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为何对刘少奇的“四清”运动不满?而引发了后来的运动

职场   2024-08-23 00:00   广西  



  文  || 春秋5000
编辑 || 杨伦清

 



前面的文章说到伟人在批评主刘少奇在四清运动中做得不好,使刘少奇不断地道歉,最终还是导致了文革运动,有网友就问:刘少奇在四清运动中,到底是哪些方面引起伟人的不满呢?本文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分享。






伟人与刘少奇之间的意见分歧,在1964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已经明朗化了。

当时,伟人提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刘少奇委婉地表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运动的性质是“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或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主张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不要什么都上升为敌我矛盾。

这是刘少奇对“四清”运动性质的基本认识,在“桃园”经验和他的多次讲话中都有提到这件事,这种认识从理论上对阶级斗争的矛头上扬有所限制。

只是刘少奇在运动实践中的错误方式,使其说服力大打了折扣。





伟人带着被冷落的情绪参加会议,在他讲话时,刘少奇频频插话表示不同意见,这在过去的任何场合下是没有的现象。这才有了后面在会议上伟人也不断打断刘少奇的发言。

伟人很生气,让其联系到他们在“四清”性质问题上的不同看法。

1963年11月,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开始在河北桃园大队蹲点搞“四清”运动,使得伟人与刘少奇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也为以后矛盾埋下了伏笔。

伟人在谈到“四清”运动时说:


王光美在河北省搞“四清”,河北省领导不了,华北局也领导不了,是刘少奇亲自领导的,他有他的长处,我有我的弱点,他有一股硬劲,我爱妥协,我说不行,他说行。他是第一副主席,按不住他。







伟人这番话扑朔迷离,暗藏玄机。对刘少奇、王光美不满是明白无误了。

1964年,刘少奇一声令下,150万干部下乡蹲点,各个试点都集中了上万人的工作队,完全撇开农村基层干部。在许多地方进行了错误的夺权,使不少农村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人们普遍反映“四清”运动搞不下去。对此的种种意见和看法,伟人知道后,大度说到:


一个小县城。竟然派了150万人的工作队,为什么不依靠那个县城的20几万群众?我们革命从来不是这样的。



之前伟人在他制定的前十条中说:


要团结95%的群众,要放手发动群众。



刘少奇在后十条中则要束缚群众。他夫人王光美的桃园经验说道:

用工作队取代基层组织,靠工作队秘密搞“四清”!

这样一来,群众反而成了“看客”。





这还真不是胡说曾经听老一辈的人说过:


当时的基层干部确实被四清工作组整得“死去活来”,只要账务上存在一点点问题,如同审问犯人一样进行审查,搞得人心不安,很多基层干部差不多要自杀谢罪。



所以,同样是搞运动,伟人与刘少奇的路线完全不太相同,一个是依靠群众,一个是以工作组形式。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伟人在“四清”运动中没有主导权。全国的四清基本按照刘少奇的路子在进行。

这在伟人看来,自己似乎被架空了,自己发起的运动,自己却失去主导权,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这个时候,老人家在心里已经将他与刘少厅的分歧定了性,那已不是一般的分歧,而是原则性的分歧。





他坚持自己所引起的社会主义,他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四清”已经不能承载这个重大问题的解决,他转而酝酿与发动新的运动,就是后来的:

文化大革命





 《红墙图志》 


以上内容摘自《红墙图志》,书中详细了对毛伟人和刘的分歧进行了描述。

这套书以建国后的伟人为主线,真实还原1949至1976年20多年的红墙内幕。

比如毛伟人8341的传说、三面红旗的由来、彭总的庐山会议事件、江青政治的崛起、文革浪涌、毛和林总的关系破裂等等,都做了详细的描述,书里还含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

可以说,使用众多珍贵照片讲述红墙历史,因为内容敏感,随时可能会下架,且看且珍惜。








春秋文史
本号聚集古今历史、文化爱好者和理工科人士,喜欢读书之人,从理工科角度看世界,或许会有所不同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