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系列:水气电市场化改革全面启航!

文摘   2024-10-01 00:00   马来西亚  

官方交流社群

添加微信:Buddha_Research

(备注信息:公众号读者)

Q: 改革政策中提及的“市场化”,是否仅仅意味着价格上涨?我们应如何理解价格改革的实质?

A: 价格改革并非简单地等同于涨价。其核心在于推动市场化改革,完善能源行业的价格机制,并确保能源要素能够按照市场规律配置。政策强调的是市场作用的发挥,使资源价值回归其真实水平,而非盲目上调价格。我们从三个维度来理解这一改革的重要性:个人主义价值的体现、财政缺口的弥补以及交叉补贴问题的解决。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价格改革的重要动因。

Q: 价格改革对产业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其长期效应?

A: 对于价格改革的产业影响,市场上存在较大分歧。关键在于区分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从长远来看,价格改革不是为了短期内提升业绩,而是通过市场化改革,增强行业的回报率和成长性,提供长期的确定性和阿尔法收益。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化改革下的公用行业展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投资吸引力。因此,价格改革的真正价值在于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而非单纯追求短期利润。

Q: 能否解释一下回报与长期成长的确定性是如何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特别是在像水务这样的行业里,这种机制如何影响投资公司的表现?

A: 当水务行业拥有确定的回报率(ROE)时,通过水价调整可以有效覆盖新增资本支出的成本,确保行业在有价格机制的调节下保持健康的资本开支,从而实现持续成长。即使在成熟市场上水量不再增长的情况下,美国水业在过去十年仍能实现三倍的利润增长,ROE保持稳定。这表明,价格机制不仅关乎短期盈利,更重要的是它为企业提供了成长的确定性和合理的资本开支动力,即便在销量不变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年化10%的利润增长。

Q: 这种逻辑如何适用于其他行业,比如核电和燃气?价格机制对行业发展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A: 核电、燃气等行业同样受益于价格机制,它不仅确保了短期盈利的可靠性,还促进了行业的长期发展。价格机制的存在使这些行业能够预期到合理的回报,从而推动其持续投入和扩张。十年三倍的年化增长与静态的个位数增长相比,市场给予的估值截然不同,海外投资者愿意给予30至40倍的高估值,关键在于成长的确定性,这标志着行业从纯防御属性转向成长属性的转变。

Q: 市场化的意义何在?它如何鼓励超额收益,并在行业内拉开企业间的差距?

A: 市场化的核心意义在于鼓励企业追求超额收益,打破以往由政府定价或管制的局面。随着政策逐渐倾向于市场化,企业间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差距将日益显著。在海外,即便是受一定政策控制的电力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ROE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固废产业亦是如此。例如,美国的税务管理和共和国废品在ROE上的差异达到一倍之多。这表明,在市场化进程中,优质企业的价值将得到更好的体现,投资者应更加重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

Q: 价格改革对电力行业有何影响?它如何改变行业的性质和企业的运营模式?

A: 价格改革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行业从防御型转变为具有成长预期的类型,进而提升估值水平。市场化后,企业间的经营效率差异将更加明显,优秀的公司将获得更高的估值。在电力、固废、燃气和水务等领域,企业经营能力的差异尤其重要,投资者应更加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水务领域,同城环境和金融环境等优质公司值得关注;在电力领域,核电资产如中国广核受到认可;在燃气领域,昆仑能源等企业成为首选。

Q: 电力行业改革的历程和目标是什么?最新的政策导向对行业有何影响?

A: 电力行业改革始于2015年的中发九号文,旨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放开竞争性价格环节。最近的三中全会报告首次详细提及电力行业改革,强调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性。近年来,电力体制改革主要围绕自然垄断环节改革和能源体制政策设计展开,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旨在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机制,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发展。

Q: 最近的三中全会提出了哪些有关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

A: 三中全会中,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被赋予了较高的篇幅,主要聚焦于三大要点:一是针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如电力、油气、铁路等,推动其增长环节的独立运营与竞争性环节的市场化改革,同时健全监管体制;二是明确能源、交通等领域的价格改革路径,优化阶梯电价、水价、气价制度;三是针对电力行业,实施“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即对输配电环节加强监管,而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竞争机制。

Q: 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如何实施,特别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

A: 自然垄断行业,如电力行业的输配电环节,因其网络属性,需采取特定管理模式。我国对此类行业改革的方式包括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管好自然垄断。具体到电力行业,对输配电环节实行严格监管,确保其落实国家战略,提高网络建设能力,同时限制电网企业向上下游延伸竞争性业务,以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Q: 居民电价改革的背景及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A: 居民电价改革源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及电力系统供需特性的变化。我国居民电价长期低于成本,形成大规模交叉补贴,由工商业用户承担,导致市场效率下降。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电力供需差异加剧,原有的电价体系已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尤其是夏季和冬季高峰期,供需矛盾更为突出。这不仅增加了工商业用户的负担,也降低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Q: 如何优化居民电价,以促进更公平的市场机制?

A: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计划优化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可能将年阶梯电价转变为月阶梯电价,即每月设定阶梯电量,超出部分电价自动上调。这一调整旨在鼓励居民在用电高峰时段合理节约用电,减少不必要的电力需求,从而减轻工商业用户的额外负担,缩小交叉补贴规模。此举有望提高电力市场的整体效率,实现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电力消费模式。

Q: 当前电力行业改革如何平衡自然垄断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A: 电力行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平衡自然垄断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一方面,对自然垄断的输配电环节实施强监管,确保其公正透明运作,另一方面,在发电和售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这种“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策略旨在构建一个既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电力市场环境,促进电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同时,通过价格机制的优化,如居民电价改革,旨在建立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场机制,减少市场扭曲,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Q: 对于居民电价,未来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居民的用电行为?

A: 未来,除了现有的阶梯电价体系,居民电价改革将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更希望居民用户能够接受市场价格的引导。通过实施分时电价,尤其是在供需紧张的高峰时段,如夏季傍晚时分,市场电价会显著升高,以此激励居民节约用电。长远来看,居民电价的结构将不仅限于阶梯电价,还将推广分时电价,让居民根据市场价格优化用电行为。理想状态下,居民应像其他用户一样参与市场,接受市场价格,而对于低收入群体,则可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提供电费补贴,新加坡的模式便是此类做法的参考。

Q: 这种市场化的电价模式在国内的推行面临哪些挑战?

A: 尽管市场化的电价模式是改革的方向,但在国内短期内实现全面推广仍有难度。当前的目标是细化阶梯电价,并逐步引入分时电价,引导居民适应市场导向的价格体系。真正的市场化进程,包括居民全面参与市场,还需时日,需要解决诸如低收入群体的电费负担等问题。

Q: 三中全会对能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有何新动向?

A: 三中全会特别提到了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这与以往的能源体制改革有所不同,可能意味着能源管理体系的深层次变革。改革可能涉及现有以发改委能源局为核心的能源管理体制,以及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如生态环境部在能源改革中的角色。此外,改革或许会审视和完善以省份为主体的能源管理体制,但具体方向尚需观察。

Q: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为何被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

A: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三中全会文件中占据了显要地位,这标志着它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核心作用。与以往将电力视为能源市场一部分的定位不同,此次直接突出其独立性,预示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将加速,成为未来电力行业改革的关键一环。

Q: 电力市场建设的三大方向是什么?

A: 第一,新能源将较快全面参与市场,以市场机制引导其合理配置和长期收益。第二,现货市场将极大加速发展,可能在两三年内实现全面覆盖,以应对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后的资源灵活调度需求。第三,市场化覆盖面将持续扩大,推动尚未入市的电源,如燃气、核电和水电,以及更多用户侧电量参与市场交易,同时完善电价机制,解决市场与非市场用户的不匹配问题。

Q: 改革的决心如何体现?

A: 此次改革将市场化改革置于国家安全之前讨论,体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决心。市场化经济改革被置于优先位置,显示了政策制定者对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高度重视,预计这将带来一系列重大变化,投资者可针对具体细节进一步提问,深入了解改革的深远影响。

Q: 三中全会中有关油气体制改革的部分,对天然气产业有何影响?

A: 三中全会释放出国家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制和改革的信号,对天然气产业而言,明确了改革主题,旨在解决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天然气消费量排名第三的背景下,面临的供应问题,尤其是高对外依存度(天然气40%以上,原油70%以上)和进口来源单一的问题。

Q: 我国天然气价格机制存在哪些挑战?

A: 我国在天然气价格方面的话语权较弱,尽管已成为最大进口国,但进口价格仍主要挂钩国际价格指数,如HH、NBP或欧洲价格。缺乏自主的天然气市场价格指数,导致进口成本高昂,影响了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健康发展。

Q: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是如何指导天然气行业改革的?

A: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即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以及国际合作,为解决国内天然气利用问题提供了全面指导。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消费和供给端的变革,加强技术创新,以及拓展国际合作,旨在构建更为安全、高效、多元化的天然气供应链。

Q: 如何解读“管住中间,放开两端”的改革思路在天然气行业的应用?

A: 这一思路在天然气行业体现为推动运销分离和管输分离,确保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2019年成立的国家管网集团,专门负责油气管道的运营管理,且明确规定不参与油气买卖,体现了油气体制改革的彻底性和专业性,旨在促进上游资源的多元开发和社会资本的参与。

Q: 下一步天然气行业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A: 改革将继续聚焦于增加上游资源供应主体数量,以期增强市场竞争,推动供给革命。当前,三大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供应量占全国消费量的95%以上,市场集中度过高,不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未来,国家将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上游勘探开发领域,尤其是在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的开发上,以实现供给结构的多元化和市场的充分竞争。这不仅是对“管住中间,放开两端”理念的具体实践,也将为天然气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Q: 为什么需要进一步推进天然气行业改革?

A: 进一步推进改革旨在解决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上游资源供应主体单一,市场竞争不充分,以及在技术革新、市场开放度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深化“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国内天然气行业的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Q: 关于油气管道改革,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未来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A: 尽管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主干油气管道实现了预期的分离工程开发,但上游和下游的支线管道,即收费的支干线,大多仍掌握在省级能源企业手中,未实现第三方公平准入。未来改革将聚焦于这些支线管道,确保它们如同主干管道一样,实现第三方公平开放,促进整个管网系统的公平竞争和高效运营。

Q: 城市燃气专营权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政府如何应对?

A: 城市燃气专营权乱象导致天然气输送至终端用户过程中经历多层加价,且小型城市燃气公司管理不善,引发安全隐患。政府计划建立城市燃气专营权退出机制,淘汰安全管理低下的企业,保留规模大、效益好、安全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以提升城市燃气普及和服务质量。

Q: 能源领域价格改革为何重要,天然气行业面临哪些挑战?

A: 能源领域价格改革至关重要,以天然气行业为例,虽已高速发展二十余年,但市场化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居民用气价格受政府管制,形成“门槛价”,约占总消费量的30%,其余70%虽允许市场化定价,但仍参照各省门站价,导致双轨制现象,工业用户间接补贴居民用气。国际资源商对中国市场兴趣不足,因其认为中国天然气价格未能反映市场需求,影响长期协议签订。中国缺乏本土天然气价格指数,制约了国际定价话语权,增加了企业财务成本。

Q: 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优化?

A: 成品油定价机制每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但存在调增不调减的现象,即国际油价上涨时调价迅速,下跌时反应滞后。优化方向可能是缩短调价周期至每五个工作日一次,增强与国际油价变动的联动性,确保调价机制的时效性和紧密性,避免单边调价现象。

Q: 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哪些方面,如何优化油气管网调度机制?

A: 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涵盖能源供给、储运和消费等多个层面。供给方面,需强化国内油气产能,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自给自足与进口多元化平衡。储运环节需加强油气储备能力,当前中国油气储备能力相对薄弱,应提升至国际标准,以应对紧急状况。消费层面,价格改革作为需求侧管理工具,发达国家民用气价格高于工业用户,体现调峰需求和服务附加值。改革应理顺价格机制,配套监管机制,确保企业利益分配合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Q: 当前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 当前,我国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全国统一的调度网络。各企业各自管理其管道,导致资源分散和浪费,并且在应对油气供应应急情况时,缺乏协同应急保供机制,各企业倾向于优先保护自身利益,难以实现有效的优化调度。

Q: 未来的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将如何改进?

A: 未来将以国家管网公司的油气调控中心为基础,成立全国统一的油气调控中心,实现对全国十几万公里高压管道的统一调度。这将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国家层面能够从全局出发,优先保障重点区域的油气供应,建立起互保联供、互助的机制。

Q: 最新政策对水务行业价格市场化改革有何影响?

A: 最新政策着重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市场,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的独立运营与竞争性环节的市场化改革。这将促使水务行业等公用事业企业更加注重财务平衡能力,减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同时推动竞争性环节的市场开放,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Q: 如何理解政策中提及的“独立运营”?

A: “独立运营”意味着允许自然垄断行业如水务、城市燃气等,在过去价格未到位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价格至合理水平,使其能够在无需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独立运行。这是对以往地方政府为维护地方竞争力而人为压低价格行为的纠正,旨在使公用事业价格回归正常,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Q: 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政府监管将如何变化?

A: 政府监管将更加注重平衡,既允许自然垄断行业在某些竞争性环节引入市场机制,提升效率,同时也将加强对价格的监管,防止市场化改革导致价格飞涨,损害公众利益。政府将确保企业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消化部分成本,避免过度依赖价格调整。

Q: 新政策如何促进市场准入公平?

A: 新政策强调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所有经营主体公平开放,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国有企业,所有所有制的企业都将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共同参与市场,这将促进市场活力,提高服务质量。

Q: 政策中前后呼应的表述反映了什么意图?

A: 政策中前后呼应的表述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对改革方向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重视。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机制的阐述,政策强调了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公平竞争的重要性,确保所有经营主体在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的公平参与,体现了对市场机制完善和改革深化的承诺。

Q: 价格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A: 价格机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由市场评价其贡献,并由贡献决定报酬。这意味着对各种要素的价格进行重估,例如土地价格可能降低,而技术数据等过去价值估计较低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可能提升。

Q: 技术数据在新的生产要素评价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

A: 在新的生产要素评价体系中,技术数据,尤其是经过清洗的有效数据,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导向的生产过程中,数据的价值将显著提升,对企业的效益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有直接影响。

Q: 价格改革的重点领域有哪些?

A: 价格改革的重点领域包括水资源、能源和交通。具体来说,将推进水、电、气等能源的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和气价。此外,还将调整收费公路政策,完善铁路运输体系,这些都是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Q: 价格改革对相关行业企业有何影响?

A: 价格机制的重建和完善对相关行业的企业将产生重大影响。终端价格的变动直接关联企业的效益、生产设备更新以及经营现金流。过去由于政府对某些涉及民生和公益的价格控制较严,现在政策的调整将为企业打开价格上涨空间,尽管可能会面临一些质疑和挑战。

Q: 价格改革如何促进经济改革和行业效率提升?

A: 价格改革通过调整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减少政府补贴,提高行业效率,鼓励多元经营主体参与竞争。这将推动公用事业等自然垄断行业向市场化、竞争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Q: 价格市场化改革对企业盈利和估值有何长远影响?

A: 价格市场化改革不仅会改善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更重要的是,明确的价格调整机制将增加企业盈利的可见度,从而推动行业长期稳定发展。这将使得企业的增长预期更加明确,可能从原来的个位数增长转变为未来十年左右的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两位数,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估值。

Q: 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A: 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完全的市场竞争状态。通过鼓励超额经营能力,市场化改革将促进企业通过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等方式获得超额收益,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最终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Q: 有哪些行业或企业可能从市场化改革中获益?

A: 从市场化改革中可能获益的行业包括燃气、核电、固废处理和水务等。这些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如昆仑能源、中核、中广核、光大环境、三峰环境等,由于其在客户资源和经营水平上的优势,有望在市场化改革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Q: 在要素价格改革背景下,电力企业如何获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

A: 电力行业具有能源商品与公共事业双重属性,国家期望维持行业合理的收益空间,如燃煤火电的中长期交易价格上下限由燃煤基准价正负20%构成。然而,企业可以通过获取更低煤炭成本、精准市场规则和价格预测,优化交易策略,从而在市场中获得高于行业平均的收益。

Q: 天然气行业市场化改革中,企业如何实现超额收益?

A: 天然气行业的市场化改革遵循“管住中间,放开两端”的原则,中间管输环节价格受国家管制,而上游勘探开发和下游分销则存在超额收益的机会。上游企业如能在煤层气开发中降低成本,下游企业若能以更低价格获取天然气资源,均能在市场中实现相对超额的利润。

Q: 在水务行业,哪些环节存在竞争性,企业如何从中获益?

A: 水务行业的竞争性环节因子行业而异,如原水部分较少竞争,而供水网络及服务、污水处理终端处理等则可以引入竞争。垃圾收集、运输和终端处理亦可市场化改革。技术进步,如数字化和机械化的结合,能显著提升效率,使企业在相同服务范围内实现成本降低和超额收益。

Q: 市场化改革如何影响公共事业企业的表现?

A: 引入市场机制后,不同企业因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展现出不同的经营效率。例如,固废处理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可大幅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人力成本,从而在同质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超额收益。市场化改革促使企业追求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拉开企业间的业绩差距。

Q: 在公用事业板块,市场化改革如何影响企业竞争格局?

A: 市场化改革下,企业竞争不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平均水平,而是基于技术、管理、成本控制等多维度的竞争。优质企业凭借其优势,如成本控制能力、市场洞察力和技术创新,能够在市场中获得超额收益,拉开与同行的距离,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Q: 电价改革对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A: 电价改革,尤其是居民电价的调整,如通过细化阶梯电价和引入分时电价,将直接影响工商业用户,减轻其承担的交叉补贴压力。对发电企业而言,影响较为间接,但居民电价上涨可能促使电价管制松动,为发电侧电价调整创造条件。在现货市场环境下,不同类型的发电企业收益差距将被拉大,尤其是新能源和火电之间的价差,这将取决于各自在市场中的表现和成本结构。

Q: 居民侧电价放开和分时电价的实施,如何影响现货市场的电价波动?

A: 居民侧电价放开和分时电价的实施,一方面通过引导用户进行负荷管理,有助于平抑峰谷差,从而缩小现货市场的价差。但另一方面,若仅考虑用户侧管制放松的影响,现货市场的供需差异将更为明显,真实反映供需关系的电价波动将加剧。当前,许多地区现货市场对峰谷差的反映并不充分,居民侧管制放松后,电价将更加精准地反映系统供需,导致不同时间段的电价差扩大。

Q: 电力现货市场改革后,电价将呈现何种变化?这对火电企业意味着什么?

A: 实施现货市场后,电价将更加动态,反映实时供需状况,与中长期市场相比,现货市场下的分时电价差异更为显著。火电企业由于其出力可控性,将在供需紧张时刻承担更多发电任务,从而获取更高电价。这意味即使发电量相同,火电企业的加权平均电价也将提升。然而,新能源出力较高的时段,供需关系较宽松,电价较低,对新能源企业不利。因此,现货市场的推广将是火电企业短期内收益增长的窗口期。

Q: 火电企业在未来几年的售电收入趋势如何?

A: 随着现货市场的全面覆盖,火电企业将在未来两三年内经历收益增长期,尽管新能源挤压部分电量,但由于整体负荷增长,火电利用小时数下降幅度不大。电价提升将显著改善火电企业的盈利状况。然而,2027年后,火电利用小时数受新能源影响将更加明显,此时容量电价机制将起到保护作用,火电企业的收益将取决于容量保障机制的补偿水平和市场对其剩余固定成本的回收能力。

Q: 在部分区域,火电企业是否存在定价价格战的风险?

A: 电力市场设计鼓励火电企业基于边际成本申报,形成非递减的供给曲线,以反映真实成本。虽然火电企业之间存在电量竞争,但因申报价格不低于变动成本,价格战风险较小。此外,部分地区存在发电侧的联合申报或协同作战行为,如山东、江苏等地的火电企业,以及西北地区的煤电整合,导致市场集中度较高,减少了恶性竞争的可能性。总体上,火电企业因市场参与而陷入内卷的情况较少,相反,存在一定的联合抬价倾向。

Q: 如何理解三桶油直接向用户供气的现象,这是否会加剧与城燃公司的竞争?

A: 三桶油直接向大型工业用户供气,即大用户直供,是油气行业深化改革的体现。这种现象主要由地方政府鼓励,旨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工业用户成本,促进当地工业发展。城燃公司应专注于城市居民和小型工业用户,回归分销商角色。随着市场化进程,城燃公司需面对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管理能力弱、安全隐患多、资源获取渠道单一的公司将面临更大挑战。城燃公司应积极适应改革趋势,拓展资源获取渠道,探索多样化业务,如燃气配套、新能源发电等,以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

Q: 电力现货市场推广后,火电中长期电价是否能与现货平均电价一致?

A: 电力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的关系复杂。中长期市场在稳定电价、降低风险方面发挥着金融属性作用,同时也是电力保供的压舱石。因此,中长期电价与现货市场平均电价完全一致的可能性不大。现货市场设计上,平均电价可能受到中长期市场电价1.2倍涨幅的限制,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保供需求。现货市场的平均电价上限可能受到中长期市场的间接影响。

Q: 成本较低的火电是否能在现货市场中竞争到更多电量?

A: 成本较低的火电在现货市场中更具竞争优势。在申报电价时,低成本火电可以报出更低的电价,当系统供需相对宽松时,这些低电价的火电能够获得更多的发电份额,从而竞争到更多的电量。这是市场机制下的自然结果,体现了成本效率对电量分配的影响。

Q: 火电定价是否有保障,是否与储能成本有关?

A: 火电定价与储能成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低成本储能可能会影响火电的调峰作用和收益,因为储能可以平滑峰谷电价差异,减少火电在调峰时段的高价收益。然而,由于当前储能成本较高,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明显体现。火电仍然能够通过其调节能力,在市场中获得相对于不可调节电源(如新能源)更高的收益。

Q: 随着现货市场推广,中长期电量占比是否会出现大幅下降?

A: 中长期电量占比可能下降,但国家层面可能仍会对燃煤火电中长期合同电量占比设定强制性规定,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和保供。未来,这种行政性要求可能会逐渐减弱,但仍可能维持几年。中长期市场不仅是市场主体的风险管理工具,也是政府确保电力供应稳定的工具,因此其地位和作用不会立即消失,但可能会逐渐调整。

光头君Schelling
注册会计师CPA、拥有律师资格、财务讲师、财经作家,前知名会计事务所会计师、企业管理咨询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