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姜榆木
因为在车企上班,有人问她关于新能源车辆上牌照的政策。结果同学老杨跳出来说:“前两天我试了表弟的新能源车,那质感比起我以前开的车子,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接着,老杨把自己过去十几年开过的油车,从牌子到各自的动力、油耗和底盘都讲了个遍。老杨又说:“不管大盘怎么跌,我买的那套房子肯定保值!”于是他开始介绍,自己当年是怎样挑楼盘,怎样讨价还价,怎样装修……本来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的同学们,听他讲了十多分钟后,渐渐不再作声。等他讲完后,大家没有继续聊新的话题,全都埋头吃饭。阔别多年的一次同学聚会,就这样在冷场的气氛中收尾。
他说:“巧了,我在日本负责过一个项目。那个项目是我们公司当时在日本的第一个业务,具体而言……”好不容易等他聊完自己的项目,女生赶紧换了个话题,问他:“你喜欢旅游吗?”他说:“说到旅游,其实我还跟别人合伙创过业,做的就是野外露营的业务。我为什么觉得这里头有商机?基于当时我对旅游市场的分析……”他说:“比起看电影,我更关注发行电影的公司。有次我在一部电影上映前买了一家发行公司的股票,后来这部电影大爆,我直接赚了十多万……”她向节目组反馈:“我承认他很优秀,但是跟他聊天真的很累。”
生活中就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说不上有什么坏心思。但是跟他们在一起,你会发现完全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无论你表达什么观点,对方只关心如何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他们从不站在你的角度,考虑你的诉求,理解你的感受。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只为凸显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有次她被一家杂志社拒稿,把被拒的作品拿给这位前辈看,希望对方能提供一些建议。前辈连看也没看,反而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这家杂志社很难上吗?我那会儿随便写的都能上,后来我都看不上这家了。”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的小说成功发表,还获得了某个平台的新人奖。张小娴曾说: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交流,在我看来是情商最低的表现。许多有过从业经验的人,他们的生意都很一般。反倒那些外行人的柜台,咨询的客户络绎不绝。客户咨询一个产品型号,他们说“外行人才买这个型号,我推荐你买那个”;客户问有没有产品指导书,他们说“这都很简单的,我那会儿自己摸索一下就懂了”。你会发现,最难沟通的往往就是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无法理解也不能接纳不同的观点。张口闭口都想让人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结果说得越多,越是暴露自己的浅陋。网友@Starry有次需要进行汇报,找相关同事询问一些数据。“我如果是领导,看到你这样的汇报格式,我直接就不想再听了。”同事还不停在她耳边说:“我搞这个搞了这么多年,肯定比你这个新人懂吧。”最后网友发现,同事帮她调的格式,其实早就过时了,好不容易问到的数据也是错的。在那之后,她宁可自己花时间检索数据,也绝不去找那位同事。
作家金惟纯曾表示,自己年轻时最喜欢说“我是这样想的”。反倒是成为教授后,他发现自己更愿意说“您是怎么想的”。而真正厉害的人,从不刻意表现自己,只会抱着谦逊开放的姿态去倾听。建筑师王澍留美回国后,在一家事业单位负责旧楼改造的工作。期间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问题我在美国遇到过,当时我就是这样处理的,你那样搞不行。”后来,每当他走进会议室,原本热烈讨论的众人,就会立刻不再说话。几个月下来,不仅项目没有怎么开展,他自己也常感到身心俱疲。每当有不同观点,他都让对方先说完,然后基于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渐渐发现,同事和自己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原本难以推进的项目也慢慢有了起色。罗振宇说过,人生最大的阻碍之一,是在沟通中享受赢的感觉。有了语欲胜人的念头,潜意识中就会忽略对方话里的有效信息。转而为了凸显自己,刻意贬低对方。到头来,把别人推得越来越远,也让自己困在一个越来越狭隘的世界。凡事不急于表达,保持头脑开放,假定自己能从对方身上学到新的东西。用虚心请教代替自以为是,用耐心聆听代替“你听我说”。▽
不瞒大家说,有段时间我也因为创业小有所成,总是希望能够成为话题的中心。哪怕别人聊的内容和我无关,我都会想办法把话题引到自己的公司和写的文章上面。每次看到别人脸上羡慕、惊叹的表情,我就有种说不出的得意。直到经历的事情多了,见过业内真正的牛人,我才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语温内敛远比锋芒毕露有格局,谦逊包容也远比咄咄逼人更显姿态。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