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围绕“目标具体化、职责层级化、管理精细化、机制有效化”工作思路,以“互联网+”服务模式推动创新,为住房保障事业提质赋能,奋力决胜“收官”战。
制定“微”清单,织密责任大体系。以“民需我应”为导向,制定住房保障工作计划清单,覆盖住房保障各项业务关键环节,明确重点任务、责任人、完成期限、完成情况,从末端倒逼责任落实,确保住房保障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切实把各项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奋力开创住房保障各项工作新局面。
用活“微”机制,推进标准大建设。一是完善住房保障分配调整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标准,细化保障性住房分配规则、调整范围和受理流程,确保保障房分配调整公开公平公正。二是结合银川市住房保障制度实施现状,起草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资格准入、封闭管理相关实施细则,为后期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准入、配售、封闭管理提供制度支撑。三是制定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和考评制度,提高保障性住房运营服务水平,指导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单位做好运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居住品质和保障对象满意度。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住房补贴政策研究,采集汇总历年住房补贴发放数据,测算分析相关数据,研究制定干部职工住房补贴新政策。
推动“微”改革,优化服务大举措。贯彻落实 “高效办成申请公租房一件事”工作方案,着力构建“一表申请、一网核查、一窗办结”的公租房申请审批流程,按照“最少提交”原则,精简冗余材料,将公租房申请从原来10种以上证明材料减少至5种证明材料,压减50%,办理时限再压缩,由45个工作日缩减至35个;按照“一键核查”原则,积极对接数据提供部门,协调人社、自然资源等7个部门,通过数据互通共享,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紧盯“微”细节,排查化解大矛盾。一是针对原建工集团、农垦系统、各破产企业管理的单位公房房屋产权不清、原单位破产无人管理等问题现状,分类把脉问诊,结合现行房改政策,提出切实可行解决方案,积极疏通堵点,化解难点,解决了解放西街157号楼、西夏小区等处27户住户房改办证难题。二是针对我市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类事业单位临近学期末放假,立即启动工作预案,开辟“绿色通道”,组织力量对教育系统1000余册住房档案加班加点集中审核,目前审核已完成50%,为在寒假到来前顺利完成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档案审核打下良好基础。
规范“微”权力,激发监管大责任。一是结合住建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督促指导各保障房管理单位“拉网式”巡查,加大对保障房使用中出现的转租转借等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纠正转租转借、长期闲置、资格不符等违规行为279起,腾退收回房屋138户。二是强化住房保障信用管理,在保障房申请、入住、后续管理等重要环节实行诚信申报制度,签订守信承诺书,让申请对象自愿接受监督。已分六批次对查处的119名保障房申请人或承租人提供虚假材料及转租转借公租房等违规行为进行社会失信公示,并依法依规采取驳回申请、终止住房保障资格、收回保障房等措施。
推进“微”创新,激发保障大活力。一是为4.1万户保障家庭发放电子《住房保障证》,推进电子证照应用与纸质版同等效力、同步更新、同源数据,有效避免群众跑动领取证件及丢失风险,实现了足不出户、零跑动、立即办的办事成效。二是不断优化“公租房”APP申请流程和体验感,灵活运用“线上+线下”自主选择模式,确保手机操作困难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也能及时意向登记或选择满意的房源,住房保障业务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来源:市住房保障中心供稿 局办公室整理
审核:邵峰
编辑:王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