下。

 

第一、战争问题

 

战争的最大风险点很可能已经过去,因为:中国会继续保持战略模糊,俄国与北约直接冲突的可能性降低。

 

前景展望:核心是欧美是否支持乌克兰收回东部和南部的全部领土

 

第二、通胀问题

 

通胀持续在高位,已经开始引发一些担忧,那就是通胀会相当长一段时间持续,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通胀历史阶段,这个问题我接下来会专门研究

 

前景展望:通胀会持续到至少二季度

 

第三、中国问题

 

非常复杂,这几天的经济封闭,已经开始明显影响到经济的现状和预期。covid-ZERO 策略应该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是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最大的隐忧。

 

前景展望:中国会坚持清零政策。经济不定期局部关闭。

 

结论:

 

1、目前看欧洲股票市场是最佳选择,美股尽量避免;

2、A股还是会比较颠簸,但是大跌时候是买入机会

 


俄乌战争最新点评:英国引领欧美,普京难度加大

乌克兰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以后,我们看到的最新变化是:

 

美国参议院通过二战后首个租借法案,以此可以加快对乌克兰提供武器;

北约今天开会讨论是否提供重型武器给乌克兰;

英国率先提供装甲车给乌克兰

德拉吉在社交媒体上被众人批评,其绥靖立场遭到无情嘲笑

 

种种迹象意味着,欧美联盟的策略逐步转向支持乌克兰彻底击败俄国。如果俄国被赶出乌克兰,尤其是克里米亚半岛被收回,普京政府就岌岌可危了。

 

而英国现在俨然是欧美联盟的领袖,英国从一开始提供最精确的情报,到战争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一个领袖大国的担当,和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切忧虑。这种传统,让人感到欣慰,毕竟在世界历史的关键环节,还有国家和政客可以挺身而出。

 

丘吉尔在回忆录里面有对法国和德国民族个性的精彩描述,多次表达了20年代其对德国的同情和对法国政客的蔑视。正是这种传统,让英国以如此小的规模,6000万的人口(等于北上深的人口总和),2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略小于中国广西,而再次成为引领欧美诸国的典范。


中文媒体世界终于开始有人讨论欧美的绥靖主义了

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证明了对乌克兰战争的看法,终于有开始更加接近事实的看法了。秦晖教授的看法毕竟只为极少数人了解,而让更多人理解和认知当前战争中欧洲国家政府、领导人、精英民众、普通民众对世界的看法,还需要更多的媒体去做普及工作。

 

今天海外的一个中文媒体开始讨论约翰逊访问乌克兰的意义。里面列举了不同国家对乌克兰援助的明细,里面重复了我的一些看法,那就是:政客顺应民意,害怕变革;政治家引导民意,引领变革。

 

为什么要清楚认知西方 绥靖主义?因为这是真实的世界。欧美国家在很多方面是新兴市场人们的偶像,从而夸大了欧美的优点,同时看不到他们真正的弱点。加上政客是喜欢口活的,也给新兴市场的人们更多的误解。这就是很多人认为欧美国家虚伪,双标的来源。其实这是没有深刻认知到欧美国家自身的局限和限制而过多的把自己的美好愿望放到了这些国家和政客身上。

 

如何打破核战时代的绥靖主义?就跟交易非常类似,完全是一个基于宏观因子上面的择时机制,政治家如同交易员。那就是如何识别出是必须出手的时点,在疯子彻底变疯之前用各种手段制服他。

 


2022-04-12 09:40:06

人民币和A股继续承压,关注地缘政治可能变化

英国一个小报,每日电讯,报道了一些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立场的可能变化。援引了欧洲的一些情报说法,列举了几种可能的援助武器。我不太相信这个报道,但是也引起了我的关注。第一、目前金融市场处于高波动时期,任何的负面扰动都有可能引发价格大幅度运动,想想昨天的奈飞;第二、就事态本身的发展而言,并不能完全排除这个可能性,因为在重大历史事件面前,任何看似合理的推测,都有失败的时候。

 


2022-04-21 07:31:48


乌克兰战争最新跟踪和研判

虽然每天都在跟踪战局进展,但是没有日记,主要是因为没有重要的关键节点。今天对战局进展做一个总结和评判。

进展。

估算。

1、根据汉和评论的估算,乌克兰战争消耗1亿美元/天,俄罗斯10亿美元/天,主要是武器的性价比问题;乌克兰的便宜无人机极大的提高了战争效率,坦克无法攻击无人机,而无人机可以很容易攻击坦克;

2、如果按照这个消耗速度,俄国可以支撑的时间为10个月,依据是俄国可以使用的外汇储备。这个估算是合理的,因为俄国大量军事设备需要外汇购买零部件,当俄国的武器消耗到达某种极限程度的时候,大规模作战就将告一段落;

3、乌克兰的反击能力。这里核心是进攻型武器,包括飞机、坦克、装甲车、导弹和火箭炮等重型武器。比较值得关注的信息是:美国国防部表示,美国支援乌克兰90门M777榴弹炮中的绝大多数已成功抵达乌克兰,而14万发榴弹炮中约有百分之60已交付给乌军部队。美军也持续在德国的美军基地训练乌克兰军队,目前已有超过220人完成榴弹炮训练。

4、欧美,尤其是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拜登政府逐步摆脱了绥靖主义的初衷,开始全力以赴支持乌克兰。新租借法案的通过,意味着美国政府可以更加便捷的支持乌克兰,欧洲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举动会进一步削弱俄国将来进行战争的能力;

5、所以,乐观的看,乌克兰战争有可能在未来8个月内结束,乌克兰全面收回领土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乌克兰战争进入一个比较关键的节点



目前的状态是:俄国希望集中兵力获取北顿巴是的局部胜利,然后进而吞并整个顿巴斯地区,作为将来结束战争的成果,另外他们也希望保持在南部占有的土地。

 

乌克兰的目标目前是逐步收回全部领土。所以需要更多进攻型的武器。

 

目前的状况是:俄军在火炮方面有较大优势,所以乌军很难守住城市。乌军的策略是,先撤出,等俄军进入目标城市后再进行巷战,就巷战的能力看,乌军占优。这就是当前战争的局面。

 

但是乌军的补给依然是大问题。目前德国和法国的绥靖立场有所强化,乌克兰是否成为欧盟准成员依然高度不确定。而不断传出来的德国干扰西班牙提供先进武器的消息也让人困惑。对乌克兰支持最给力的波兰,捷克等国面临武器库存的问题了。而美国的支持也并没有想象那么快,这里面除了物流,还有一个培训的问题。

 

法德现政府为什么不支持乌克兰?很显然这是出于他们的算计。短期利益的计算超过了长期不确定性的利益,因此他们宁可战争这样拖延下去,而不会给乌克兰真正需要的帮助。

 

这是一个困难的时期,一寸河山一寸血。战术上,乌克兰可能需要出奇兵,在南部战场取得突破。但是火炮的匮乏,导致收复马里乌波尔并不容易,甚至不可能,除非美国和英国给予足够大的火炮和导弹支持。

 


Category: 日志熊鹏


























































全球宏观投机
全球宏观交易员投机日记摘选,不涉及交易,只涉及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