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有一味中药很管用

学术   2024-11-20 19:13   河南  

在宋代的《夷坚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严州山上的寺庙里,有天早晨路过一僧人,非常瘦弱,饮食平时不好,晚上睡觉就浑身出汗,到天亮,衣被都被汗液浸湿,像这样二十年了,已经治疗无望,好像要等死了。

 

管寺庙的一个僧人说:“我有药治你这病非常灵验,替你治疗一下吧。”三天过去了,居然二十年的夜汗给治好了。并且把药方传给了路过的僧人。方子是桑叶一味,乘着有露水的时候采摘,烘焙干了碾成末,每次服两钱,空腹时用温的米汤调着服用。或者等到桑落的时候采取干的桑树叶,但是效果没有新鲜的好。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其治病入药始于东汉,《神农本草经》里列为“中品”,其意是养性。据说,它可以治疗二十多年的顽疾。桑叶味甘、苦,性寒,无毒,入肝、肺经,具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之用。

桑叶有止汗功效,在古代医书中也有提及。最早的《神农本草经》有桑叶“除寒热、出汗”的记载。桑叶止汗的应用最早见于《丹溪心法·盗汗》:“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最止盗汗。” 

明代《医学入门》中也云:“遍身汗出,乘露采(桑)叶,焙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

明末清初的名医傅青主,尤其擅长以桑叶止汗,他先后拟定的“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等诸方中,均选用桑叶为止汗之神药,并将桑叶誉为“收汗之妙品”。

桑叶止夜汗,确实在现今临床用之较少,但是也有名中医喜用之者。

名医魏龙骧在其著作开篇就专文讲到了桑叶止夜汗,并介绍说“医友之言,余仍疑信参半。不逾月,又连遇夜汗者数起。为穷其究竟,不杂他药,独取桑叶一味。不期,信手拈来,皆成妙用,无不应手。曩之,不为余所重视者,既屡经实践,则桑叶之止夜汗,自是始确信不复疑矣。”

上海名老中医颜德馨在谈“桑叶妙用”时指出:盗汗,《医学入门》云:“思虑过度,以致心孔独有汗出者——青霜第二番叶,带霜采,阴干、或焙为末,米饮调服。”临床用之确有效果。

一位六旬老妇,盗汗2年,饮食如常,唯觉精神疲乏。颜老先用益气固表、滋阴降火之药无效后,遂改以霜桑叶研末,米饮调服9克,嘱病人早晚各服1次。结果半月而愈,终未复发。近贤秦伯未先生,亦喜以此味治头面出汗(俗称蒸笼头),皆有渊源。

盗汗是指入睡后不自觉地汗出,醒后汗止的一种症状,中医认为,盗汗多是因为过劳、熬夜引起的。人过度疲劳,就可能导致阴精亏虚、虚火内生。虚热在体内迫津外出,就形成了多汗。晚上的时候,体表肌肤腠理松弛,津液顺势而出,这就是盗汗了。 

桑叶为什么能治盗汗?

 

桑叶,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它苦寒能清热,甘寒能化阴,既能清疏肺经及在表的风热,又能清除肝经实热,除清热之外,甘寒相合,还可益阴,所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内热出汗”。恰恰与盗汗之证多属阴虚内热的病机相合。

方法:取霜桑叶6克,焙干研为细末,空腹时用米汤送服。

中医特别讲究“天人合一”,就是中药的采摘时间也是会特别的讲究,不同时节采摘的药物药效就会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药物要吸取大自然的“灵气”,才有了药物的性味、归经,例如根茎药物一般在植物枯萎,还没有再次生长发芽的时候采集,这样整棵植物的能量、灵气就都聚集于根部,药效最好;果实类药物要成熟后采集;花类要含苞待放时采集,防止能量流失。

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也就是说经过风霜的洗礼之后,桑叶的药性就明显了。很多大夫在开方子的时候也会特别标出“霜桑叶”或者“冬桑叶”,如果是老桑树的叶片,效果更好。


《针刀微创大体解剖临床实战研修班》(←点击查看)

2024年12月27-30日在河南郑州举办

一、培训特色:(理论+临床+解剖+实操,每班计4天)

1. 实体解剖: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进行新鲜标本解剖

2. 名师指导:由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党东旭教授带教

3. 三位一体:即动眼、动脑、动手新鲜尸体解剖,掌握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精髓。

4. 独立实践:独立对病人病情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刀操作,由带教老师指导更正

5. 提升管理:病源管理技巧,以及针刀病患沟通技巧分享。

二、报名方式:

1. 电话报名:15333816268 郑老师

2.微信报名: 1533381626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微信报名:1533381626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医学交流论坛
医学信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