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两味药方,扑灭心火,好安眠!

学术   2024-11-16 19:13   河南  



1


半夜总醒这件事儿,大家也要区别看待。


怎么讲?


如果你醒来以后,翻个身,没过多久又沉沉睡去了,或者醒来之前,已经睡了有七八个小时了,那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只睡了两三个小时,比方说晚上十点睡,睡到夜里一点就醒了,醒来以后呢能不能再入睡,就不好说了。或者是稍微有点儿动静就要醒过来,哪怕是轻微的开门声也能把你吵醒,遇到这些个情况就要认真对待了。


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的小方子,淡竹叶、炒酸枣仁各5克,沸水冲泡后代茶饮,泡的时候酸枣仁要捣碎一点,有时间的话可以熬水喝,效果更好。


别看方子不起眼,却也是师出名门,在明代医家周之干的《慎斋遗书》里有过记载:“凡人夜间多思,致睡不宁者,淡竹叶、枣仁二味,煎服即安。”


这个方子适合什么样的人呢?心火旺的人。



2


像古代的一些读书人,因为要考取功名嘛,每天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晚上睡觉做梦梦到的都是考试,就说人虽然睡着了,但心里头还在想着四书五经,那个心里哟很烦很烦,心火就起来了。

心是藏神的,换句话说,神是住在心里的,神一看,糟了,家里起火了,那它还能呆的住吗?呆不住,它就要往外溜,人也就跟着醒过来了,这叫心火扰动了心神,进而影响到了睡眠。


怎么办呢?赶紧到郎中那里开上两味药,就是这淡竹叶和酸枣仁。


淡竹叶和竹叶都有清心火的作用,区别就在于淡竹叶呢长得不太高,没有竹叶高大,所以淡竹叶偏于走下焦,导热下行。


在中医看来,心与小肠相表里,就是说这两条经络是相通的,所以心火旺有一个非常好的泻热途径,就是小便,淡竹叶尤其擅长把心经的火热通过小便排出去。


《本草纲目》就说了淡竹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本草再新》里也有淡竹叶“清心火,利小便”的记载。


像嘴里长疮了,便秘了,只要是心火旺导致的,一味淡竹叶熬水,再加点冰糖,喝完以后把心火一排出去,口疮好了,大便也不干结了。


这是淡竹叶的妙用,淡竹叶一下去,心火就灭了,再配上点安神助眠的酸枣仁,岂有睡不好的道理?



3


酸枣仁自古以来就是治疗失眠的良药,张仲景非常看重它,并且以它来命名创立了一张方子,叫酸枣仁汤。


酸枣仁有生用和熟用之分,明代大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是这么说的,“枣仁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生用疗胆热好眠。”《本草图经》里说枣仁“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


睡不着,你就用炒酸枣仁,睡太多,你就用生酸枣仁。


另外,你看《慎斋遗书》里是怎么说的,“凡人夜间多思”,一个人思虑特别多的时候难免耗伤心血,心血一伤,也容易生心火,酸枣仁色红,中医认为这种红红的东西可以入心,因为心也是红红火火的,给人一种热情洋溢的感觉,所以酸枣仁还能补心血。


那么,怎么判断是不是心火旺呢?


首先,大家可以伸出舌头来照照镜子,看看舌尖红不红啊,上厕所的时候,再观察一下小便,小便是黄的还是清的?

舌尖红,小便黄,这就是有心火了。


心火越旺,小便颜色越深,前面提到,小肠和心是相表里的,小肠呢又主液,它参与了人体水液代谢的过程,心火往下走,走到小肠,尿液必然发黄,严重的甚至有点儿偏赤色。


其次,心火旺的人常常有心神不安的表现,比如烦躁,遇到一点事情就火急火燎的,可能你心里还在犯嘀咕,奇怪,明明以前是很沉稳的一个人,怎么说变就变了?实际上就是有心火了。有的人还会心慌、心悸。



4


讲一个简单的医案。


有一个朋友,因为女儿高考失利,白天的时候愁眉不展,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让她着急上火,再想到女儿考学的事儿更是心烦的不得了,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她的睡眠质量开始下降,总是夜里睡的好好的,然后心里一阵发慌,接着就醒了。


我见她舌尖红红的,再一问,小便也有些发黄,结合以上症状,就让她用淡竹叶和酸枣仁泡水喝,喝了大概有一个礼拜,早醒的毛病就没有了。


当然了,早醒的原因不止这一种,还有像肝火旺,肝火旺也好解决,可以吃上一点加味逍遥丸。

《针刀微创大体解剖临床实战研修班》(←点击查看)

2024年11月23-26日在广东广州举办

一、培训特色:(理论+临床+解剖+实操,每班计4天)

1. 实体解剖: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进行新鲜标本解剖

2. 名师指导:由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党东旭教授带教

3. 三位一体:即动眼、动脑、动手新鲜尸体解剖,掌握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精髓。

4. 独立实践:独立对病人病情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刀操作,由带教老师指导更正

5. 提升管理:病源管理技巧,以及针刀病患沟通技巧分享。

二、报名方式:

1. 电话报名:15333816268 郑老师

2.微信报名: 1533381626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微信报名:1533381626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医学交流论坛
医学信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