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与治疗

学术   2024-12-30 10:03   北京  

作者:罗鑫

点击阅读作者更多临床文献


一、摘要

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omediated Thrombocytopenia,ITP),又称为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性疾病,在犬类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中较为常见。ITP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且该病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能够与其他多种多样的疾病同时存在。原发性IT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临床特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往往极为剧烈。继发性 ITP 则是由外部抗原刺激所引发,通常情况下由药物的使用、感染性疾病的侵袭、体内炎症的发生或者肿瘤等潜在病因所诱发。

关键词:犬;血小板减少;免疫介导性;


二、患犬基本信息和病史

患犬为雪纳瑞,2岁,雄性,已去势,体重8.1kg。定期免疫、驱虫,幼犬时期曾存在过贫血,长大后于绝育手术前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偏低,但无相关临床症状,且手术过程中未见出血或止血异常。近期,罹患深层脓皮病,使用相关皮肤病药物治疗停药一周后,带患犬去洗澡,剃毛时发现患犬腹部存在大量出血斑块,前来就医,在此期间患犬的食欲和饮欲均正常,二便正常。


三、临床检查和诊断

3.1 体格检查

患犬精神状态良好,肛温 38.7℃,呼吸频率30次/min,心率126次/min,BCS评分 6/9,口腔可视黏膜粉红色,轻微按压皮肤弹性良好,CRT小于2秒,轻微牙结石。全身皮肤可见大量出血斑,拨开包皮阴茎区域也可见数量较多出血斑块,口鼻分泌物未见明显出血。腹部触诊质地柔软,未触及异常硬块或肿物;浅表淋巴结触诊未见肿大;心音听诊未见异常节律、杂音或病理性变化。采血时,血液肉眼未见明显异常且止血功能正常。

3.2 实验室检查

3.2.1血常规、血涂片及c反应蛋白检测

表1. 血常规结果



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油镜下多个视野内未见明显血小板

表2.c-反应蛋白结果


3.4.2血液生化

表3.生化17项结果


3.4.3电解质8+以及游离钙
表4.电解质及游离钙结果


3.4.4凝血功能


3.4.4血液寄生虫筛查


3.4.4X光片


胸部x光片正侧和侧位没有明显异常

3.4.4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结果显示:肝脏、脾脏、肾脏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均正常;腹腔内未见明显增大的淋巴结,腹腔中未检测到肿物,腹腔内脏器分布与结构均正常。


四、诊断

根据患犬的腹部皮肤以及生殖器部位出现的广泛性出血斑块,初步怀疑该犬只患有出血性疾病,结合患犬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血常规检测、爱德士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犬媒介传播疾病检测、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影像学x光片和腹部超声扫查等结果。经过综合分析,我们逐一排除了肿瘤、药物干扰以及肝脏、肾脏等内脏疾病所导致出血的可能性。最终,基于各项检查数据的指向以及排除法的诊断思路,我们推测诊断该犬只所患疾病为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此诊断结果为后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帮助犬只恢复健康。


五、治疗

针对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当前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为免疫抑制剂治疗。具体措施为口服泼尼松龙,同时针对患犬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双管齐下以期缓解病情,促进机体恢复。此治疗方案旨在通过免疫调节与症状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患犬病情的有效控制与健康恢复。

5.1免疫抑制治疗

当患病动物确诊的当日,立即启动口服免疫抑制药泼尼松龙的治疗方案。泼尼松龙在此治疗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多个层面:一方面,它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从根源上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因素;另一方面,它可以降低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作用,从而维持血小板的数量稳定;此外,泼尼松龙还具备促进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殖、分裂以及使其逐步成熟的能力,从而推动血小板从骨髓中顺利释放出来,最终实现提高血小板的数量的目的。在治疗初期,泼尼松龙以2 mg/kg剂量给药,每日分两次口服。在整个免疫抑制治疗期间,定期对患病动物进行血常规复查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密切监测血小板数量的动态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治疗方案做出适时且合理的调整。

5.2对症治疗
5.2.1 抗炎治疗

按照动物体重10 mg/kg的精确剂量,每日给予患病动物口服多西环素。为减轻药物对胃肠道刺激,提高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多西环素采取随餐服用的方式。这一消炎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患病动物因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而可能引发的继发感染,通过及时有效的抗炎处理,降低感染风险,为患病动物的康复创造一个稳定且安全的体内环境。

5.2.2 保肝治疗

通过口服保肝药物,防止肝细胞进一步受损,维护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鉴于肝脏在凝血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其功能的改善有助于恢复凝血功能,从而减少ITP动物因凝血异常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进一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促进患病动物全面恢复。


六、转归

治疗第三天进行首次复查,患病动物表现出精神沉郁,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数量显著下降,血小板水平未见明显回升,显微镜检查未观察到新生血小板。鉴于单纯免疫抑制治疗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且当前小动物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尚不支持单纯输入新鲜血小板的治疗手段,经与宠物主人深入沟通,详细解释病情复杂性和治疗困境后,宠物主人同意采取输全血的方式补充血小板。同时,其他治疗方案保持不变,继续推进。输血治疗后,患病动物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精神状态逐渐好转,食欲恢复,皮肤出血斑块颜色变暗、范围缩小,这无疑是病情好转的有力证据,而包皮和阴茎上的出血点也同样发生着积极的变化,颜色变得暗沉,没有出现新增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块。

后续治疗过程中,患病动物继续口服泼尼松龙等药物维持稳定状态。在调整治疗方案后的第三天和第七天复查时,红细胞指数恢复正常,表明造血功能逐步恢复,血小板数量缓慢回升。第十四天复查时,血小板数量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此时开始逐步减少泼尼松龙用量,以避免药物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同时密切监测动物反应,确保病情不反复。



七、讨论

在兽医领域,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备受关注的疾病,又称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该病主要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关键因素之一,例如血液寄生虫感染、血管炎等,这些情况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变化,包括骨髓抑制,直接影响到血小板的生成源头;免疫介导性的反应异常,使得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误将血小板当作外来的“敌人”进行攻击,从而导致血小板受损破坏的几率大幅增加;此外,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脾脏功能亢进等状况也与血小板减少密切相关。总而言之,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机体产生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数量下降,最终引发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在众多血小板减少的疾病中免疫介导性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居于首位。

从疾病分类的角度来看,根据诱发疾病的病因不同、临床症状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以及相应治疗方案的区别,可以将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的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继发性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与多种潜在因素有关,例如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发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各种炎症、感染性的疾病以及肿瘤的存在,会让机体长期处在应激状态,免疫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失衡;输血反应也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外来的抗原刺激,诱发机体产生针对血小板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出现。

患有原发性的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动物,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且缺乏诊断金标准,给诊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现阶段针主要依赖排除法来进行推测性的判断。对于只有血小板总数降低,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动物,应及时进行血涂片计数观察,以排除操作不当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同时,还需要排除部分品种特异性犬种(如查理士小猎犬等)存在的血小板生理性波动,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性疾病、肝脏疾病和脾脏功能亢进、血液寄生虫疾病(巴贝斯虫、无形体、埃里希体和利什曼原虫病)等原因引发的非免疫介导性的所出现的血小板降低的情况,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白细胞下降、非再生性的贫血以及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穿刺脊髓,采集动物的脑脊液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检查,以此来探寻疾病的真正根源。由于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脊髓穿刺检查能改善犬原发性ITP的诊断,故仅用于无脊髓异常且症状不明确的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的研究表明,原发性的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比继发性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所表现更加严重,当检测到的血小板数量低于20 K/μL时可作为原发性疾病的重要提示。在该项研究中还特别提到,原发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平均血小板体积升高这一现象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不过当平均血小板体积处于正常水平或者低于正常水平的情况下时,不能是将其作为排除原发性疾病的诊断指标,这是因为平均血小板体积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判断。

在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面,首选方案是免疫抑制治疗,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抑制机体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减少红细胞损伤,从而缓解病情。在众多治疗药物中,糖皮质激素脱颖而出,成为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一线药物。在治疗初期常单独使用,多数动物在用药1-5天内可就能收获较明显的效果,血小板数量趋于稳定,出血等症状也会得到缓解。然而,如若单一使用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可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环孢素等)使用。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进一步提升血小板数量,增强机体的凝血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过程中,患病动物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副作用,如:多饮多尿,这可能会改变动物的正常饮水和排尿习惯;食欲下降会影响动物日常营养的摄入,不利于身体恢复;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病动物的消化功能;身体两侧出现对称性的掉毛现象,这会影响动物的外观和皮肤健康;腹泻也会导致动物体内水分丢失和电解质失衡。对于这些可能出现副作用,可以采取逐渐降低药物剂量或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一起使用,这样既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减轻单一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与此同时,给予患病动物加强营养支持,比如提供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满足所需的日常营养。采取保肝措施,以缩短用药周期、降低不良反应、促进动物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八、参考文献

[1]张敏,尚迎辉,解军亮,等.一例犬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4,(04):76-80.DOI:10.13881/j.cnki.hljxmsy.2023.02.0117.

[2]邓舒琪,彭雨佳,吕艳丽.一例犬疑似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20):97-99+103+144.DOI:10.13881/j.cnki.hljxmsy.2021.06.0244.

[3]王维新,庞海东,林珈好.犬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病例[J].中国兽医杂志,2022,58(08):93-96.

[4]邵志辉,朱国,颜智淼,等.一例难治性犬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J].浙江畜牧兽医,2022,47(03):36-38.

[5]何婕敏,林德贵.犬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与治疗[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犬学分会,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第19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019:5.DOI:10.26914/c.cnkihy.2019.034173.

[6]王文利,张玉仙,刘明荣,等.一例犬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18,54(01):83-85+69.

[7]黄欣,迟万怡,张海霞,等.犬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兽医杂志,2017,53(06):94-95+99.

[8] Levine D N , Kidd L , Garden O A ,et al.ACVIM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iagnosis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dogs and cats[J].Journal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2024, 38(4).DOI:10.1111/jvim.16996.

[9] LeVine DN, Goggs R, Kohn B, et al. ACVIM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treatment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dogs and cats. J Vet Intern Med. 2024; 38(4): 1982-2007. doi:10.1111/jvim.17079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实操课程推荐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今日直播课程

犬猫酸碱紊乱病例分析——快速判读血气结果

血气分析是解锁关键!复杂指标不再难,本课程直击痛点,助兽医师快速上手血气分析


相关文章推荐

一例犬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分享

一例犬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分享

一例犬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免疫治疗

血小板计数为Maya的病情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宠物医师网
这是一家面向宠物医生的专业医学信息平台,关注宠物医师网,每天获取新鲜的行业资讯、会议信息、学术文献、最新课程和业内优秀医生故事,足不出户知医事,助力您临床诊疗更专业,得到更多宠主的信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