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瑾山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韩丹朗读音频
“养生不复杂,关键是保护能量,因为,能量决定了一切。”尤其是几个年轻人,一会嫌旅程枯燥,一会怪对方决策失误。反观郭诚杰,他的状态却非常好,还有心情欣赏沿路风景。大伙见他这么大岁数,还不怎说话,就好奇地凑过来问:郭诚杰笑着指了指自己的嘴巴说:“我的秘诀,就是少说话,养精蓄锐。”滔滔不绝说一上午的话,身体就像是被掏空了一样非常疲惫。更多时候,还会因产生的纷争心烦意乱,好几天都心绪难平。但只要少说几句话,你就能明显感觉疲惫和烦恼消散了不少。国学大师季羡林两次罹患癌症,连他自己都认定活不长久。然而,他这副多病多灾的身躯,却撑到了98岁的高龄。被人无端指责,他不辩解,该做什么做什么;被人质疑嘲讽,他不反驳,照常吃饭睡觉。克制自己的表达欲,才能避免能量外泄。节约精力,才能颐养心神。行至半途,他突然眼前一花,隐约看见有东西闪过,便开始疑神疑鬼。他赶忙询问身旁的管仲:“你刚刚有看到什么东西没?”直到回宫后,还是左思右想的,觉得自己是碰上了什么鬼魅邪祟,很不吉利。一连很多天,他忍不住各种揣测,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很快就病倒了。庄子说,“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客厅里挂着一副很有名的对联:生活像一团乱麻,一个结跟着一个结,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凡事往心里去,那烦恼和痛苦,就会如影随形,身心也无休憩喘息的机会。只有减少思虑,放下挂碍,我们才能远离内耗,把精气神聚拢在心田。美国科学家基金会有一项数据显示,普通人每天会在脑海里闪过1.2万至6万个念头。而悲观中,焦虑、恐惧、沮丧这些负能量,又反过来损伤心神。古人说: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若想健康长寿,心气内敛,少思寡虑,才是养生良药。齐白石有个“养生七戒”,其中之一就是戒悲愤,少抱怨。多愁多怨,只会把人憋出内伤。凡事看开,才能远离病痛折磨。繁重的劳作压弯了他的腰,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更是令他避之不及。被污蔑,被陷害,乃至遭受谩骂、殴打,都是家常便饭。如此糟糕的处境下,很多人崩溃了。不是变得疯疯癫癫,就是整天病恹恹的。相比之下,韩美林看上去傻乎乎的,也不生气,也不抱怨,更不会怀恨在心。但最后,恰恰是这份乐观与豁达,帮他安然地走出那段最艰难的岁月。更令人欣慰的是,吃过那么多苦的韩美林,今年已经88岁了,身子骨一直硬朗。不少人向他请教养生秘诀,韩老爷子却反问道:“我一生苦难多,可我活得很好,为什么?很简单,做人只有一次,我若这也计较,那也计较,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口中无怨,心中无恨,人才会身心无恙。少怨少恨,才能身心安泰。
《论管仲》中说,“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真正会调养的人,无非是在饮食起居上下功夫,节制自己的欲望。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漱溟待遇优厚,生活富足。学生忍不住问:“您声名在外,何必蜗居在这,如此艰苦?”梁漱溟笑着答道,一点不艰苦啊,这是我最想过的生活。原来,他本性淡泊,欲望极低,生活上向来奉行极简主义。吃饭穿衣从不讲究,几十年来坚持食素;又视名利为粪土,声色犬马碰都不碰。这份清心寡欲,令梁漱溟保住了精气神,护着他走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作家约翰·卢伯克,曾在自家的阁楼搭建了一个棋牌室,没事就邀亲朋聚众打牌。医生说,他元气大伤,不调养个半年,恐怕无法再工作。药王孙思邈,作为百代之师,他曾将毕生的经验,浓缩为一句话——一个人寿命长短,健康与否,并非完全是上天注定,与自身的修行也有莫大的关系。
少言养气,少思养心,少怨养情,少欲养身。
真正会养生的人,都特别看重自己的能量。
而丰盈的内在,才是长命百岁的秘方。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