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OU研究进展 | 南印度洋热带气旋的破坏潜力正在下降

文摘   2024-10-01 12:35   北京  

台风的破坏性

热带气旋(TC)是地球上最频繁且最具破坏性的天气系统之一,对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财产,特别是在欠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世界气象组织的评估报告显示:在过去50年(1970-2019年)中,共有1945起与TC活动有关的灾害事件记录,造成779324人死亡和1.4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评估TC的潜在破坏性对于减少全球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至关重要。

最新的研究进展

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南印度洋地区的TC破坏潜力正在下降,这一研究成果在 《自然(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上刊发。广东海洋大学涂石飞博士为第一作者,广东海洋大学徐建军教授和复旦大学周文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各海盆TC能量耗散指数(PDI)时间序列

利用1982年至2021年的TC历史最佳路径数据(IBTrACS),回顾了全球及区域尺度近40年TC的潜在破坏性(PDI:Power Dissipation Index)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全球TC年累积PDI显示出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并且在1990年代达到最大值。在区域尺度上,各海盆整体上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但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只有南印度洋的年累积PDI显著下降,而其它海盆在同一时期变化并不明显。

PDI相关因素的变化

根据累积PDI的定义,TC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是PDI变化的三个主要因素。在南印度洋地区,TC的累计破坏性指数自1994年至2021年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TC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减少。尽管TC平均强度略有上升,但这并未能改变PDI的下降趋势。

1994-2021年南印度洋TC相关参数的时间序列 | a PDI, b TC 强度。c TC 频率。d TC 持续时间。

TC活动位置与路径变化

在南印度洋地区,TC的破坏性主要集中在马达加斯加以东和澳大利亚西北部。但近年来,这些区域的破坏性显著减弱,而南印度洋中部(接近东经80度)的破坏性增强。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TC路径密度的变化影响,而不是TC强度。

研究发现,1994-2021年南印度洋中TC平均生成位置南移,且生成后西移距离减少,导致路径缩短,平均移动方向逐渐偏南

南印度洋地区PDI以及TC路径密度

造成这种变化的机制是什么?

研究表明,尽管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更强烈的TC出现,但在1994至2021年期间,南印度洋地区的TC频率显著下降,主要由于大气稳定度增强,抑制了大气对流活动。此外,南印度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Mascarene High) 减弱,导致TC的引导流减弱,进而缩短了TC的迁移距离和持续时间。副热带高压的减弱只发生在南印度洋,但在其它海盆的副高显著增强,而南印度洋的副热带高压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揭示。

TC 环境因素的差异 | a海面温度 b 总柱水蒸气 c 大气稳定度 d 对流有效位能 e 850 hPa 的位势高度 f 引导气流与副热带高压

主要结论

  • 自1994年以来,南印度洋地区TC破坏潜力显著下降,这主要是由于TC频率持续时间减少
  • 期间,南印度洋TC频率减少受到大气稳定度增加影响,TC持续时间的减少可归因于其活动位置变化
  • Mascarene高压的减弱可能是导致TC轨迹和强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导致TC更早地向南转向,减弱并更快消失。

Reference

  • Tu, S., Hu, Z., Liang, M. et al. Decreasing trend in destructive potential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South Indian Ocean since the mid-1990s. Commun Earth Environ 5, 543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4-01683-2

·投稿或转载请联系·
小编微信
长按可关注


气python风雨
主要发一些涉及大气科学的Python文章与个人学习备忘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