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丝丝讲艾滋 | 第6期 | 首例艾滋病患者调查报告的前前后后(下)

健康   2024-12-10 17:25   福建  


亲历者简介

温澄璧   北京卫生检疫所副主任医师,疾病监测小组组长,1986年9月卫生部首次成立的预防艾滋病工作小组10名专家之一,在我国艾滋病防治早期做了大量“防传入”的工作,是我国首例艾滋病发现病例调查与处理方案起草与具体实施者。



1985年11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对北京协和医院保留的该患者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证实该患者确实为AIDS病例;同时检测了与该患者接触较为密切的医务人员血清,结果全部阴性。


随着我们对首例输入性艾滋病患者的调查与报告,艾滋病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


其后,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学会,以及我们北京卫生检疫所先后举办了一系列艾滋病学术讲座。


我作为主要报告专家,到各大医院、外宾门诊部、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以及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语言学院等涉外单位,介绍我们对首例输入性艾滋病病例的调查,讲述艾滋病防治知识。


我们北京卫生检疫所由此向相关单位发放了大量宣传艾滋病的资料,以期促进艾滋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等防控措施的落实。


首例输入性艾滋病患者的调查与报告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境口岸对艾滋病传入的防范,增强了政府与社会各界对艾滋病输入的警觉。



1986年4月,我们对部分重点人群进行了艾滋病性病的血清学调查。


那时候,我们缺少相关设备,也没有P3实验室。


北京妇产医院在取样器械上支持了我们,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专家曾毅教授也给予我们很多技术上的帮助。


1986年7月,我们监测小组对北京语言学院留学生进行了疾病情况摸底调查,发现留学生人群应该作为重点监测人群。


于是报经国家教委批准,对来华半年以上的留学生实施入境后监测体检。


与此同时,我们一并开展了对申请来京居留半年以上的专家学者、经商者等外国人及援外归国人员进行监测体检。


至1989年7月,监测体检工作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1人。


这项工作的开展为其后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布《艾滋病监测管理若干规定》提供了依据。



1986年9月,卫生部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工作小组。


小组组长是时任卫生防疫司副司长曹庆,副组长是时任科教司副司长刘海林和时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曾毅。


小组成员有10名专家,我是其中之一。


受聘专家还有北京协和医院王爱霞,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徐文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郑锡文和苏崇鳌,中医研究院时振声,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周釥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黄雨舜,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王树声,广东省流行病研究所李恭书。


我们的职责就是提建议,供部领导决策。


一是对国家预防艾滋病方针政策或重大组织与技术措施提建议;二是对预防艾滋病的科研、培训规划及重点科研项目提建议。


所有建议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对艾滋病严加防范。


1987年5月18日,一名爱尔兰旅游者在长城游玩过程中发病,就诊于北京友谊宾馆外宾门诊部,向医生出示了国外医生的诊断书:“艾滋病前期患者”。


由于该医生听过我们关于艾滋病的讲座,马上通过有关单位向我们报告了疫情。


最终,由我们疾病监测小组监护该患者安全离境。



关于首例艾滋病患者调查报告前前后后的故事真是太多、太多,很多记忆已经模糊了。


难以忘怀的是,第一例病例调查报告过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防艾滋病传人的政策和法规,我们检疫所内部强化了技术力量,加强了口岸检疫把关。


最最难忘的是,还专门为我们配备了检疫车,一有疫情通报,我们随时出发,同事们个个忘我投入,应对疫情不分昼夜。


E

n

d


我是泉州丝丝,本期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下期再见,遥祝安好!


来源(转载):张文康.中国抗“艾”之路:亲历者说(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14.(本文仅用作公益科普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泉州疾控


南安疾控
传播健康信息,倡导健康理念,共建健康环境,共享健康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