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文史】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一)
文摘
2025-01-05 06:56
内蒙古
(文章作者:崔淼 赵昕昕)
赤峰县立初级中学建立不久,中共党组织便深入学校开展活动,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组织师生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对赤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以后漫长岁月中,学校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不仅保证了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而且使学校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赤峰县立初级中学建立时,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当时,全国军阀混战与割据给人民带来灾难,赤峰民众也深受其害。一批在北平蒙藏学校等求学的热河、赤峰籍进步青年韩麟符、陈镜湖、郑丕烈、杜金生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时回到赤峰传播新思想,给学校青年学生以爱国进步思想启蒙。1926年4月,中共党员乌子贞、郭皓轩等徒步从河北省、喀喇沁右旗王爷府到赤峰,秘密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向进步青年宣传时事和爱国进步思想。内蒙古自治区原副书记王逸伦回忆,当年他正在赤峰县立初级中学读书,四五月间有两个货郎打扮的买卖人经常来学校附近,给学生讲解时事,他们就是中共党员乌子贞和郭皓轩。正是在这样的启蒙教育下,王逸伦走上了革命道路。同时也说明,我党在赤峰县立初级中学的活动,早在1926年就已经开始。从此之后,学校有了一批思想进步的师生,为开展学生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1930年,赤峰县西郊菜农反对杨子彬包捐和经界局清丈土地,自发地组织起来与官府进行抗争,三千多名农民激愤地涌入市区示威游行并包围杨子彬大院,包捐清丈被迫停止,农民取得了反包捐清丈斗争的胜利。县政府认为赤峰中学的教师参与鼓动并且出谋划策,背后有共产党组织的背景,并拘留了赤峰中学的三位教师,后来因为没有实证而获得保释。可见赤峰中学在赤峰早期革命史中还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1931年,中共赤峰支部秘密派人到赤峰中学,宣传革命思想,引导组织进步青年开展革命活动,发展了一批青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赤峰首建了团的秘密组织。1932年,内蒙古特委书记李铁然(陈镜湖)在向中央的报告中提到“赤峰方面,赤峰中学内有我的青年团组织”,标志着赤峰开始了有组织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党的各种主张,积极地参与了民族解放和革命运动。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很快占领东北三省。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学校组织学生上街游行、讲演,纪念五四运动,宣传反帝爱国思想,积极拥护抗战,掀起爱国救亡运动高潮,日本驻赤峰领事馆提出抗议,说赤峰中学是抗日根据地。1933年赤峰沦陷后,学校落入敌伪之手,党的活动也受到很大影响。1938年开始实行日伪政权公布的新学制,学校更名为“热河省立赤峰国民高等学校”,次年起校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均由日本人担任。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学校师生用自己淳朴的爱国行动进行了不屈的抵抗。学生们订阅传看爱国进步报刊《庸报》,通过与爱国教师的交流,树立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和行动。盛学忠、刘珍珠等同学因在杨树上刻写“打倒日本”的东郊“模范林”、旋又在伪满兴农合作社信用部院墙上书写同类标语,遭到日本宪兵队审讯调查和残酷折磨,教师赵允恒、张凤厉也被作为嫌疑人关押到承德监狱。摘 自:赤峰文史
一审丨冷 雪
二审丨张书源
终审丨刘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