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敏(河北)| 街上飘来“烤红薯”味儿

文摘   社会   2024-10-21 10:26   湖南  




美/文/欣/赏

Prose appreciation







2024

10 /20

 

作者:杨慧敏



点开音频聆听精彩

Winte

y New Year's D




街上飘来“烤红薯”味儿

杨慧敏


       天凉好个秋。此时,行走在燕赵城乡的大街小巷,总能听见一声声“烤红薯”的叫卖声。面对此情此景,除了闻到飘来的股股“烤红薯”香味儿,思绪就会被带回到少年时代,勾起我对如烟往事的回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小孩子,对红薯其实并不陌生。红薯别名地瓜,有的地方也称之为白薯。那时,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上级号召各生产队留足地块,大面积种植红薯。因为种植粮食产量低,人们以薯代粮,经常食不果腹,过着非常艰难的生活。由于红薯抗耐旱,易管理,产量高,所以农村生产队都是大面积种植。秋收过后,家家户户从生产队分到的红薯少则数百斤,多达千余斤,屋里地方狭窄放不下那么多红薯,就只能存放到自家建造的地窖里储藏。整个秋冬季节约大半年时间,乡亲们就只能依靠红薯作为主食,一天三顿饭都离不开红薯,当时农村盛行的一句话是“红薯面是主粮,鸡屁股是银行”。可以说当时家里红薯就是农民的救命粮,靠着红薯乡亲们度过了那一个个寒冷饥饿的冬天。


       在过去那个年代,对于小孩子而言,再沉闷的日子也有轻松快乐的时光。令人最难忘的是“刨红薯”时节,小学生放了假,在空旷的场地撒完野之后,跟着家长去地里刨红薯。大人们在前面挖,小孩子跟在后边收,刚出土的红薯就像初生的婴儿,沾着大地母亲泥土的芬芳,有的白里透红,红里透紫;有的红中泛白,紫白相间。此时,只见性急的二弟拿起一块红薯,用衣服一角擦了两下“嘎嘣”就是一口,那个甜味儿、那样脆劲儿,似乎一下子就灌进到了心窝里。而“鬼机灵”的堂弟从一旁抱来晒干玉米秸,扔上几块红薯燃起篝火。不一会儿工夫,烤红薯的香味儿就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香喷喷,绵柔柔,甜滋滋的味道,馋得一同来玩耍的小伙伴个个直流口水。人均一块,均匀分配,小伙伴吃得津津有味,满嘴黑乎乎的,好似长出了一片黑胡子,互相逗乐,好不惬意。那时,我常想,这个世上最美的食物大概就是烤红薯了。假如以后每天都能吃到一块甜滋滋、香喷喷的烤红薯,哪该有多么幸福啊!


      秋去冬来,黑夜竟然是那样的漫长,如此的难熬。早晨,天刚朦朦亮,小孩子们便揉着惺忪的眼睛,迷迷糊糊从炉台上拿两块烤焦的红薯上学校,热乎乎的烤红薯捧在手心,吃到嘴中,暖在心里,陪伴我们的童年驱走了无数个冬日的严寒,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朝阳。


      红薯作为主粮的年代早已成为过往历史。现在,早已过上幸福生活的人们,偶尔作为一种稀罕物品,适当调节一下自己的口味,买上几斤鲜红薯,点缀家庭的日常生活,未尚不可。但作为一个从昔日那个年代过来,并且吃着红薯成长的农家子弟,我想那段历史是永远不应被人们抹去或忘记的吧!

                                                                                                                                                                                              2024,10,10,10,58   完成初稿

                                                                                                                                                                                      






 


2024

OLYMPIC

GAMES



作者简介:  

    杨慧敏,男,大学文化,中共党员,80年代初在乡镇参加工作,后调入国家税务系统从事机关文秘工作,业余爱好写作,偶有作品在国家、省、市等报刊和微信公众号发表,现在是《河北日报》社特约通讯员。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文章原作者如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处理或删除。除原创或编辑注解外,编辑对文中观点不持有态度和立场。

转发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向您约稿

学习的摇篮,进步的阶梯,写作者的家园。凡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经济社会发展的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积极向上的作品,体裁不限,欢迎来稿。字数在300字以上,不要一稿多投。


投稿邮箱:249604062@qq.com    

                           


稿费来源于读者赞赏。作者、平台五五分成。五天后的赞赏及10元(含10元)以下的赞赏费不结算。请上稿作者主动到邮箱添加平台微信,便于联系。不添加者视为放弃。


作品发表后,作者要配合平台反复推广,阅读量在100以内的作者文章,将控制后续发稿。


 

转载文章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注明出处!一切解释权,归本平台所有!  

 免责声明:图片、资料来源网络,如有异议,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本平台常年法律顾问:

海南奥派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拥军     联系电话:15808968789


学习的摇篮,进步的阶梯,写作者的家园。


长按二维码关注







作家摇篮
学习的摇篮,进步的阶梯,写作者的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